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安徽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

2014-03-29金诺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物流业安徽省物流

金诺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安徽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

金诺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其重要的子系统,而且还扮演着“润滑剂”和“加速器”的角色.基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安徽省物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推动安徽物流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形成、提高安徽物流产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措施,从而为安徽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产业转移;区域物流;发展策略

1 引言

2009年9月,安徽省政府发布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全省物流业的发展目标,提出我省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是发展以合肥、皖江、沿淮产业带为主的三大物流区域;二是构筑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蚌埠、阜阳五大物流枢纽;三是建设黄山文化旅游产品、铜陵铜制品及化工、两淮能源及重化工产品、宿州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亳州中药材原料及医药产品为特色的五大特色物流中心;四是规划池州、宣城、滁州、六安、巢湖五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期为2009-2015年.为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安徽省致力于促进省内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省内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被整体列入安徽省“861”项目投资计划.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筹备的批复》(发改财金[2010]1849号)文件批准设立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总额为600亿元,此基金是我省第一支、中部地区第二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设立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也是国务院特批的以物流业建设为主题的大型产业投资基金,为整个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示范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1].

现代物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型产业,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而且还是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各产业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2].现代物流业是促进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力保障.处在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应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突出承接地区的经济特征,不断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有效的吸纳产业转移.

2 安徽省物流行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安徽在实施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过程中,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物流产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物流市场供给总量基本满足,但结构性矛盾犹存.基于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不足等原因,安徽物流总体上仍处于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物流过度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瓶颈:

1.市场机制不健全、功能特征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内“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经营方式,使物流业务难以从企业中分离,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从初级阶段向现代化阶段发展的进程.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的特点,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提供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传统型服务,不能开展联运等综合性全程物流业务,普遍服务质量较低,网络化经营尚未形成,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等现象阻碍了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制约了其发展空间.

2.规划缺乏整体性,布局不合理.目前我省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是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因此,安徽物流行业存在着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秩序不规范、交易价格散乱、发展层次较低等现象,地区性物流规划缺乏宏观整体性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布局,难以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扩散效应.此外,没有专门的政府机构主导协调物流产业发展,造成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矛盾突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及布局不合理现象逐渐凸显.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产业现有的传统单一的物流服务,没有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衔接,造成辐射能力不强、乘数效应较弱.

3.物流信息化水平程度较低.现代化物流应向信息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方向发展,信息平台和物流网络的建立有利于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科学高效运作,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省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省内物流产业管理中,GPS、GIS、ITS、RFID等技术的应用较低,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缺乏共享,严重阻碍了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设施的应用,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EDI应用范围有限,订单处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业务功能较弱.

4.高端物流专业人才紧缺.与其他地区一样,安徽省高端物流人才缺口明显,集中表现在精通现代物流运作与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此外,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经验.在操作型人才方面,同样缺少具备装卸配送等操作技能、掌握专业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尽管近年来大中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增多,物流高端人才的供给增加,但是依然不足以填补市场需求缺口.因而亟待建立健全物流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资格技能认证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引进,以人才发展带动行业发展.

3 承接产业转移中安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使区域间和区域内的物流趋向合理,建立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区域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业的产业政策体系和措施,是推进我省物流业发展、实现现代化物流的重要举措[3].目前,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地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率.

从产业的集聚效应来看,不同区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通常物流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区域物流的点状聚集阶段.某个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带动物流活动向此中心聚集,成为区域性物流中转节点.(2)区域物流线状聚集阶段.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链接起来的多个线状聚集物流中心.(3)区域物流网络化发展阶段.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聚集,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连接,在区域内的物流发展通过点物流公司、政府等主体的组织作用形成网络体系,为物流相关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物流资源聚集过程,同时也会带动生产聚集.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战略方向制定和总体规划方针上,安徽物流业应大力扶持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市场,着重开发和培养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改革和技术革新,走市场细分道路,引导物流专业方向细化,如逆向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绿色物流、管道物流等;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合作、兼并、整合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物流企业的聚集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

安徽省要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城市打造一级物流园区,建成集商贸仓储、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保税物流、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区,如合肥市规划建设的新桥空港物流园区等若干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形成全国性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铁路、公路、水陆联运,形成以芜湖为核心的皖江现代物流产业带.利用航运优势发展“横轴”,充分利用一江一河(长江、淮河)的黄金水道及周边岸线资源,以巢湖、安庆、池州等地拥有的数十公里的深水港岸线为主要开发资源,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功能多元化、布局合理化、管理现代化的改造,适应未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物流网络节点的要求.港口往往被认为是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切入点.在“两翼”,充分利用毗邻长三角城市的区位优势,如滁州、宣城等,以省际高速网络为载体,大力发展以销售物流为主的二级物流园区.同时建立三级物流园区,选择示范区外县市建立多方物流园区,形成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功能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化综合物流园区格局.

