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普遍有闲时代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

2014-03-30郝赪

当代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设施公众服务

○郝赪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共服务,如供水、热力、电力、道路、公交、环卫等基础设施的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城市公共服务还应包括一类重要内容,即城市公共休闲服务。特别是在进入普遍有闲时代的今天,城市公共休闲服务的提供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问题应引起城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一、我国已进入普遍有闲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工时制度的相应调整,国民所拥有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1999年,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并开始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2007年,国务院又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目前,公众的法定休假日长达115天,人们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而言,其所拥有的闲暇时间更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群,如退休老人、学龄前儿童等。因此,当代中国人普遍享有的闲暇时间远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们已进入一个普遍有闲时代。与闲暇时间的长足增加相对应,国民的休闲需求充分发展,休闲消费不断增长,旅游、度假、健身、娱乐、上网、收藏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成为人们消费闲暇时间的重要方式,休闲生活状况已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

二、普遍有闲时代呼唤城市公共休闲服务

国民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的满足有赖于各类休闲服务的有效供给,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公共休闲服务,即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休闲服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城市也就成为公众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公共休闲服务也主要体现为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所谓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概而言之,是指主要由城市政府提供的以满足市民与游客休闲生活需求为目的的一种公共服务,这也是新时期对城市政府职能提出的新要求。

1、休闲人权的内在要求

1948年,联合国发布《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肯定休闲是人的基本权利。1989年,联合国儿童人权大会特别承认了儿童的玩耍权利。某些专门性国际组织也以大会宣言的形式强调与细化了这些基本权利。如1970年国际游憩协会通过的《休闲宪章》,2000年经修改由世界休闲组织大会再次予以宣布。《宪章》强调休闲是一种基本人权,明确肯定了休闲的功能,并鼓励政府将休闲供给作为一种社会服务。不同组织包括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洲议会等,也对运动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休闲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就要求城市政府积极介入休闲领域,提供公共休闲服务,以保障公众的休闲权益。

2、休闲经济中市场失灵的内生要求

城市政府之所以要提供公共休闲服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休闲经济中市场失灵所造成的休闲类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许多免费的或非盈利性的休闲服务是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不愿或无法提供的,而这些又是市民与游客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如科教博览、公益性陈列展览、自然环境保护、公共开放空间、公共休闲教育等,提供这些服务难于向公众收取费用,公众也不愿缴纳费用。作为市场失灵的一种类型,休闲服务领域中的市场失灵,与其他市场失灵问题一样,是无法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出面,通过各种途径提供公共休闲服务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满足公众的休闲需求。

3、城市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80年前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就已明确提出了“居住”与“休闲”是城市的两大基本功能,故城市建设应秉持宜居、人本理念以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城市休闲功能的充分实现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与重要标志。然而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受到“GDP主义”的主导,往往忽视了城市的休闲功能,致使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严重不足,形成了城市“重生产、轻生活”的畸形发展形态,这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量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政府需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应通过加强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不断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实现城市和谐发展。

三、城市公共休闲服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作为新时期城市政府重要职能之一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是指与公众直接接触的公共机构或部门所提供的休闲服务,即直面公众的休闲服务,如博物馆、展览馆的展示、讲解服务等。广义上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是指由城市政府主导或组织的为满足公众休闲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营造公共休闲环境、构建公共休闲空间、完善公共休闲设施、开展各类休闲教育以及直面公众的休闲服务等众多内容。本文所称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即是这种广义上的城市公共休闲服务,其主要内容与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公共休闲环境

良好的公共休闲环境是公众的基本休闲诉求。营造公共休闲环境包括建设城市景观、改善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优化发展环境等。

(1)构建城市景观系统。城市景观系统主要包括总体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景观氛围、城市夜景等诸要素。就总体景观而言,应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历史风貌,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自然形态,从而达到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融通。就建筑景观而言,应对历史文化建筑与新旧建筑区别对待,即历史文化建筑尽量加以保护,旧建筑整体进行美化,使新建筑格局美观,建筑小品能展示城市文化风貌。对于水体景观,应注重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建筑景观与绿化效果,依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与水底处理,水岸设施建设应突出休闲化,以形成城市特有风光带。应注重营造休闲氛围,把当地特色元素融入休闲基础服务设施设计,优化休闲相关设施与环境的配套设计,体现城市的亲近性与人文关怀,并加强夜景营造,以进一步提升休闲氛围。

(2)改善自然环境。自然地貌、水系、植被等生态敏感区域应得到有效保护,使绿地分布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水系环境良好,热岛效应较低;应加强对生态涵养发展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功能区的综合管理,强化休闲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对破坏资源与环境的休闲项目不予批建。

(3)提升人文环境。在城市发展中形成相应的文化风貌,深入挖掘民间民俗文化,体现城市的人文特质;通过传统文化积淀、建筑语言表现与鲜活生活内容展示,形成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把城市培育成友善的休闲目的地,不断增强城市亲和力。

(4)完善交通环境。保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配置合理、运行高效;完善各类交通工具的衔接,有醒目的信息引导、标识系统,提高公交系统的规范化水平,提升司乘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实施“休闲交通便利化”,如开辟旅游车辆绿色通道、开通城市休闲观光巴士等。

