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发展方向刍议

2014-03-29杨俊鹏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

杨俊鹏

(讷河图书馆,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0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的现实发展目标,围绕此目标,各个图书馆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举措满足读者的需求。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构成了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当前发展的各种机遇,化挑战为发展的动力,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而选择图书馆发展的愿景目标与功能定位进行长远规划则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地加强知识管理,探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信息中心”“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的知识门户”。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甚至走得更前,公共图书馆已被赋予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不仅是普通市民获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成为创业者、中小企业以及SOHO(居家办公)族的服务基地。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范围也开始包括高价的商务数据库服务,由专业图书馆员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由有关专家学者提供的以创业等为主题的讲座也开始增多,甚至也有迹象表明图书馆与商业信息服务中心的界限开始模糊。

从发展重点看,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从图书馆的定位角度强调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转变;而国内公共图书馆则偏重于以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为契机,重新考虑图书馆如何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作用。

英国伦敦Tower Hamlets区委会关闭了当地的图书馆,取而代之的是七家“创意店”,将地方购物中心、咖啡店、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成教课堂以及计算机学习室放在同一屋檐下,成为多功能的复合公共空间,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中国很多大城市兴起的“书吧”,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受市民的喜爱。

国内深圳、东莞等地也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口号。图书馆之城不仅是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数字概念,更是一种服务与阅读的概念。2000年台湾图书馆学会公布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白皮书》,为台湾地区未来的图书馆事业提出了发展策略,意义深远。

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进行,经济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此,人民的期望值也在提高,各城市的政府领导也逐渐意识到,在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中,良好的文化设施颇能赢得投资者的好感,于是国内掀起了一股建设图书馆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顺势而生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图书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泰达图书馆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斥资4.5亿元人民币建成,占地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它以全新的办馆模式与服务模式,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泰达的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给这个国际化工业新城区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深圳中心图书馆即深圳图书馆新馆,占地近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平均每平米高达1.6万元的建设成本使之成为个中翘楚,将成为深圳市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尽管全国图书馆界对此有不同声音,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鼎力支持。在传统图书馆是否有存在必要的争论中,此举再次证明公共图书馆无庸置疑的社会地位与存在价值,而其中关键的正是公共图书馆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并成功地实现自身范式转变的问题。未来的公共图书馆不仅仅具有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它更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信息、文化、活动中心。

二、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外环境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已逐步开始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向迈进。采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逐渐以快速、科学的现代化手段代替简化了复杂、繁琐的手工劳动,提高了内部工作效率,突破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物理边界和壁垒,数字图书馆等由理论成为现实,又增加了使用虚拟资源的能力,这样就有利于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网络化信息交流突破时空、地点所限,图书馆不仅只向到馆的读者提供服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多种主动式服务,如电子邮件、FTP、网上咨询等。此外,网络资源和电子文献具有集成、易于加工传递等特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多种形式的排列组合,便于文献深度开发,提供具有一定附加值的知识产品。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产生、传播、应用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内在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关注逐步上升。要保持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对信息、知识的使用与创新,信息需求量日益明显增加,这为图书馆加强信息服务,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动力。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对于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来说,图书馆是知识的水库,建立多元、终身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图书馆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必要条件。为此,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图书馆在全球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中扮演着推动阅读风气的重要角色。

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经常阅读,会使读者读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美国图书馆协会会长麦可戈曼曾说过:“图书馆是一个学习与文化的处所,为表现出社会良善的一面,必须鼓励所有民众经常加以利用。”英国早就将1998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并使之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随之,全国图书馆界普遍举办“阅读派对”,甚至推出“寝前阅读周”,鼓励亲子共读,让阅读在家庭中扎根。在用书籍构筑人们的精神底蕴方面,图书馆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打造公共图书馆的无限服务网格化

人类社会已从“e 时代”(electronic era)向“u 时代”(ubiquitous era)发展。在“e时代”,电子业突飞猛进,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产品。但是,由于许多电子产品互不相连,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而在“u时代”,信息无所不在,网络无所不在,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能连入网中。“u时代”是网络时代数字新生活全面到来的标志。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的美国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博士1988年提出了“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概念。进入21世纪,日本人演化出UNS(Ubiquitous Networked Society。2004年,韩国第一个提出“u-Korea”国家战略。短短三年,取得巨大进步。日本也提出了由“e-Japan”向“u-Japan”转折的构想。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进网络应用,积极跨入“u时代”。

图书馆在信息快速膨胀及新科技的冲击挑战下,无论是馆藏采编效果、参考咨询能力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与行政运作,都面临着相当程度的困境与考验。发展趋势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并导致图书馆政策上的改变:出版物的数字化不断升级,计算机、传真及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使得兼容并蓄地收集多媒体产品具有迫切性。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员必须不断适应和更新知识。

我们知道,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知识的挖掘开发、传播、应用、创新等程序和过程的管理,旨在促进学习与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注重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知识管理是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知识型组织和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创新与升华,它以知识的积累、交流、共享为原则,拓宽了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更有助于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树立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图书馆的学科专业地位,提升图书馆的组织效能。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人口相对应,现有公共图书馆的总体布局与资源配置还不平衡,管理效率及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发展与该地区的形象和地位还不十分相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推进的趋势下,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未来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可以打破地域空间布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按读者需要设置展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终端,从而打造公共图书馆的无限服务网格化,由“e时代”跨入“u时代”,实现图书馆无所不在的愿景目标。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信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