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县桑叶茶发展初探

2014-03-27胡立新左秀兰

蚕桑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泾县养蚕蚕桑

胡立新,左秀兰

(1.泾县生态能源局,安徽泾县 242500;2.泾县蚕桑站,安徽泾县 242500)

泾县桑叶茶发展初探

胡立新1,左秀兰2

(1.泾县生态能源局,安徽泾县 242500;2.泾县蚕桑站,安徽泾县 242500)

1 我县发展桑叶茶的背景

1.1 曾经的优势产业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境内多丘陵、山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业一直是泾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发展最好年份,全县桑园面积2867 hm2,年养蚕8万盒。

1.2 蚕桑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蚕桑东桑西移战略的影响,皖南蚕茧价格波动加剧。目前蚕桑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的要求,比较效益日趋低下。泾县地处长三角辐射区域,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动力不仅日趋缺乏,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整个蚕桑行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综上诸多不利因素使得泾县的蚕桑业受到很大地冲击,弃桑、毁桑现象时有发生,养蚕数量大幅减少。

1.3 发展的必要性

面对弃桑、毁桑及养殖量锐减的严峻形势,稳定现有桑园面积,提高蚕桑业综合抗风险能力,增加蚕农收入,未雨绸缪日渐恢复的国际国内市场对茧丝绸的需要,是我们整个行业特别是农技服务人员必须关注和亟待面对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蚕桑资源,加快调整蚕桑产业结构,打破传统的栽桑只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推行桑叶人工食用,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

1.4 桑叶茶的医学价值

桑叶又名“神仙草”。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富含人体17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中医认为“桑叶”有止咳、去热,治疗头晕眼花、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浮肿,补肝、美肤等功效。桑叶中含有较多的叶酸,它参与核酸的合成,还有抗各种贫血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并能治疗胃癌、肠胃管道障碍、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和疮疹性皮炎等。桑叶茶内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现代科学表明,它能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肪积累、抑制血栓生成,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抑制有害的氧化物生成,最突出的功能是防止糖尿病。据资料记载,在90年代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新疆皮山县长寿者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普种桑树,当地群众习惯于用桑叶代茶泡喝外,还常年吃桑葚。

1.5 我县发展桑叶茶的实践

2012年以来,泾县蚕桑站,利用本县独特的制茶工艺,将桑叶制成桑叶茶在县内开展试验和示范工作。通过在蚕区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基本摸索出如何制作桑叶茶的技术。同时,在试制的过程中将桑叶茶的技术传授给一些感兴趣的茶叶合作社,通过他们适当扩大桑叶茶制作规模,辐射、带动周边蚕农与相关合作社。

2014年春季,县蚕桑站购进一台切桑机,替代手工切桑,省力省工,工效提高近20倍,春期共制成桑叶茶70 kg。桑叶茶的成功试制,使得蚕桑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示范农户收入有了明显增加,初步探索出一条发展桑叶茶,提高蚕桑附加值的新路子。

1.6 发展桑叶茶经济效益明显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很多蚕农不得不减少饲养量,甚至弃养,桑叶剩余现象普遍存在。以泾县普通管理水平的成林桑园推算,667 m2桑园春季可产新鲜桑叶650 kg。如果不用于养蚕,将桑叶制成桑叶茶,以5 kg新鲜桑叶可制成1 kg桑叶茶计,650 kg新鲜桑叶共可制成130 kg桑叶茶,除去加工费7800元,制成的桑叶茶按120元/kg出售,667 m2桑园共可获纯利润7800元,比直接出售桑叶有更大的获利空间。通过加工增值,变废为宝,提高了亩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前景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2 桑叶绿茶的制作技术(采用热风杀青生产桑叶绿茶)

2.1 原料

新鲜桑叶:选择无农药污染、无病虫害的成熟桑叶。春季采摘顶芽至第6片之间的叶子,秋季选第2、3、4叶位的桑叶,也可利用养蚕多余的桑叶。

2.2 基本设备

100 型茶叶瓶炒机、35或40型茶叶揉捻机、烘干机、50型双锅曲毫机。

2.3 工艺流程

桑鲜叶—摊青—切叶—杀青—揉捻—初烘—整形—摊晾—高温短时间复烘—成品茶真空包装、冷藏。

2.4 操作要点

2.4.1 新鲜桑叶的采摘

采叶时间宜在8时至10时露水退去之时。因嫩桑叶香气清新,茶品色绿,颗粒坚实,易成型,而桑叶越老,滋味越粗涩,外形较难制作,而且片末多。因此,制作桑叶绿茶的叶子要老嫩一致。

