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其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2014-03-27徐娟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优质乳腺癌护士

徐娟珍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无锡 214000)

乳腺癌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及其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

徐娟珍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 探究乳腺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其负性情感及满意度影响,并为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乳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能降低其焦虑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乳腺癌;焦虑;优质护理;满意度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最有效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由于大多数女性心理敏感性较强及对应激事件承受力差,面对突如其来肿瘤噩耗及手术有创性治疗,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1]。这不利于术前生理指标调控,并会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手术效果。随着新型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更注重患者心理层次需求,尽可能实现患者身心方面的双重舒适度[2]。因此,优质护理的相关研究近年来越发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重视,笔者设计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该模式与传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差异性。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3±1.9)岁,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8例。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乳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5.5 ±1.7)岁,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以上9例。患者均经乳腺钼靶X线联合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诊断参照人卫第7版《外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无心、肝、肾等脏器疾患;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文化层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即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①心理行为干预:护士可指导患者采取腹式呼吸及全身肌肉放松的方式进行训练。腹式呼吸:取平卧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用力吸气,左手感受腹壁上抬至最高点后屏气数秒,之后缓慢呼气,右手感受胸部上抬至最高点后,屏气数秒。呼气与吸气频率为1∶1,频率为3~5次/分钟,每次锻炼20 min。全身放松训练:取平卧位,由面部肌肉开始,依从过渡到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双上肢及双下肢肌肉,先收缩后舒张,每次训练时间需达25 min,早晚各行一次。②个性化宣教:护士应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差异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理解力尚可者,以口授为主,并鼓励患者口述已掌握内容,及时对其认知偏差予以纠正;对理解力不佳者,采取视频、插画等形式直观地向患者展示手术流程、注意事宜及配合事项。③文娱活动:护士询问患者喜爱的运动形式,在充分评估患者预后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运动形式,内容涉及慢跑、太极、舞剑等,并组织兴趣小组,让有相同爱好的病友一同活动。在运动过程中,使肢体活动与语言交流双管齐下,对患者身心康复大有助益。

1.3 观察项目:①SAS评分:两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末接受SAS量表测评,50分为国内SAS标准分界值,其中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②护理满意度:两组于干预后1周末接受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测评,选项采取封闭式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本组研究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两组在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也日益加强,满足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全方位护理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热衷话题[3]。乳腺癌患者是较为特殊的医疗群体,由于手术涉及女性第二性器官导致躯体功能受损,再加上其对术后效果未知性担忧,均会加大患者心理层次伤害。优质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而言,对护士要求更高,即护士需从传统机械性执行医嘱向主动探索护理问题并提出策略性的解决方案转变,这也使得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价值越发突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本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程度相当,为干预后所呈现的护理效果提供了结论保障。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优质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方面效果更佳。随着近年来新型医疗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更被大众及医师所认可,即不仅局限于传统疾病对症护理,更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达到全方位身心健康状况。通过个性化心理干预,能保证护理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行为干预涉及腹式呼吸及全身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有规律的呼吸节奏及肌肉舒缩可调整紧张情绪,使情绪趋于平稳化[4]。健康教育是护理流程中不可或缺少环节,出于医患知识不对等性,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认知偏差,导致病情预期的不确定性,这又会加剧消极情绪。护士需对患者文化层次进行宏观把控,并提出不同干预策略。对理解力不佳者,需充分利用电子媒介将知识反馈至其大脑中,强化记忆,形成系统化认知体系。对理解力佳者,护士采取口授及复述,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展开回顾-纠正-强化循环记忆。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能使患者享受活动乐趣,还能帮助其建立良好人际交流圈。通过护士深入全面的干预,既能降低患者焦虑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又能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1] 何琴帅.术前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10):1431-1432.

[2] 曹雪英,邓暑芳,何丽煌.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4):23-25.

[3] 仇晓霞,郭艳,邵洁,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口[J].护理学杂志,2010,25(10):35-37.

[4] 刘桂珍,王永伟,罗俊.人性化护理和合理情绪疗法在乳腺癌术后的护理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131-132.

R473.73

:B

1671-8194(2014)33-0321-02

猜你喜欢

优质乳腺癌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最美护士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