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4-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泪囊小点术式

谭 姣

(成都市爱尔眼科医院,四川 成都 64004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谭 姣

(成都市爱尔眼科医院,四川 成都 640041)

目的 研究和探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和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对照组采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研究组手术用时明显低于采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作为一种成熟术式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应用较广泛,疗效确切。而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手术用时较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短,出血量较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少,疗效与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无显著差异,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多由鼻泪管阻塞所致,在治疗上可采用解除原有泪道的阻塞和泪道改道两种方式[1]。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1989年实施成功后,以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势,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推广[2]。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确诊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确诊慢性泪囊炎患者64例,患者年龄23~68岁,患者平均年龄(47.43±11.08)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47例;病程在6个月~12年;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取不同术式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研究组32例,采用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患者年龄25~68岁,患者平均年龄(48.25±10.90)岁,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4例,病程在6个月~10年。对照组32例,采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患者年龄23~67岁,患者平均年龄 (47.85±11.54)岁,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23例,病程在6个月~12年。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①研究组采用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采用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对患者患侧鼻腔进行表面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实施浸润麻醉。对泪小点采用泪点扩张器实施扩张,将光纤引导器探入患者泪囊,由光纤引导器导入激光光纤,在鼻内镜辅助下,将YAG调整为350毫焦,全层打穿患者鼻腔外壁于泪囊对应处,并进行造孔反复扩大,造孔直径扩大至1 cm以上后,将光纤撤出,并通过行泪道冲洗进行造孔通畅测试,术后3 d开始实施持续4周,每周2次的泪道清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②对照组采用鼻腔入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局部麻醉下手术,采用0.1%肾上腺素对患者鼻腔进行收缩,采用镰状刀制作做约1.5 cm直径“U”形黏膜瓣,将患者鼻腔局部黏膜实施分离,露出泪骨前部和颌骨额突。采用咬骨钳咬除患者上颌骨额突骨质,形成1 cm左右骨窗,充分暴露泪囊,用探针对泪囊实施撑起及固定,沿患者泪囊前缘切开并形成略呈弧形的黏膜瓣,涂抹金霉素软膏后扩张并固定鼻腔黏膜瓣[4]。术后3 d开始实施持续4周,每周2次的泪道清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疗效判定:采用应用Muuk等制定的溢泪程度标准实施疗效判定。0级为术后无溢泪;1级为术后有偶然性溢泪,每日拭泪在2次以下;2级为术后每日拭泪<5次;3级为术后每日拭泪在10~5次;4级为术后每日拭泪>10次;5级为术后出现持续性溢泪。0~2级疗效判定为显效;3~4级疗效判定为有效;5级疗效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1。

2.2 两种术式治疗有效率比较,见表2。

采用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

3 讨 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为鼻泪管阻塞或狭窄,泪囊中泪液出现潴留并引发感染所致[5],慢性泪囊炎对患者眼内容物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如治疗不够及时可导致失明。

在临床治疗上,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是较成熟的手书方法,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优势。本研究中,采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6.88%,进一步证明了该术式的临床效果。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是近年的一项科技创新成果,是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的一种优化改良方式,该术式将激光与鼻内镜进行了有机结合,本研究采用该术式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仅为(2.04±0.43)mL,手术用时仅为(21.78±5.18)min,明显低于采用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作为一种成熟术式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应用较广泛,疗效确切。而泪小点进路YAG激光辅助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在手术用时较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短,出血量较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少,疗效与鼻腔进路鼻腔泪囊造孔术无显著差异,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1] 刘先宁,兰雅娴,杨华,等.慢性泪囊炎患者优势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400-401.

[2] 尹宛峡.98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4):308-309.

[3] 程金章,王宗贵,许承弼,等.泪小点进路鼻内镜辅助下 YAG 激光泪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5): 300-302.

[4] 蒋能,曹志,蒋伟鹏,等.透明质酸黏膜贴敷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创面愈合及其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27(11):1264-1268.

[5] 刘涛,杨林声.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22例临床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2010,6(8):34-35.

R777.2+3

:B

1671-8194(2014)33-0098-02

猜你喜欢

泪囊小点术式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永远的小点
变成小点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