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抗心脑缺血的比较分析

2014-03-27李光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丹参酮酚酸垂体

李光瑞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抗心脑缺血的比较分析

李光瑞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观察及分析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在心脑缺血治疗中产生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提供的心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将其分为两组,即由结扎冠脉与垂体叶素复制引起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组,称为1组;双侧总动脉结扎引起的脑缺血大鼠模型组,称为2组。给予1组行丹参酮ⅡA灌胃治疗,给予2组实行丹酚酸B灌胃治疗,观察两组T波绝对值等变化情况,并比较。结果 两组大鼠在缺血指标方面比较,P<0.05,则其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脑缺血治疗过程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按照临床需要进行选择相关药物,以此提高药物价值。

丹参酮ⅡA;丹酚酸B;心脑缺血;疗效

始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将3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从而获得丹参酮Ⅰ、Ⅱ、Ⅲ;而丹参Ⅱ是由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ⅡB组合而成的混合物。近年来,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化,从而使大部分的酚酸类化合物被分离,并且多数均由丹参素和另外有机酸类化合物组合而成,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丹参ⅡA与丹酚酸B,它们在抗心肌缺血和脑缺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丹参ⅡA与丹酚酸B属于一种单体制剂,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同时开始进入新药申报程序。本文针对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抗心脑缺血的效果比较,进行简要分析,现将有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提供的心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由结扎冠脉与垂体叶素复制引起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组,称为1组;双侧总动脉结扎引起的脑缺血大鼠模型组,称为2组。两组大鼠在体质量、月龄等方面比较,P>0.05,无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1组:给予心肌缺血大鼠行丹参酮ⅡA灌胃治疗。首先是由垂体叶素复制而引发的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实验前,给予本组大鼠称重,然后按照大鼠体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多个小组,即模型阳性药物对照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0.5%CMC),丹酚酸B组,丹参酮ⅡA组等。将10 mL/kg.wt的药物给予全部大鼠,当治疗半小时之后,详细记录全部大鼠正常的Ⅱ导联心电图,接着将Pit氯化钠溶液通过静脉的方式,注入大鼠舌下,1 min时间内,观察和记录其Ⅱ导联心电图的具体变化情况,最后测量大鼠于正常状态下和经丹参酮ⅡA灌胃治疗后的T波值,同时也测量其垂体后叶素复制前、后发生变化的绝对值。其次是由结扎冠脉导致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该模型在麻醉、分组、给药和动物预处理等方面的做法与上述相同。记录该大鼠正常Ⅱ导联心电图之后,对其实施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于L3~4处开胸后,对大鼠进行动脉左降支结扎,在结扎后5~60 min内,详细记录其不同时间点的Ⅱ导联心电图,最后测量T波值。2组:给予脑缺血大鼠模型行丹酚酸B灌胃治疗。本组大鼠在给药、麻醉、动物预处理、分组等方面的做法,与上组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通过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对比,若P<0.05,则其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实验之后,发现丹参酮ⅡA在急性心肌缺血中产生的作用,相对于丹酚酸B,具有优势,特别是针对垂体后叶素引发的一过性心肌缺血,二者比较,P<0.05,则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缺血时间相对比较长的冠脉结扎模型当中,丹酚酸B可产生一定的作用。见表1。

表1 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垂体后叶素复制导致大鼠心肌缺血中产生的作用情况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心脑缺血疾病中,丹酚酸B以及丹参酮ⅡA充分发挥拮抗作用,但是,针对不同动物模型,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同[1]。丹参酮ⅡA在急性心脑缺血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过,在亚急性脑缺血中,相比较于丹酚酸B处于劣势;而丹酚酸B在缺血时间较长的脑缺血中,其产生的效果较好。二者进行比较,P<0.05,则其存在统计学意义。

丹参首次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它具备多种功效,如“活血化瘀”等,同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广泛运用着相关制剂,并取得优质的临床效果。据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酮与丹酚酸,而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丹酚酸B以及丹参酮ⅡA,它们均属于一种单体制剂,并且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此外,有相关报道表明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具有的药理效应在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有以下具体表现:二者具有的药理效应在作用机制上可将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中的内皮素浓度与血栓素进行降低,而在作用靶点上却没有此效果[2]。但是,通过全面了解和掌握二者在心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后,发现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还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虽然丹参酮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产生的效果较模糊,但是在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行损伤中,却具有较高的保护性,同时也表明某些体外试验和其整体疗效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大。

据研究表明,在相同剂量的基础上,丹参酮ⅡA在急性心肌缺血中产生的效果,相对于丹酚酸B,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在由垂体后叶素引发的一过性心肌缺血中,其优势效果更加明显[3]。而丹酚酸B在各种脑缺血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此作用和Ca2+、Mg2+、ATPase 降低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该结果与有相关报道相似,即丹酚酸B能够将脑组织的能量代谢进行有效改善,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善ATPase活性,由抗局灶性脑缺血引发的线粒体损伤等,与此同时,丹参酮ⅡA也可以把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改善[4]。

通常情况下,当前的丹参酮类或者丹酚酸类制剂,其适应证包括两方面的疾病,即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5]。如丹参酮ⅡA硫酸钠注射液或丹酚酸B等。总而言之,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在心脑缺血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同时其作用强度所有不同,所以,必须结合二者作用特点和强度的不同进行选择临床用药,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药物产生更好的效果。

[1] 邵静萍,张善飞,陈渊成,等.丹酚酸B在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的摄取特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4(3):34-40.

[2] 常跃兴,刘田云,刘逢芹.不同厂家复方丹参片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比较[J].中药材. 2009,1(11):56-60.

[3] 黄凯文,祝维峰,苏宁,等.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抗心脑缺血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6(6):9098.

[4] 张萌涛,钱亦华,唐安琪.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7(17):89-90.

[5] 张玉静,杨星林,任长杰.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影响研究的进展[J].临床荟萃,2009,6(18):34-40.

R743

:B

1671-8194(2014)33-0251-02

猜你喜欢

丹参酮酚酸垂体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
垂体强化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对垂体-靶腺功能损伤的评估意义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