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效果研究

2014-03-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苏醒满意度

刘 静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效果研究

刘 静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 将1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术前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护理满意度。结果 采用心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后的SCL-90评分、PSQ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可减轻外科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好地促进了身体功能的康复。

心理干预;护理;外科手术

手术常导致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应激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影响术后康复。手术前患者普遍具有恐惧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手术风险[1]。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评估及其干预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课题组结合我院手术患者的心理现状,探讨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模式和对策。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CL-90及PSQI评分比较(x¯±s)

表2 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x¯±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附属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3~63岁、平均(34.6±12.37)岁,包括甲状腺肿瘤27例、子宫肌瘤13例、消化性溃疡8例、胃癌12例、乳腺癌9例、脑肿瘤5例、肺癌15例、结直肠癌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1.2 心理干预方法:对干预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分级护理,于入院当天采用SCL-90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心理分级。对照组患者术前1 d与患者进行手术情况交流,充分利用术后患者实例,鼓励患者战胜恐惧;了解患者焦虑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提高患者对相应问题的认识,以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并指导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不便,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与心理预期,降低因对手术的不了解而导致的恐惧感。①一级心理护理:SCL-90<160分,患者对手术有担忧,对手术结果无心理准备。主要采取普通心理护理,如讲解疾病知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环境舒适护理、手术疾病信息支持、健康宣教等。责任护士每班巡视,予简短交流,回答患者疑问。②二级心理护理:SCL-90评分160~250分,患者情绪紧张,非常担心手术风险。重点进行手术疾病认知重建,如病友现身交流,手术相关图片、资料讲解;加强社会支持,主动与家属探讨治疗护理方案,鼓励其对患者的陪伴、倾听;采用精神松弛疗法,如音乐、冥想、腹式呼吸等缓解患者精神压力;着重解决患者现存问题。责任护士每班巡视2次以上,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有目的地增加巡视次数,针对其担心的问题进行交流。③三级心理护理:SCL-90评分>250分,患者情绪淡漠或暴躁,不愿与人交谈,对护士劝导无反应。密切关注患者言行,医护人员与家属一起陪伴患者,避免患者独处;指导患者尽快建立积极应对方式,采用积极性语言鼓励、开导患者,详细讲解疾病预后情况、手术的基本过程、手术医师专业水平,消除手术不确定感;提供专业帮助,如请临床心理专家为其治疗;调动一切社会支持资源,联系家人、朋友、同事给予患者关心,为其提供精神支持。责任护士每2 h巡视患者1次,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按轻重缓急安排沟通内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常规给予疾病知识宣教,告之术中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安慰等。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一般情况:记录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

1.3.2 心理评价:患者于入院当天、术后7 d填写SCL-90症状自评量表、PSQI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全国常模为参照,满足以下任一标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3 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2]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1个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评价两部分,各条目采用七级评分制,0分表示与期望值相差极大,6分表示高出期望值极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SCL-90及PSQI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 讨 论

外科手术患者往往因对手术的疼痛、后遗症或担心手术的成功性等而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康复[3]。因此,对外科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手术治疗十分关键。护理工作者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且有面对面交流的人,故其更容易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使其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更为方便。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更好地接受并配合手术是摆在广大护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观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围手术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采用心理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术后的SCL-90评分、PSQ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吞咽恢复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也较好地促进了身体功能的康复,更好地度过了围手术期。我们认为,护理时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将手术的方法、过程、要求及安全性一一介绍给患者,尽量让患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术前心理干预可减轻外科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较好地促进了身体功能的康复,更好地度过了围手术期。

[1] 姜雪萌.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3): 4439-4440.

[2] Aono J,Mamiya K,Manaba M.Preoperative anxie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problematic behavior on emergence after halothane anesthesia in boy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9,43 (5): 542-544.

[3] 梅文亚.外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3,10(11): 170-171.

R473

:B

1671-8194(2014)33-0072-02

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ck63)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苏醒满意度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植物人也能苏醒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绿野仙踪
本刊2019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