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2014-03-27李连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导流颅脑血肿

李连发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2)

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李连发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2)

目的 为了证明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善院内高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13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到治疗组和对比组中,其中治疗组采用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组则采用常规性颅内血肿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手中血压控制情况、术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内容。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为27.94%,显效率为41.18%,有效率为17.65%,无效率为13.24%,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11.59%,显效率为23.19%,有效率为33.33%,无效率为31.88%,治疗总有效率为68.1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40%,治疗组为9%;术中以及术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轻、中、重、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性治疗方法或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小,患者预后较为理想,可作为临床常规性治疗方式进行推广。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普外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价值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所引发的病变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发病原因多样,一般由损伤、坏死、病变的脑血管在剧烈高压下破裂而形成,该病发病较急,患者致死、致残率较高[1-3]。本文重点阐述微创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具有正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其临床治疗资料为研究对象,共137例。全部患者采用随机均分的方式分配到治疗组与对比组中,其中治疗组68例,含男性49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者51岁,最大年龄者77岁,患者平均年龄(63.1±2.4)岁;根据CT影像检查结果其中脑基底节区域出血者30例,脑叶出血者11例,脑室出血者27例;出血量在25~35 mL者44例,36~50 mL者17例,>50 mL者6例。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研究大会所拟定的评分体系,患者评分值在30~42分,属中重度患者群。对比组69例,含男性45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者52岁,最大年龄者75岁,患者平均年龄(65.3±1.7)岁;根据CT影像检查结果其中脑基底节区域出血者26例,脑叶出血者13例,脑室出血者30例;出血量在25~35 mL者47例,36~50 mL者15例,>50 mL者7例。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研究大会所拟定的评分体系,患者评分值在31~42分,属中重度患者群。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作为对比实验组。

1.2 治疗方法:①对比组:对全部患者使用常规性治疗方式,包括:颅内降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增加脑细胞营养,使用降压药物、血管修复药物,治疗过程中对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作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护理内容。②治疗组:对全部患者使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配合术后降压措施,完善护理以及并发症防控内容。具体操作如:主治医师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风险以及常规内容,在获取其同意的情况下签署自愿书,留档。根据CT影像检查结果确定病患区域,制定手术计划,进行手术。使用YL-1型粉碎穿刺针以“就近原则”(以距离血肿区域最近的颅骨点作为刺入点)穿入颅骨,最大可能地避开健康脑区,刺入血肿区。将刺针连接到电钻上,延血肿方向刺入,当刺针贯通颅骨,致血肿处,插入引流导管,少量倒出颅脑血,避免由于一次性、短时间内颅内引血过多而导致的颅内低压,使病情反复。导流完成后,留导流管于颅内,保持每5 h小量导流一次的速度,使用CT影像检查颅内血肿消退情况。每次导流后续使用8000 U肝素混合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每次导流以血肿导吸出为准,后延导流管注入15000 U尿激酶。治疗时间最长为2周,CT下无血肿或无血肿发展时可取出导管,做好护理和并发症防治手段。

1.3 治疗标准。治愈型:患者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型:患者颅内无血肿或颅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有效型:患者颅内血肿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型:治疗前后患者颅内血肿无改善或是改善不明显,治疗持续5 d无改善者可认定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结果使用标准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 13.0进行计算,使用t对数据进行检测,以P<0.05作为判定对比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标准。

2 结 果

根据治疗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汇总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情况统计表

另外,对比组中有11例由于治疗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中共有7例死亡,对比组中22例,脑血肿量为36~50 mL患者中,治疗组死亡0例,对比组死亡14例,差异性最为显著;51~60 mL患者中,治疗组死亡4例,对比组死亡6例;超过60 mL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性不显著。

3 讨 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现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较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更为有效,且不良反应与病死率均较低,患者预后佳,颅内血肿情况好控制。其原因在于较大切口手术,微创术伤口小,感染与意外发生概率低,而且刺针导血可直接将颅内血肿导出,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手段的整体配合度较高,将药物治疗、CT诊断、微创手术等治疗内容合并使用,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外排血肿、降低血压,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将多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集中起来。根据一般资料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高龄男性患者,多于春冬发病[4-5],但随着近些年来的调查资料显示,该疾病有年轻化、复杂化、突发化发展趋势,所以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可以提高防治结果。尤其是血肿量在36~50 mL的轻中度患者中,微创术的治疗效果和死亡控制效果要好于常规药物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微创术患者治疗后续需注意护理内容的配合,使用有效的降压药物和抗生素,伤口感染是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隐患,严格监控颅内压,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滞留导管。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29(16):381-383.

[2] 程光,章翔,张剑宁.介绍一种简易颅内占位病变头皮投影立体定位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15(11):254-255.

[3] 吴逢波,占美,吴斌.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1):118-119.

[4] 张耀升,曹子成,张德峰.脑血宁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7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11):380-381.

[5] 杜宏瑞.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23(3):118-119.

R743.34

:B

1671-8194(2014)33-0218-02

猜你喜欢

导流颅脑血肿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