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规划背景下的河南省生态道德问题研究

2014-03-29胡卫卫郑逸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胡卫卫,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中原经济区规划背景下的河南省生态道德问题研究

胡卫卫,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道德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本文通过探析中原经济区规划背景下生态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研究河南省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道德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河南省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提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道德作为一种信念,能够指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生态道德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加强中原经济区生态道德建设,对于建设美丽河南,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下生态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发展生态旅游,优化经济结构

河南是农业大省,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中央给河南的定位就是搞好农业.近年来,在“旅游立省”战略的指导下,河南的旅游业取得重大发展,但是这种粗放的旅游模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截至2013年,河南省森林面积已达5756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4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2.98%,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707.15万亩、1300多万立方米和2.82%(数据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省三大产业的生态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意识薄弱,生态教育缺乏.在这种“靠天吃饭”的理念下,人们往往以破坏自然谋取生存和发展.生态道德要求我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我们取得经济效益的时候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生态旅游被认为是现代旅游方式的最好体现.发展生态旅游,对于调整河南省经济结构,优化结构升级,促进中原崛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民福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最近几年,郑州雾霾横行,郑州市区每年累计有251天都是烟雾笼罩的日子.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眼下雾霾盘踞,既有天气原因,亦有污染排放原因.污染物PM2.5、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是加重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很多外来务工者望而却步,严重影响了河南经济的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在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对于中原崛起有很重要的启示.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相对欠发达.河南籍农民工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稳居全国首位,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到河南本地的发展.消费观念的落后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消费心理的扭曲.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最近提出的“光盘行动”就是转变消费观念,树立良好社会生态风尚的举措.河南人民要改变单一片面的强调“物质消费”的错误理念,培养生态、和谐、自然的消费观.

1.3 推动区域合作,发挥对外辐射优势

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河南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能够有效的增进区域的经济,文化,旅游等相关合作,也可以对周边的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进而把生态文化和理念涵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布局中.

加强河南省生态道德建设,建设生态中原,也可以改变人们对待河南的传统看法,河南不再仅仅是农业大省,很多企业会喜欢上河南美丽的生态,从而为招商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这很好的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也很自然的把东西部的发展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河南省生态道德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生态道德建设理论研究缺乏

生态道德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全国对于生态道德理论的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对于河南省来说,地处内陆,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粗放,从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进行系统研究,我们目前关于生态方面的重视也只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这些宏观方面,没有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省的生态保护策略.虽然学术界已经对河南省生态道德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不深入,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在2012年提出来的,时间比较短,河南高校师资力量缺乏,所以,对于中原经济区规划背景下河南省的生态道德理论建设可以说还是处于零状态.

2.2 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河南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历来人们“以食为天”,从自然中获取生存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工业发展粗放,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健康,人们已经习惯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要政绩,而所谓的绿色GDP只是一种口号,国家近几年来虽然出台了很多生态保护的政策,但是大多企业还是作为“理性经济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虑生态效益,比如河南平顶山的煤在开采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河南济源有着丰富的铅资源,但是最近几年铅中毒事件经常发生,企业在开发资源时都是为了控制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个人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到处开垦荒地,破坏植被,城镇化进程的不合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生态意识的缺乏源于企业,社会和个人道德教育的缺失.生态学在河南高校开展的很少,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生态学,人们对于现有的生态道德的理解仅限于道德调节人际关系领域,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是河南省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生态道德实践的匮乏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们不仅仅要增加粮食的产量,更应该注重粮食的质量.近些年来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农业方面的CSA研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很多关于社区支持农业这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但是,目前河南省还没有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在规模实践CSA.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们有很多优势去发展生态产品,但是河南省的生态产品还很缺乏,特别是生态产品品牌严重匮乏,目前在国内外知名的只有驻马店的“王守义十三香”和漯河的“双汇”.生态实践的缺乏严重影响着生态道德意识的升华,只有投身于生态道德建设的进程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思想和情感,才能更好的认识到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总结出生态道德的基本精神.

2.4 生态道德教育的缺失

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河南,即便是在全国也是非常缺失的,小学初中的学习很少强调生态伦理基本精神,只有在高中讲哲学的时候才涉及到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不过高中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很难达到其实践意义.大学才提到生态伦理这个概念,而且只有学习生态学或者接触生态学的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个概念.我们的生态道德应该从孩子开始,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并且“学以致用”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的教育缺失也是影响生态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原经济区规划下河南省生态道德建设建议

生态道德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关系到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我们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3.1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确保制度有效运行

河南省政府应该出台生态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和一系列政策.中原经济区的规划涉及众多领域,这是一个战略的考虑,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我们要健全法制,用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我们的政府政绩也要用生态指标去考核.市场有其自身的缺陷,市场经济是追求利益的经济,容易滋生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而导致外部环境资源的短视.所以,我省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生态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在参考引进国外生态道德建设的政策和法律时一定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政府,企业,个人的发展目标一定要和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结合,遵循适合自己发展建设的生态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立法保障.制度的制定要有公信力和可行性,最关键的还是制度的执行,我们要健全监管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3.2 强化生态道德教育,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生态道德教育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和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我省的生态教育一定要把围绕自然生态发展的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辩证统一起来,更加注重资源的保护,教育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我省人民要打破传统的自然伦理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性.高校一定要把生态学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政府应该赋予河南高校更多的生态研究课题,坚持以科研促生态实践.还要扩大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方式,注重教育效果,提高教育群体的参与度,构建优越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3 强化生态道德责任

河南省政府要强化生态道德责任,做到权责对等,领导人在施政过程中首先要有对生态道德建设意义的清晰认识,把生态道德建设当成一种责任,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中原崛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中原经济区建设关系到河南民生,强化生态道德建设的责任才能更好开展工作,我们的决策从计划,制定,实施,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应责任到人,落到实处.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任务,我们要从全局出发,系统考虑,从深层次、全方面入手,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3.4 借鉴西方生态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西方,生态道德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被称之为“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者,西方生态伦理学认为,任何人都应该公平的分享资源利用的效益和费用,认识并且承认自然的价值,承担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精神,给子孙后代留下富有生命力的世界.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同时结合本省实际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可以把引进来的某种生态治理模式在某个地区进行试验,作为试点.取得好的效果之后再把试点向其他地方推广,并记录在册.

〔1〕郑逸芳,林儒卿,周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福建省生态道德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0):151-153.

〔2〕蒋国保.生态和谐与环境道德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209-212.

〔3〕王南林.环境伦理: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和建设手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60-62.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法制日报,2004-4-5.

F127;B824

A

1673-260X(2014)12-0095-02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