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中英语普及化教育趋势分析

2014-03-29许元娜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普及化外语语言

万 毅,许元娜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自中高考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引发全民对英语教育的各种关注和心声,社会各界人士,不乏名人,也借机对英语教育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建议:“标本兼治,关键是要变体制。”还有一些人认为:“高考改革重在改体制,基础教育阶段应加强汉语和国学的学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也绝不能忽视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外语拟退出统一高考”这一规定而言,具有双重积极意义。首先,还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属性。作为中国人,英语是应该被当作交流的工具来利用,而汉语则需要国人当作文化来传承。但是,作为一门工具语言,我们是否掌握得好,是否物尽其用,发挥其价值,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英语虽然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外语,但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仍然是一个死角,“哑巴英语”的局面还是现阶段英语教育面临的一大尴尬与难题。如果能让英语学习者把这门语言学以致用、服务自己、服务社会,乃是英语教育的大势所趋。其次,外语拟退出高考,并不意味着取消外语类考试,而是改为“一年多考”。事实上,就算外语退出统一高考,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实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态度与举措。所谓“以退为进”,就是外语从考试中退出,但却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强化——让外语学习变得更加实用、更加多元化,或以爱好相辅、或为工作需要、或因出国深造等。当外语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而是实现其语言工具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由此可见,英语教育的趋势并非是人们所想的那种“高考不考,学校不教”,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目前大学自主招生工作中可以窥察到,一些重点大学始终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外语能力也是作为大学入学水平的必然考察科目之一。更重要的是,不管是高考还是其他类型的考试,都要提供一个科学的标准来帮助高校鉴别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只能说好的大学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更高了,而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既然如此,不管是出于何种现实需要,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语言的学习非但是不能放弃,反而还要更好的坚持其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将其学好,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二、英语教育普及化的方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英语教育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思想单纯,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并且受母语的干扰较小。在这个阶段,儿童比较容易克服心理上羞于表达的障碍,而且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深化巩固语言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学习语言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掌握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为英语在社会的普及化奠定基础。

(一)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不但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约有近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来使用,使用人数也近8亿。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几乎每5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懂英语。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而这些国家占有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因此,不懂英语也就意味着跟这70%的机会无缘。此外,比邻我国的一些非英语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加速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交流,实现了英语的普及化与大众化。据调查显示,这些国家里,英语水平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等级成正比。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们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动力,这是做好英语普及化教育的前提。[1]此外,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英语势在必行,学好英语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学习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二)创造良好课堂环境

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有效途径。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理论性的知识存在,需要掌握其要点为语言的实践性来服务。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操练语言的机会。老师可以科学的安排各种课堂活动,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英语课堂,就不能忽视听力兴趣的培养和训练。老师可以坚持每堂课让学生们听一些英文的报告、新闻或者故事,同一个主题、同一个范畴的东西可以反复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不仅能听懂英文讲解和说明,而且还能够了解更多的事实资讯、积累更多的英文词汇,这样,对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幻灯、模型、实物、体语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以丰富学生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是必须的,教师应该设计出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交互性学习任务,以增加学生熟悉和操练语言的机会。这一类的任务既要和学生原有知识信息紧密地结合,又要设置成“阶梯状”的任务活动,设计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才会感觉如沐春风。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注意把握语言的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如何使教学语言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学习和思考的艺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输出比重,既能游刃有余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又能发挥汉语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两种语言都发挥出其巨大的语言功能,既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又给他们带来无限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跟随老师的思路,坚持英语学习。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如果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的组织开展例如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广播、英语电影赏析,以及英语口语、书法、演讲等各种比赛活动,那么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英语实践类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本质是实现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运用。如果这个基础打牢,那么英语才可以在其他专业领域发挥作用。

[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EB/OL].http://www.studa.net.2012-07-04.

[2]丁礼莉.论在启蒙阶段培养学生英语兴趣[J].才智,2009,(6).

猜你喜欢

普及化外语语言
语言是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