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14-03-27王春英

北方经贸 2014年1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学习动机

王春英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本文从展现学科价值,唤起学习动机;巧于设计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科情感;帮助获得成功,增强学习信心;承受挫折考验,磨练意志品质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学习信心;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120-02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而言的。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从心理学上讲,这些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而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没有智力因素组成的这个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没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这个动力系统,教学活动既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持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激发尤为重要。

一、 展现学科价值,唤起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为引起和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着某一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常会受父母、老师的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态度所影响,或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而促使自己努力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教师要因人而宜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在经济法教学中,应把学习目的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展现给学生。教师要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将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经济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现在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该学科的意义所在,从而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获得学会、学好该学科的内在动力。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展现经济法学科价值的、距离学生生活较近的案例,以感染、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讲解合同法时,就近景而言,从学生购买一支笔、一包方便面入手,就远景而言,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介绍合同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讲解工业产权法律制度时,从假冒伪劣产品入手,讲解商标权的保护,结合我国发明人、设计人的发明创造在全世界范围内生产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技术进步,以及有些发明创造因没有及时申请专利权不仅使发明人、设计人等专利申请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而且使国家利益也遭受了重大损失等案例,增强学生学好法律,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此外,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权益、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等这些与市场经济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都用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案例介绍出来,使学生学起来具有真实感、亲切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二、巧于设计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就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兴高采烈地学习,就能全神贯注,智慧通达;消极、被动无精打采地学习就会产生抵触、厌烦情绪,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使学生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进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

例如:在讲解合同的订立程序时,首先给出一个案例:“甲通过信函给乙发出一项要约,出售一台机床,要价一万元,乙于6月18日接到。6月20日丙向甲提出以一万二千元的价格购买该机床。甲于6月21日给乙发出解除要约的信,乙于6月24日受到。6月23日甲接受丙的要约。然而,乙于6月20 日寄给甲的接受要约的信函,甲于6月24日受到。请问:甲与乙是否订立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问题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急于掌握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类似这样悬念的设计,能尽快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力。当学生急于知晓问题的如何解决时,其对学习内容就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这样学生带着对问题的一探究竟的心理进入学习状态,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消极情感阻碍人的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心境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情感需要是教学过程发展的一种动力,调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氛围,并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增强其对不良情绪的控制能力,让快乐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底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情绪情感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它是教学能否获得预期效果的保证。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进而才能“受其术”。

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要善于“感情投资”。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句随口的询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欢乐、团结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感情交流的过程中,从内心深处对经济法产生积极情感。

四、帮助获得成功,增强学习信心

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成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心。当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自信心就会加大,成功的机率就会提高,从而再次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在经济法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先易后难、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获得成功,使其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习《合同法》时,教材上只介绍了无效合同的种类,而对无效合同的确定依据并未介绍,此时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无效合同展开思考、讨论,从中总结出规律,找出确认的依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启发、分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加以引导,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学生,要用亲切、热忱的眼神期待学生,使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勇气和力量。当学生总结出各类无效合同无非是因为“主体不具有法定合格”、“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效后,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针对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教师也要予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并将其发扬光大,迁移到问题的解决上。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时,其愉悦的情感因素又会发挥作用,产生连锁反应,促使非智力因素中的其他方面不断发展。

五、承受挫折考验,磨练意志品质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对学生进行“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的能力”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在经济法教学中,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尝试“挫折”考验的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其产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经过自己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让人喜悦,更有成就感,更有价值。如,在每次学习新法规之前,都给学生一个案例,既是为了引题,也是为了磨练其意志品质。学生在没有学习新法之前,用已学过的法律法规是无法解决该案例的。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内心通常会产生焦虑、郁闷、恐慌等情绪,对自己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这样就会阻碍了思维的积极主动性。这表明学生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在传授新知、指导学生解决了问题后,既要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要肯定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又要指出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学;既要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程坚持到底,实现学习目标,又要及时提醒学生,不能因失望而放弃努力,只要经过刻苦学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既要告戒学生不能因成功而望乎所以,又要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克服各种困难的方法,最终达到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忠义.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高 瑞]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