APP下载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2014-03-30袁芳

当代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艺术

○袁芳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袁芳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本文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对策,并指出健全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化艺术产业 金融支持

一、我国的文化市场概况

根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平均分别增长11.7%和15.1%。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和3.2%,比2002年分别提高0.6%和0.7%。截止到2010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近507亿元,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偏低,说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仍旧缓慢。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居民的文化消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就已达到30%左右。因此,我国在文化消费方面还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市场。

以上数据同时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消费差距依然较大。在接受文化消费调查的人群中,有18.98%的农村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而“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居民中支持这一观点的仅占6.06%。统计数据显示,二类城市和乡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综合程度”的认知要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居民。所以,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对文化消费和需求高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从一定程度来看,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说明了农村地区存在着很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另外,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超高增长一方面促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从我国自身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面临一个必要改变的极限。这种极限意味着我国必须要实现新的发展转型。根据2011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是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我国大概一年的总储蓄也能达到21.5万元。由此看出,我们不是缺少资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把资金主要用于工业投资,而过大过多的工业生产性投资已经造成了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产品积压。因此,我国必须要实现新的发展转型,即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资源。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丰厚,开发文化艺术资源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开发也不会引发环境问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连续高GDP增长速度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不失时机地开始发展,这是一大向好趋势。

二、文化艺术市场缺乏管理和金融支持

1、体制滞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我国的文化艺术管理机制起步发展比较晚,文化市场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诸多问题。从行业分割来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以及不断发展,文化艺术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些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已经尝试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甚至还有一些文化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力求实现跨行业地区的资产重组甚至兼并。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国际文化传媒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这是一种值得关注与肯定的进步。但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缺乏规范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更不要说建立完全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目前,我国文化艺术市场无论是在宏观管理、产业规划、人才培养等管理体制上,还是在投入产出、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止步不前,与产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干预程度还较高,无法按照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来运作。

我国文化产业改革起步于上个世纪末期,首先,政府宣布退出出版经营领域,全国2000多家报纸开始进入产业化运营的轨道;其次,传媒集团和多传媒文化产业集团逐步开始建立,并且尝试与资本市场结合。但是,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机制混乱,经营管理市场化程度低下仍旧是困扰我国文化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文化艺术市场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首先,投融资渠道不畅通。长期以来,我国对文化艺术产业项目的投入基本上是以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为主,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局面。而当前激励社会资金投入艺术产业,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举措和政策倾斜仍旧比较少,导致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比较高。2010年九部委发表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但是,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资金扶持毕竟不是主要方式,应多借鉴外国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模式,更多考虑在资本市场中提升竞争力。

其次,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介入程度较低。如前所述,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的直接财政拨款和一些文化艺术经济优惠政策给予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以很大的助力。2007年,武汉市政府拿出500万元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推动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动漫产业发展。文化部2010年预算收入总计约4764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约255036万元;本年预算支出合计约476425万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项目预算支出约423715万元。但是,这种事业型投入方式,远不能代替推动艺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投资方式。目前融资方式单一、银行信贷明显不足、缺乏现代化的金融手段等等,成为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金融业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融资的起步并不晚。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在2005年和2006年两度为华谊兄弟提供担保融资。2009年,文化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该协议预计五年内向文化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金。2009年,郑晓龙等23名优秀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民生银行总计约1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由此看来,今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支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将成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融资渠道。伴随着政府和银行的合作,两方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关于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对策

1、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艺术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无论是着眼未来还是立足当前,金融业都需要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融资业务,实现文化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当前重点是要加快金融机制自身创新发展的步伐。监管方面,通过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金融机构方面,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文化产业、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贷款管理策略和授信审批机制,适当减少文化产业信贷审批手续。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针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特色产品,探索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等质押方式,解决文化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如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拍摄贷款5000万元,开创了无质押贷款的先河。

2、加强资本市场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作用

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投融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可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对于创业型文化企业可以吸收风险资本,利用国内外二板市场培养壮大。2009年,国内互联网类的网宿科技、影视制作方面的华谊兄弟和成都的金亚数字电视系统都进入了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前28位。但我国的创业板发展相比外国并不景气,虽然2003年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荣登年度中国首富,其手中握有58.5%的网易股权,但这种企业在二级市场上普遍走的是海外渠道。总体上来说,目前二级市场融资模式在文化产业还不是主流模式,可以说仅限于知名度比较大的企业,如华谊兄弟等股票市场较为稳定和前景广阔的企业,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投资者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3、提高文化产业投融客体的科技含量

我国文化产业应尽快与高科技结合,增加文化产业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投融资主体的经济效益和投融资效率。在发达国家,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以及各种以高科技为载体或包装的文化产品,不仅创造了全新的生活理念,而且也在刺激着文化需求。所以应该通过对广播电视、书刊印刷、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推进文化产业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争取让各地的文化产品生产以及服务手段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升,具体包括广播电视数字化、文化资源数字化,以及提高影视作品、广告装潢制作水平的等,确保文化产业能够在新的技术平台上保持更强的竞争力。另外,还要注重从事文化产业专业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要着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技术人员是高新技术的开发者,应主要培养他们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应用能力。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则重点培训其对高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及操作能力。

4、吸引外资参与国内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

目前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积极接洽需要改制的国资文化企业,争取在适当的机会可以收购股权;二是与一些谋求发展的国资或民营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三是用自己的方式获得某些特别批准,从而利用法律的漏洞进入未经许可的文化领域。

受我国政策的限制,外资大规模投资中国文化产业的局面在短期内尚未形成。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外资在更广阔的领域兴办文化企业。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国际资本的新方式,鼓励我国文化企业与跨国文化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利用国外的资金以及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利用期限长、利率低的国际优惠贷款来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

[1]王琳:论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6).

[2]西沐:文化艺术产业投资需建立文化与金融结合机制[J].中国经济网,2012(9).

[3]袁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4]张青超、李学文: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2(1).

[5]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6).

[6]何树红、刘玉清: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7]刘玉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1(22).

张琼芳)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金融艺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纸的艺术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爆笑街头艺术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