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29袁平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民族经济发展

袁平安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 626001)

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袁平安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 626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是各族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的战略地位,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国内民族矛盾,让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始终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民族地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我国平均发展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各族人民群众都希望民族地区经济能得到更快的发展,以此来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相同性,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许多矛盾具有特殊性,也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诸多阻碍,因此对这些具有特殊性的矛盾和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方法.

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实质上是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动态过程.这些客观条件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也正是这些客观条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对这些客观条件加以解决,打破阻碍因素的制约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1.1 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教育因素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却仍然滞后,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很多民族地区的文盲率高达20%以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受教育人数与我国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落后并不仅仅表现在受教育人数较少这一方面,民族地区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也是导致民族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基础教育薄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落后,使得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少技术型人才;并且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理工类学生明显不足,而文史类学生又相对过多.因此无法达到新兴技术产业的人才要求.并且这些院校的学生虽然有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却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无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面,因此造成实用型人才不足的现象,无法完成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虽然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有较高的入学率和合格率,但其教育内容多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全面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正是因为民族地区较为落后的教育水平,才导致了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缺乏,无法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因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人力资源的严重限制.而快速增长的人口数量与较低的人口素质,更是加剧了民族地区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教育人才的缺乏,而且民族地区的自身条件,无法引进和留住人才资源.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都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无法得到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高素质的人才大都从事行政事业,从而使得民族地区的企业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而这些原因也正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若想彻底改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需要从民族地区的教育方面着手,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扩大基础教育,从而提升受教育人数,并且优化教育结构,着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从而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1.2 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因素——自然因素

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就是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并且自然资源的拥有与开发利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自然资源作为工业社会的基础,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如果资源开发的力度过大,环境条件就会越来越恶劣,而环境的恶化则会对该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生活在荒凉的山地、高原或荒漠戈壁,这些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恶劣.并且远离国家的经济中心区,无法得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并且这些地区多变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和频发的自然灾害,都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阻碍.而民族地区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以及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对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都使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之后,很难进行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这种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进行,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畅通的信息交流以及闭塞的交通道路,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无法更好的面对自然灾害,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更是加剧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许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这些地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仍会以资源和环境作为基础,并且农牧业的发展是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支柱,而农牧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及时对现有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基础和物质保障.

1.3 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思想因素

我国的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有的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但也有些文化传统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观念不同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这种文化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并通过伦理作为核心,树立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也正是这种等级观念的存在,使得民族地区的群众缺乏商品意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外交流的困难,使得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在民族地区得到发展,求稳求同的观念已经根植于民族地区群众的思维方式之中.这种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主导着民族地区群众的行为方式,使他们安于现状,并失去了进取心.而这种思想观念也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而且民族地区群众受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更是加剧了思想观念的封闭性,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意识、超越意识、创新意识.除了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之外,一些民族地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消极思想,没有充分发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也并没有将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全面认识国家的优惠政策,部分民族地区仍然没有深刻认识到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是建立在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而长期的农耕生活,导致人们习性散漫,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存在节奏慢、效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相去甚远.而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缺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眼光,并且对市场的需求缺少预见性.同时缺少法制观念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消极作用的思想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崇尚权威,并没有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在缺乏市场经验的条件下,很难与现代社会的信用交易和契约精神相适应.因此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因素,更新思想观念,让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决策,并通过对法制观念的重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应对策

2.1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系列“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项目,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交通条件和资源支持.并且在开发这些项目的同时,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建设,交通和通信都有了基础保障.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改进对策,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一保障之上,通过对交通设施的重视,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设乡村公路,提高公路等级.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水平,让灌水与饮水相统一,分户蓄水与集中供水相结合,在确保人畜用水的同时,加强人畜用水质量.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贫困地区的电力资源缺乏,通过对贫困地区进行电网改造,对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进行逐步解决,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设施建设,并与广播电视部门进行合作,加大经济投入,从而实现贫困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让人们通过电视更新自身固有观念,提升思想观念,增强现代社会意识.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应重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作用,分清每个主要阶段的工作重心,逐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2 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是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可以看出,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创造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教育作为劳动者在发展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条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者的发展水平,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基础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受到发展限制.因此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从其根本原因入手,通过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扩大受教育群众的人数,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且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更新,培养人民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使得民族地区能在思想观念上与发达地区相同步,从而促进区域合作的开展.而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首先需要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完善,对民族地区群众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并且高等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需要的人才.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应充分的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变到人才资源的培养中,应该加大教育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毕业生就业条件,鼓励毕业生投身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也应不断的调整民族地区的教育结构,建立以基础教育为根本,以高等教育为核心,以职业教育为辅助的新型民族地区教育结构.

2.3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

我国的民族地区具有思想观念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运输不畅、基础设施欠缺等特点,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支撑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大力扶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通过对这一认知的不断加深,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针对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但许多政策仍然具有不足之处,只是一味地对民族地区给予优惠,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自主能力的提高,而且没有明确的认识到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因此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应根据现有的实施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应将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方式由政策优惠逐步转向调整财政支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教育的普及等方面,从而加强民族地区经济自主能力的培养,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1〕张宝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分析[J].前沿,2011(07):156-161.

〔2〕周民良.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民族研究,2008(04):19-28.

〔3〕高昕.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01): 46-49.

〔4〕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民族学刊,2011(01):01-11.

F127.8

A

1673-260X(2014)12-0109-03

猜你喜欢

民族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们的民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