4 促进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问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推动物流重点项目建设等诸多方面[4].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安徽如何能在此番对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承接中获得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物流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和结构特点,结合安徽区域物流需求的特征,提出促进安徽省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中部崛起战略、长三角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安徽经济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物流等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机遇.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国家战略层面建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继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也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年,安徽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部门相继出台了10项相关政策措施,旨在扶持安徽省交通运输业做大做强,如加大金融支持、保障发展用地等政策.随后《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出台,对省内新晋升为国家级的物流企业给予相应补贴,此外,芜湖市出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铜陵市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马鞍山市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等[5].现代物流业成为了各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服务业.在金融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担保,同时还向外资及民间资本开放,增加现代物流业的资金来源.在管理方面,除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外,还积极整合各种物流要素,强化效益.在政策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以及长远需要,完善现代物流业的运作机制——准入、退出、监管等方面.此外在硬件方面,通过财税、土地、融资、规划等手段积极打造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物流服务站等.

2.科学合理的规划物流区域

安徽处于中国偏东部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衔接东西南北,省内横有长江、淮河流经,纵有京沪、京广两条铁路穿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十二五”期间,安徽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出发展三大物流区域:(1)合肥物流圈.该物流圈以合肥为圆心,环绕巢湖、淮南、滁州、六安市4个省辖市;作为国内交通枢纽的合肥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以合肥为中心半径五百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江西、安徽七省,人口约5亿,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无论是生产总值还是消费总额都在全国占据接近二分之一的比例;合肥新桥机场的建设,也将大大提高合肥物流圈在东亚物流体系中的运转效率.建立跨区域的全国性综合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细分市场,发展家电、电子、汽车、农产品、化工、能源等物流,侧重发展商贸物流,输入现代物流理念,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贯彻实施现代物流信息系统.(2)皖江现代物流产业带.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涵盖和服务于皖江城市带,包括马芜铜宜、池州、黄山和宣城7市,给安徽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该示范区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与岸线资源,建立连接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食品、纺织服装、建材、钢铁、化工、汽车、冶金等物流,加快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形成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3)沿淮物流产业带.主要依托和服务于沿淮城市群,包括蚌埠、淮北、阜阳、亳州、宿州5市.建立区域性面向黄淮海地区的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玻璃、农产品、建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等物流,形成铁路联运为主、水运为辅的物流体系.

3.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在信息时代,现代物流业正在向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系统化、社会化“五化”方向发展.2010年,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省内200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中,68%已经或正在建设物流信息系统[6],GPS、EOS、EDI、RFID、ERP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物流网络平台化、信息自动化,是提升现代化物流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自动化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等,来提高物流运行流通的效率.网络化一方面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全部实现网络操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生产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对物流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此外,打破物流在区域、部门之间的藩篱,进行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构建全省系统化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形成集物流电子政务、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安徽物流业门户网站.构建和发展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并与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物流网络一体化.完善行业物流信息数据库和系统,以互联网、车辆定位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借助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港口货运和航空货运等综合信息系统的支持,建立区域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以及区域物流系统的实时掌控.

4.大力培养和引进物流专业高端人才

物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也是物流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培养体系,借助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理论资源及科教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开办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端专业人才;同时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来.采取多样化的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联合高校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规范提高物流行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弥补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空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物流行业的业务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除此之外,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引进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激励方针和更为灵活的人才流动政策,多方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高端人才,为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5.发展第三方物流和专业物流

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外包的契约者、物流行业的专业施行者以及物流服务的整合者,日趋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服务模式.目前安徽省物流业市场经营粗放、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因此,传统物流业应该迅速挖掘市场潜力,加快物流业改革和物流功能整合的步伐,对原有传统主导业务进行改造,同时拓展延伸服务.努力培育安徽省品牌物流企业,鼓励和引导品牌物流企业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扶持一批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较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依据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扶持物流工业园等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建设工程、鲜食品物流配送工程、制造企业物流配送工程、物流信息和新技术应用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等重点物流项目.首先推进省级物流基地,建设物流载体,建立健全物流产业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做到物流区域系统化、信息化和专业化,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相关环节向物流基地集聚.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重点发展一批以布局集中、经营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为特征,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物流基地,确立安徽省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的节点地位.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市场改革,向专业物流方向摸索发展,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过合作、兼并、整合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规模、加快培育一批知名的物流品牌.

5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一轮产业的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服务产业,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探析,除政策制定、科学规划、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行业的自我管理、财政税收的优惠、基础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陈鹏.皖江示范区建设展示“示范”效应[N].巢湖日报, 2011-6-9(001).

〔2〕张婷婷.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海峰,张丽立,孙淑生.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5):639-644.

〔4〕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5〕吴万敏,倪良新.承接产业转移中安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0(8):32-34.

〔6〕吴克明.安徽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若干思考[J].江淮论坛,2009(1):16-21.

F252

A

1673-260X(2014)12-0121-03

猜你喜欢

物流业安徽省物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