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驾七绝特色
——以两首诗作为例

2014-03-28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七绝仄仄乐府

王 辰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论王驾七绝特色
——以两首诗作为例

王 辰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作为绝句的一种,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范畴。又因七言绝句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便于创作,利于传诵,故在有唐一代空前鼎盛。七言绝句发展到晚唐,呈现出以口语入诗,思想上比较贴近民间的创作特点。而王驾作为晚唐一位擅长七绝创作的诗人,虽然现存诗集中收录其作的数量不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古意》和《社日》两篇,不仅反映出七绝发展到晚唐所呈现出的态势,而且也彰显出王大用本人诗作的艺术特色。

七言绝句;王驾;古意;社日;特色

提到绝句,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体制简短,意味深长。然而,绝句诗有古绝和律绝之分,也就是说,绝句诗中也存在古体与近体,律绝是近体,有严格的平仄限制。律绝创自唐代,而古绝在律绝出现以前就大量存在于唐以前的典籍当中。

一、七言绝句表征及其兴盛于唐略探

著名学者徐师曾在其《文体明辨序说》一书中有如下言语:“按绝句诗源于乐府:五言如白头吟、出塞曲(乐府并不录)、桃叶歌(见乐府类)、欢闻歌(乐府不录)、长干曲(见乐府类)、团扇郎(乐府不录)等篇。七言则如挟瑟歌、乌楼曲、怨诗行等篇(乐府并不录)。下及六代,述作渐繁。唐初,稳顺声势,定为绝句。”[1]108可见,绝句发源于盛汉,定型于魏晋,鼎盛于李唐。接着徐师曾又讲到:“绝句之为言截也,即律诗而截之也。故凡后两句对者是截前四句,前两句对者是截后四句,全篇皆对者是截中四句,皆不对者是截尾四句。故唐人绝句皆称律诗,观李汉编《昌黎集》,绝句皆入律诗,盖可见矣。”[1]108由于绝句四句一联,短篇小幅,精制萃造,意味深长,故被称为“截句”,“断句”。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章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2]50故又可以称为“联句”,“绝诗”等等。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按照诗歌格律可划分为律绝和古绝。古绝五言颇多,而七言绝少。这种绝句虽然押韵,但是平仄相对较为自由,甚至有些诗家不愿受到格律的约拘和束囿,而限制其才情横溢与彰显。在律绝兴盛之后,古绝却仍旧被袭用下来并且得到充分发展。而我们平素所讲的七绝,则是根据每句字数多少而确定的,即七言四句二十八字。又由于七言律绝跟七言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也要讲究粘对与押韵。因此,七绝的押韵可以有如下分法:1.仄起式,两字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式,两字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起式,三字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式,三字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53-61。与律诗一样,七言绝句首句以平起、入韵为常见。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一般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者是截取首尾(前后)二联,也就是完全不用对仗;或者截取中间二联,则是完全用对仗;或者截取前半(前两联),则首联不用对仗,后面一联用对仗;或者截取后半(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也就是说,开始一联用对仗,尾联则不用对仗[4]1535。

关于七言绝句之所以会繁盛于李唐王朝的根源,明朝学者胡应麟在其《诗薮》中有段精辟的论述:“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五言短古,杂见汉、魏诗中,不可胜数,唐人绝体,实所从来。七言短歌,始于垓下,梁、陈以降,作者坌然。第四句之中,二韵互叶,转换既迫,音调未舒。至唐诸子,一变而律吕铿锵,句格稳顺,语半于近体,而意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之,遂为百代不易之体。”[5]105

七言绝句由于具有语言齐整,形式短简,节奏明快,“言有尽而意无穷”[6]26等诸多特点,故唐代七绝创作甚众,流传颇广,佳篇名章,影响深远。

二、流畅巧思与细腻深挚的《古意》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专门有篇关于王驾的小传:“驾,字大用,蒲中人,自号‘守素先生’。大顺元年,杨赞禹榜登第,授校书郎,仕至礼部员外郎。弃官,嘉遁于别业,与郑谷、司空图为诗友,才名藉甚。”[7]193由于王大用与郑谷、司空图交好,故其诗风亦难免与两人相近。

司空图擅长品诗评作,《唐才子传·王驾传》中征引其在《与王驾评诗书》中的几句赞王诗曰:“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则前所谓必推于其类,岂止神跃色扬而已哉。”[7]193的确,王驾的《古意》是一首可以反映其诗作特点的七言绝句。作为一种滥觞于我国先秦时代的传统诗歌艺术题材,征夫思妇诗可以说是蔚为大观,源远流长。《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就是其中典型的两首。王大用的这首七绝正是秉承征夫思妇这一传统,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哀歌。夫君戍守在边疆关域,妇人形单形只地待在吴地。西北风凛冽,吹打在妇人身上,使她不免担忧起远方的夫君,不禁潸然泪下。饱蘸相思之情的泪水与饱含眷恋之意的信笺“随君直到夜郎西”[8]85,再通过询问寄送的衣物是否已经收到,进一步彰显出妇人对夫君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诚挚情怀。话语至此收束,然而穷兵黩武的征战之苦与劳燕分飞的别离之情却跃然纸上,久不释怀。故《雪涛小书》有评语曰:“凄恻之怀,盘于胸臆。二十八字。曲尽其苦,转读转难为情。”《评注精选五朝诗学津梁》则这样评价道:“二十八字,一气混成,情生文耶,文生情耶?”《唐诗笺注》也同样称道:“情到真处,不假雕琢,自成至文,且无一字可易,几于天籁矣。最好在第二句,绝似盛唐人语。”[9]