(5)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严格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减少碳足迹,实现低碳发展。

(6)优化发展环境。应致力于提高市民的休闲生活质量,使各类休闲人群均有较高的满意度;提升主体休闲功能区的交通、消费与安全环境,处理好各类环境之间的集成、衔接关系,使主体休闲功能区达到高水平管理运营状态;协调休闲管理机构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克服行政管理体制下部门条块分割、管理水平不齐的不足,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化程度。

2、构建公共休闲空间

公共休闲空间是市民与游客休闲活动的主要发生地与承载地,因而构建公共休闲空间对于满足公众休闲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整体休闲空间。城市整体休闲空间应进行景观化设计或改造,并有效处理非公共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如拆墙透绿;发展城市步行系统,如街道两侧的建筑应考虑沿街行人遮荫、避雨、停留的需要,形成使人感到亲切友好的街道界面;加强市容卫生工作,保持空间清洁。

(2)建设社区休闲空间。应加强社区休闲化建设,以就近满足社区成员的休闲活动需求,具体包括:挖掘社区特色资源,创建主题休闲社区;提高社区休闲水平,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建设具有指导、示范、培训等功能的社区休闲场所,并配备相应的休闲设施与器材;完善社区休闲服务机构,配备休闲服务人员,积极发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休闲健身活动。

(3)完善公园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完善与否是判断市民休闲权利普及性的重要依据,故应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与水平且分布合理的城市公园系统;中央公园是城市休闲的标志性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应对其进行前瞻性、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完善社区公园,达到规模小、数量足、布局广、区位近、绿化好、文化氛围浓。

(4)建设中央休闲区。中央休闲区是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区域,一般位于城市建成区,具有相对明确的区域边界、相应的管理机构与较大规模,并有足够的免费公共空间,能深度体现城市文化底蕴,休闲设施集中,休闲业态丰富,休闲氛围浓厚,有较高知名度,对市民与游客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应形成多要素、多功能聚集的中央休闲区,丰富休闲项目与休闲活动,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5)培育休闲商业街。休闲商业街包括步行商业街、休闲购物中心及专业街区等。应参照国内外现代化商业街的成功模式,对重点商业街区进行整体性改造提升,突出街区特色;完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休憩、娱乐、标志引导等设施的配置;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情景设计等增加休闲氛围;提高商业街区的经营档次与综合服务水平,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休闲需求。

(6)建设水域休闲区。水域空间应尽量向公众开放,体现城市的亲水性;重点规划建设城市滨水休闲区,充分利用水上、水下、滨水等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

3、完善公共休闲设施

公共休闲设施是满足市民及游客休闲生活需求特别是精神生活需求的物质载体。在国民精神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完善公共休闲设施尤为重要。

(1)建设充实室内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青少年宫、公共体育场馆等,注重各类设施的合理布局,并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及游客的休闲需求。

(2)优化配置户外公共休闲设施。优化配置户外运动场与健身、休憩、娱乐设施等,达到数量足、分布广、结构优,以满足公众随时随地的休闲需求。

4、开展各类休闲教育

休闲教育是提升个人在休闲过程中的自觉与自促能力,使受教育者通过合理健康的休闲活动实现自我肯定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各类休闲教育也是公共休闲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强化公共休闲教育。应制定实施市民休闲教育计划,通过持续、动态的教育过程,使市民获得充足的休闲信息与选择多样化休闲活动的机会,能评估自我休闲需求、增进休闲认知、训练休闲技能、改变休闲态度、积累休闲能力,达到自我了解与自我肯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休闲教育与休闲咨询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休闲参与度;制定实施游客在本地的休闲行为指引,提示与引导游客保护休闲资源,尊重当地休闲习惯,遵守休闲秩序,与市民共享休闲生活。

(2)建立休闲教育体系。休闲教育体系包括基础休闲教育、高等休闲教育、休闲职业教育等。就基础休闲教育而言,应广泛开展休闲的学前教育,使儿童掌握一定休闲技能,并将其纳入基础教育序列,在中小学开设休闲课程,做到课时有保证,形式多样化,课内外相结合,寓教于乐,效果良好。就高等休闲教育而言,应设立休闲专业院系,做到学科配置合理,师资队伍完备,并开设休闲方面的公共课程,将休闲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体系,加强休闲教育课程的规划建设。就休闲职业教育而言,应将休闲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序列,广泛培养休闲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休闲服务的具体需要,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休闲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工作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5、直面公众的休闲服务

各类公共机构面向公众的休闲服务直接关系到市民与游客的休闲生活满意度,故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公众休闲满意度。

(1)制定相应服务规范。做到内容科学,体系健全,可操作性强,指导实践效果好。

(2)完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休闲服务质量监督与休闲权益保障机构,做到制度健全,设备有效,记录完善;对休闲服务相关投诉受理迅速,处理及时,提高公众满意度;建立休闲服务评价体系与服务质量公示平台,并及时更新。

(3)加强服务便利化建设。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多语种服务,设立专门针对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服务设施等。

[1]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吴承忠:国外休闲经济发展与公共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设施公众服务
民生设施非“摆设”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