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青年观及其时代价值①

2014-03-26蒙云龙

关键词:俄国列宁共产主义

陈 跃,蒙云龙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极为重视青年在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探索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列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既符合革命和建设需要、又符合青年成长规律需要的青年观。列宁的青年观是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探析其形成发展、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等,对引领青年成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青年观的形成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建设工作中,他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维埃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立足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青年观。

(一)列宁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一切理论成果都是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列宁的青年观就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系统分析和科学总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在研究和总结青年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担负的历史重任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关于青年的地位、作用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以及在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在1845年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说:“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但是这种青年不应该在资产阶级中去寻找。德国的革命行动将从我们的工人当中开始。”[1]他科学揭示了青年的历史地位,认为青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取胜的重要力量,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青年的培养、组织和领导。

列宁秉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青年为夺取苏维埃革命胜利、铸就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伟业的重要力量。针对青年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重视共青团在培养青年中的重要意义,明确青年的学习任务,号召青年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由青年来担负”[2]281,鼓励青年要坚贞不屈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使青年观更具时代性、革命性、具体性和方向性。

(二)列宁青年观的实践基础

列宁在青年时代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接受,并不是以学术为基点和向度,而是着力于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作为破解俄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希冀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确保俄国人民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在思索俄国命运的历程中,列宁接受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但他对青年观的理解主要是基于迫切改变俄国现实社会的需要。

面对沙皇帝国的残酷统治,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各派政治势力相互抗争,他们都把争夺的目标投向极富生机与活力的青年,试图寻求自己的后备力量。面对各种政治力量对青年的蛊惑和争夺,列宁认为需要正确引领青年的爱国热情,需要广大的知识分子去教育他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灌输给工人青年,才能使他们找到正确的爱国报国之路。俄国统治阶级为遏制烽火燎原的青年运动,阻止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工人青年中的广泛传播,大规模抓捕爱国青年和向青年传授社会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俄国复杂急剧的社会现实,促使列宁从现实层面思考俄国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必须要从外部向青年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上争夺青年,才能壮大无产阶级政党队伍力量,奠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青年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为扼杀苏维埃政权于摇篮中,勾结俄国复辟力量,对新生苏维埃政权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在外有侵略军、内有叛乱军的残酷形势下,列宁主要围绕如何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尤其是如何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败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和平息国内叛军,构成列宁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战争结束后,列宁开始转向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希望青年学习科学文化技术,才能在下一次世界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列宁青年观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

列宁青年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立足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情况,着眼于对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难题的思考和破解,紧紧围绕青年的理想观、学习观、人才观、组织观等问题展开阐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宝库,形成了自己内容丰富的青年观,彰显出时代特征。

(一)列宁青年观的基本内容

列宁的青年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为青年投身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洪流指明了方向。列宁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青年理想观。重视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宁青年观的重要内容。列宁指出,青年要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要“把树立严整的革命人生观作为主要目的”,要“切实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团体的主要宗旨是自学,是树立严整的社会主义世界观”[3]。列宁强调,青年要学习共产主义、培育和养成共产主义道德,认为“共产主义道德是为这个斗争服务的道德,它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和一切小私有制”[4]305。

青年学习观。青年是最富朝气、最有理想的人群,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需要广博知识和娴熟技能为基础,因此青年就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我们需要详细论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教给青年什么;真正想无愧于共产主义青年称号的青年应该怎样学习,以及应当如何培养青年,使他们能够彻底完成我们已经开始的事业”[2]345。针对如何引导青年、让青年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青年首先要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并把共产主义知识和具体学科知识统一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也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伟业中建功立业。

青年人才观。青年才俊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部分和精英部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年工作、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列宁从俄国革命、建设和青年人才实际出发,深刻阐释了青年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艰巨而辉煌的历程,需要大量青年人才组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牺牲的先锋队和突击队,方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青年人才与一般青年相比,具有更高知识水平、更高思想境界、更高理想追求的人格特征,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列宁强调提出,青年人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最重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毕竟文盲建不成社会主义、更谈不上建设共产主义,不要怕青年人才缺乏经验和不成熟,要鼓励青年人才勿因循守旧,需锐意进取、夺取胜利。