2.4.2 摊青

摊青是桑绿茶加工的重要工序,即鲜叶摊放,其实质就是进行适当程度的轻萎凋,使桑叶内的水分部分散发,可减少脱酶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鲜叶中原始芳香成分裂解,使其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从而提高成茶品质。鲜叶通过适当的摊放,还可以改善桑茶的苦涩味,并能增加氨基酸的含量。此外,摊放鲜叶,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增大,便于下一步杀青造型。

摊青厚度:以摊于竹筛上3 cm厚为宜,配以风扇吹风萎凋。

摊青温度以在24℃室温的摊青叶制成的产品色泽清亮,香气也较鲜纯。

摊青时间以60~80 min为宜,具体应视摊青环境的温、湿度及吹风量而定。对摊青叶适度的掌握,应以桑叶含水率70%左右为宜,此时手捏桑叶较柔软,强烈青草气消散,清香显现。

2.4.3 切叶

将摊青叶切成1~2 cm的条片,叶长2 cm,叶最宽处1 cm,便于加工造型。

2.4.4 杀青

采用100型茶叶瓶炒机对桑叶杀青,当锅壁烧至泛灰微白,火口处离筒壁5 cm处温度达180~200℃,手探锅口有较强灼热感时,每锅投放切碎叶12 kg左右,投叶接触锅壁有噼噼啪啪的声响,杀青3~4 min。以此工艺制成的桑绿茶品质最佳。

杀青适度的标志为手感叶质柔软,略带黏性,紧握成团,稍有弹性,梗折而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表面失去光泽。含水量45~50%。值得注意的是杀青叶出锅要立即吹风摊晾,以散发水分和热量,使桑茶保持青绿特色。

2.4.5 揉捻

用35或40型茶叶揉捻机,以空压6 min—轻压4~6 min的逐步加(减)压法。揉捻10~12min,所制的茶品香气高,且色绿味鲜。

揉捻是桑绿茶造型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外形整齐美观,并能增进桑绿茶的汤色与滋味。揉捻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对茶品质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揉捻叶初步成形的条件下,合适的揉捻时间可以减轻桑绿茶汤的青涩味,有利于提高桑绿茶品质。

2.4.6 初烘

初烘采用烘干机,先将烘干机升温,当进风口温度达到120~130℃时开始加料。初烘烘干2~3 min,初烘叶温控制在80℃左右,以利于高沸点香气物质的形成和保存,清香显露,叶色绿润。桑绿茶初烘干度达70%左右,初烘叶下机后要先摊晾,待接近室温后再堆沤,使叶条水分分布均匀再进行整形。

2.4.7 整形

将桑叶烘干,初烘叶达7成干时,采用50型双锅曲毫机进行整形,锅温掌握在100℃,每锅投叶量在15 kg左右(初烘叶),使桑叶条吸收锅内壁的热量而升温软化,桑叶温应控制在70℃左右,使桑叶在曲毫机内不断受到抛压挤揉而逐渐形成紧结圆实的颗粒。整形分5次完成,每次整形时间为20~25min,出锅摊晾3~5 min,整形时间共140 min。

2.4.8 复烘

桑绿茶的复烘以达到固定形状、继续蒸发水分为目的,宜采用高温短时间法。温度约100℃,全程约15 min左右,有利于桑绿茶品质的提高,香气清高持久。复烘后桑绿茶应及时真空包装,低温贮藏。

3 发展桑叶茶的几点建议

3.1 抓好示范,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以养蚕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主体进行试制,用他们成功的经验进行示范和推广,来带动和辐射广大蚕农。积极开展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桑叶茶制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3.2 建立基地,强化原料生产的管理

要求养蚕的基地与制茶的基地区别开来,特别对投入品使用要严格控制,投入品使用必须有记录,可追查。制茶的桑叶可养蚕,养蚕的桑叶不可制茶。

3.3 制定规程,规范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

制定桑叶茶生产技术规程,按食品生产的要求规范生产程序,做到从原料采摘到产品包装上市每个生产环节有记录。

3.4 争创品牌,提高市场营销的组织化程度

依据我县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大力发展桑茶品牌战略,使我县桑茶一入市就能以安全优质占领桑茶制高点。同时,以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

猜你喜欢

泾县养蚕蚕桑
养蚕不易
养蚕记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在养蚕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