此外,“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开端。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关的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两句第二、第六字重出,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10]1405《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则给予更高地赞誉:“周敬曰:两地相隔而忧怀莫传,至情至苦。末句巧。唐汝询曰:浅而近情,宜为世赏。周珽曰:凝腕脱手,触象敷衽,意融吻滑,妙绝妙绝。敖英曰:昔人有寄衣诗云:‘寄到玉关应万里,征人犹在五关西。’与此诗俱婉娈沉着。”[9]

由此可见,通过对王大用这首《古意》深入、细致地解读,我们不难得出王大用的诗作具有流畅巧思与细腻深挚的特点。明人胡震亨在分析唐代的绝句与六朝时期的差异时曾指出:“五言绝,唐乐府多法齐、梁,体制自别。七言亦有作乐府体者,如太白横江词、少年行等,尚是古调。至少伯宫词、从军、出塞,虽乐府题,实唐人绝句,不涉六朝,然亦前无六朝矣。”[5]114王大用的诗作恰能够体现出唐代这种七言绝句的特色。

三、典雅秀致并妙趣横生的《社日》

在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一般被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绝句诗也同样适宜这样的划分。明代学人王世贞在谈及四个时期唐人七言绝句的创作特色时曾这样写到:“七言绝句,盛唐主气,气完而意不尽工;中、晚唐主意,意工而气不甚完。然各有至者,未可以时代优劣也。”[11]173

司空表圣在其《与王驾评诗书》一篇中,对唐以来的诗歌发展历程作了如下总结:“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于后,杰出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夐,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之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阆仙、东野,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厥后所闻,逾褊浅矣。”[12]217王大用的另一篇七绝《社日》能够反映这种特征。

提到社日,我们会立刻联想到两首与此相关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一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观社》:“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慱渠侬一饷癫。”[13]另一首是南宋另一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4]185社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又可具体分为春社,秋社。“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秋社则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在秋分前后)。”[15]32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祭肉)。”[16]33

王大用的这首《社日》整篇通过简单地描摹,勾勒出一幅山明水清,景色宜人,民俗淳厚,风光秀美的迷人的村居画卷,表现了一种“桃花源”式的农家和谐、融洽、富足、喜悦的生活场景。“稻粱肥”折射出丰收在望的憧憬,“半掩扉”说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朴实乡风。遣词造句,字里行间中渗透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尽管“诗极力写农村的太平景象,在唐末是不现实的”。[17]226但诗人这种对海清河晏盛世期望的理想情怀还是值得称赞的。后人对这首诗有极高评价。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有言:“农圃家风,渔樵乐事,唐人绝句模写精矣。”王闿运的《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则道:“《社日》、《古意》)以下皆是名篇,而不能指其佳处。”[9]

此外,“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10]1403

王驾的《社日》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的另一个特征:典雅秀致并妙趣横生。同样,王大用的这首七绝也反映出了晚唐诗人七绝创作的特点。正如明朝的胡应麟曾这样写道:“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中唐遽减风神,晚唐大露筋骨,可并论乎!”[5]114

四、结 语

通过浅谈七言绝句的表征及对其兴盛于唐[18]的情况的略析,试着以王驾的两首诗作为例,进行详实剖析与仔细观照,从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其诗作具有流畅巧思与细腻深挚、典雅秀致并妙趣横生的特点。

[1][明]徐师曾.绝句诗·文体明辨序说[M].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南朝·梁]刘勰.明诗第六·文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近体下·绝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宋]严羽.沧浪诗话校释·诗辨·五[M],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第九·247[M].王大安,校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8]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中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搜韵网:所有诗词·唐诗选·王驾(选3首)[DB/OL].http://sou-yun.com/PoemBookNav.aspx?b=ts hp&d=30.

[10]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卷四·四·二四[M].罗仲鼎,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

[12]李壮鹰,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诗词名句网:诗词查询·杨万里[DB/OL].http://www.shicimingju.com/baidu/list/24 70948.html.

[14]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马汉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M].栗强,笺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16][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M].宋金龙,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17]黄肃秋.唐人绝句选[M].陈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

[18]赵辉,夏日光.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唐诗绝句释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0-93.

(责任编辑:郑宗荣)

On the Writing Style of Wang Jia’s Seven-Character Poem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is Two Poems

WANG Chen
(School of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 ifeng 475001,China)

As one kind of quatrains,Seven-Character Poems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modern style poetry. Because Seven-Character Poem is characterized with shortness,sprightly rhythm,convenience to create and read,it reaches its climax unprecedentedly see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late Tang Dynasty saw its fu rther development of use of spoken language in creation and closeness to the common people in thought. As a late Tang Dynasty poet proficient in Seven-Character Poem writing,Wang Jia has created some marvelous poems, fe w of which are collected in the existing poetry anthology,with the two poems Gu Yi and She Ri as the typical example. They not only reflect the trend of Seven-Character Poems in the late T ang Dynasty,but also show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Wang Jia’ s poem.

Seven-Character Poems;Wang Jia; Gu Yi; She Ri; artistic features

I222

A

1009-8135(2014)04-0084-04

2014-05-07

王 辰(1989-),男,河南省长垣县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七绝仄仄乐府
《乐府新声》2021年(第39卷)总目录
品读乐府
钟灵毓秀(七绝)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永恒(七绝)
《乐府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