青年组织观。青年成长成才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组织的广阔舞台,列宁抓住青年渴望归属组织以赢得认同的心理,针对俄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不同任务,提出要为青年组建各种类型组织以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他在《关于对待青年学生的态度问题的发言》中明确指出:“今后的实际任务就是让青年组织起来时靠近我们的委员会”[5],“要更大胆、更广泛和更迅速地把年轻的战士吸收到我们各种各样的组织中来,要刻不容缓地为此建立数以百计的新组织”[6]。青年组织也要自己组织青年开展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以及投身革命和建设的各种实践活动。在名目繁多的青年组织中,列宁最重视共青团在青年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共青团视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认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是一支能够支援各种工作、处处都表现出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4]31。

(二)列宁青年观的主要特征

列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分析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致力寻求破解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各种难题,阐发了青年担当革命和建设重任的要求、目标和方法,形成了以革命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列宁青年观,既是特定时代紧迫复杂的革命和建设形势的产物,也体现了列宁在改造世界中提升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向度。

革命性是列宁青年观的向度,它取决于列宁青年观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沙俄时期,封建农奴制使俄国经济上徘徊不前,军事上软弱可欺,政治上昏庸腐败,文化上愚昧横行,国内各阶层与各民族之间矛盾尖锐。各政治团体为在政治上谋取一席之地,纷纷拉拢和蛊惑青年,企图充当青年的代言人。列宁从现实社会和革命发展的需要诠释青年在现实社会和革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无产阶级思想家必须要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青年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对象,只有教育青年和引领青年,才能使青年运动从自发状态转化为自觉状态,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青年思想敏锐、精力充沛,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祖国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具有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干劲。无产阶级思想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和引导青年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勤于和善于组织青年、带领青年投身于革命热潮中,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才能磅礴向前,铸就不朽辉煌。

实践性是列宁青年观的基点。列宁青年观产生和发展于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他呼吁青年要学习共产主义知识,但更要投身到实践之中,积极深入革命一线、生产一线,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不要只懂得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也不要陷于经验主义泥潭中,要把知识和实践生活结合起来。他强调青年的重任更多地体现在“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共产主义革命是艰巨恢弘的伟业,书呆子和吹牛家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敌人,必须要坚决革除坐而论道的空谈风气,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与广大的工农群众相联合,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和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针对性是列宁青年观的着力点。列宁青年观不是书斋里进行理论研究的产物,而是俄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产物。列宁在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针对革命和建设中各阶段的斗争重点,有针对性地给青年阐明了人生的目标、使命和责任,并针对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做战略性部署,指引青年运动发展。正是列宁青年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俄国青年运动才得以蓬勃发展。青年的心理和性格还处于可塑期,存在诸多变动不居的心理需求,多元心理需求就会导致青年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易受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在政治立场和政治鉴别力上可能出现摇摆和模糊,唯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思想的困惑、引导他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培养,才能提高青年的智慧和才干,使之更好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三、列宁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列宁青年观诞生于俄国革命年代,形成和发展于新政权建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鼓舞了俄国青年革命和建设的热情,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事业的向前发展,也为随后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年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影响深远的当代价值。

(一)青年观的历史价值

一切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列宁青年观亦如此。从俄国革命、建设和解体前的情况看,列宁青年观引领着青年思想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批判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思想,号召青年凡是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消极的、封建的、专制的、自私自利的文化,皆给予坚决的批判和摈弃,努力树立起无产阶级的文化观,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2]285,体现了人类历史规律和人类智慧发展规律,是最科学的文化成果。青年只有坚持和弘扬无产阶级文化,才能培育起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树立起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生活中,在革命和建设大潮中一往无前、勇立潮头。

(二)青年观的现实价值

列宁的青年观以重视青年理想信念的培养,引导青年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知识,注重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强调组织和引领青年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等为主要任务。这不仅对当时青年的成长发展,特别是激发和引领青年投身革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今天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中国青年仍然是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它将继续引领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它将继续引领当代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的论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文化,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它将继续引领全社会重视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树立相信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理念,为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作用发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将继续引导组织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国力,实现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

[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5.

[4]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5.

[6]列宁.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94.

猜你喜欢

俄国列宁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