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阅读与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2014-03-29曾祥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汇报辩论跨文化

曾祥芳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合作学习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阅读与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曾祥芳

(武汉轻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合作教学方法增强了大学生的跨文化阅读兴趣,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映了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对广大外语教学与研究者有一定的启示。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指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每个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共同对小组负责,并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含五点特征,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社会互动、集思广益与团体历程。大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乐于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这些特点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更好内化跨文化知识成为可能。

一、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跨文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

1.分组

合作班小组成员每组4~6人,主要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分组,特别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兴趣等。每组安排1~2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1~2名思考型学生,1~2名知识面较广、电脑操作较好的学生,便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组员要针对教师任务共同讨论、相互学习,每个人要有明确的职责与角色。

2.小组成员与职责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安排组员任务;问题专家:负责回答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代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对讨论任务结果进行汇报;监控员:负责每个组员讨论的参与和观点的收集,必要时提供网络与书籍参考资料;评估员:对小组讨论活动进行自评,对下一步活动提出建议,并对其他小组讨论结果作出评估;记时员: 负责课堂汇报时间,把握提问时间限制并作相关记录。

在小组成员分派固定后,教师强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不可相互推卸责任。在每次任务完成之后,小组成员的角色都必须更换一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轮到每一个角色。

3.任务的分派与课后讨论

课后小组讨论的任务分派可以具体到四项:(1)课外收集背景知识与课文相关的人文知识,形成文献综述,展示报告,激发其他小组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知识型任务);(2)针对阅读的文章,提炼阅读技巧、重要语言点与人文思想及修辞手法,此任务小组至少要提出2~3个语言技能与理解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认知层面提高跨文化意识(理解型任务);(3)对中西方文化在具体领域的差异、优点和弱点展开辩论,正反方课后准备辩论稿,激发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批判性接纳和吸收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分析型任务);(4)对阅读与辩论的结果进行归纳与反思并完成跨文化批判读书报告(批判与问题解决型任务)。

4.课堂检测具体方法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将采用小组计分的方法算作30%的平时成绩(即课堂表现分)。小组每次根据自己讨论的重点主动作课堂汇报,最好以PPT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每次要求四个组作汇报,每个组汇报时间为5~8分钟。教师要保证一个学期每个组都作过汇报。具体程序为:(1)分别请四个任务组的代言人作5~8分钟汇报,记时员计时,评估员评判;(2)请问题专家回答全班同学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提问(限3个问题,更多问题课后答复);(3)请各组评估员自评并给分,其他小组评估员互评,教师总评。

二、教学实例

1.分配任务

在讨论课前一周把任务分派给各小组,以便学生组织课后讨论。各小组在组内重新分派角色,各行其责,然后共同完成。讨论课前,学生检查、修订各自的讨论材料,做好上课准备。

2.正式讨论汇报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及西方著名教育家杜威等的教学理念,然后邀请两小组借助多媒体技术对课后讨论结果作汇报。

A)第一组汇报员介绍中国教育的目标、理念、方法、特点及著名教育家代表。 第二小组介绍西方教育的特征与实例。

两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简要归纳中西方教育的优点与弱点,请另外两小组辩论:

As Chinese students, which education would you prefer, Chinese or western education ? why ?

B)第三小组第一辩手陈述中国教育目标与方法的优势与支持论点;第四小组主辩手陈述西方教育目标与方法的优势与支持论点。两小组二辩手开启自由辩论并对小组观点与论据作归纳总结;小组其他成员都必须参与自由辩论。辩论完毕后,教师简要归纳两辩论组谈及的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特点,点明中西方教育都具有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学生都向往西方教育的现象,指出美国高校教育其实处于教育方法的顶端和教育公平的低谷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更深理解 。

C)第五、六小组学生围绕课文对中西方教育的介绍,深刻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针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都具有一定挑战性与创新性。小组同学创设中西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谈话方式与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局面,体验跨文化交际中碰到的障碍。

D)第七、八组学生对阅读与辩论的结果进行归纳与反思,写出跨文化阅读报告,并与教师共同探讨中西教育的利弊及如何进行文化适应等问题,在认知与情感层面提高跨文化意识。

3.小组自由提问

在各小组汇报完毕之后,自由提问时间开始。针对各项任务,其它小组成员可提出任何阅读和文化差异问题,答复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四组汇报组当中的问题专家。通过自由提问,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4.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

汇报与自由提问结束后,由各小组对小组表现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总评。在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之后,小组获得的团体平均分将记载下来作为平时成绩的30~50%。

三、结果访谈

期末对试点班级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一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1)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且师生关系更加融洽;(2)小组成员都动手、动脑、动口,对中西方文化理解得更加深刻,思维与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3)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对批判吸收异国文化起到了更好作用;(4)小组之间实行合作,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交流的愿望更加强烈,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认知与情感上都明显增强。

四、教学启示

小组合作讨论课让学生学习目标与责任更明确,小组展开的中西文化辩论与小组间的文化批判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阅读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及社会的全方位互动更加强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013-12-15

曾祥芳(1974- ),女,湖北荆门人,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4)03-0176-02

猜你喜欢

汇报辩论跨文化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