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初探

2014-03-25刘祝安

茶叶 2014年3期
关键词:景宁畲族文化产业

刘祝安 袁 航

(景宁县农业局,景宁 323500)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初探

刘祝安 袁 航

(景宁县农业局,景宁 323500)

概述了‘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分析了‘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强化茶文化产业的整体包装和前瞻性策划,增强政府扶持及政策引导,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几方面有助于促进‘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的建议。

景宁;茶文化产业;开发;初探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在种茶、制茶、饮茶过程中被赋予意义的一种生活文化。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中国是茶叶原产国,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茶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而独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景宁地处浙江南端,瓯江上游,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畲族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是“中华文化名茶”——金奖惠明茶的诞生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独特的畲乡茶俗、茶礼、茶艺是茶文化产业和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深入挖掘和开发景宁茶文化产业,对提高景宁金奖惠明茶品牌的知名度,促进景宁茶文化旅游,推动景宁茶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优势

1.1 生态环境优越

景宁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发源于洞宫山脉的瓯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的地貌格局,由于滩坑水电站的建造,形成了“千峡湖”的水库环境,形成了环千峡湖旅游景光。境内山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景宁县的茶区大多分布在海拔300-700 m的中高山地带,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高山茶园云雾缠绕,众山露峰,犹如春笋破土,堪比人间仙境,也形成了“兰花香、水果味”的金奖惠明茶独特风味。

1.2 历史文化悠久

景宁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史料记载。惠明茶始于唐代,据惠明寺村家谱《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记载,唐·永泰二年丙午岁(公元766年),开山太祖雷进裕父子男女五人和僧昌森子名清华二人一起来到景宁鹤溪村大赤寺,僧太祖父子二人居住大赤寺,雷太祖居住叶山头,他们在此地开垦荒地,种茶采茶,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惠明长老和畲民在寺周围辟地种茶。《景宁县志》载「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茶随处有之,以产惠明寺漈头者为佳”,可见当时景宁种茶之普遍,茶业发展之盛。该处所产的茶叶品质卓越,因僧而得名,称“惠明茶”。据《处州府志》记载,惠明茶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成为贡品,年贡芽茶两斤。“入京马上争矜贵,黄封红裹呈枫宸”,可见,入京进贡场面非凡[3]。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一次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中,中国选送的惠明茶被公认为是茶中珍品,荣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从此惠明茶名冠全球,人们称其为“金奖惠明”。

1.3 畲族茶文化独特

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这里居住着勤劳而勇于开拓的畲族人民,在他们长期的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畲族茶文化。在畲家,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有着“客来敬茶”的传统习俗。在畲家作客,主人必奉上香高味甘、持久耐泡的惠明茶。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口口相传中留下了许多茶歌。比如《泡茶歌》、《多谢茶》、《畲民向党献茗茶》和《采茶歌》。此外,还有反映畲族人民采茶活动的传统舞蹈《采茶舞》、《采茶灯》等。更有出自清朝诗人严用光之手的题咏《惠明寺茶歌》,“敕木峰高插苍旻,南泉列岫排嶙峋。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茶叶殊超伦”。描述了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名茶优异的品质[4]。1929年德国学者史图博来景宁敕木山区,对畲族的历史和风情民俗开展调查,亲身感受到了畲民“以茶为礼,以茶待客”的热情,在他撰写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中,挥笔留下“人客落寮就面座,一碗浓茶无须讨,路里颈燥忖茶食,心里想来食几多”的赞句[5]。

1.4 茶叶生产主体蓬勃发展

景宁县全县从事茶叶经营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3家;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厂3家,省标准化名茶厂1家,建成名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1条,累计改造加工厂71家,QS认证企业15家。注册了“惠明”、“奇尔”、“雨巷”、“敕峰蓝氏”等多个品牌商标。其中,“惠明”商标还先后获浙江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品牌等荣誉,并获得美国、韩国商标注册。

2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现状

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支持和推进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景宁县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茶产业发展具有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特点。2010年惠明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4月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茶文化研究会,研究会首批吸纳会员237人,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到会,并给研究会题词;反映景宁县畲汉两族人民发展惠明茶生产为塑材的影片《喜鹊岭茶歌》,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等;正在开发的集畲族文化、茶文化为一体的浙江景宁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

3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茶文化氛围缺失

景宁作为“中国茶文化之乡”、惠明茶的源产地,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除了畲民集聚地,很难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氛围。纵观整个县城,茶叶专卖店和茶楼零散分布;茶企业的的茶艺馆(如:景宁惠明茶业公司)不对外开放;没有专门销售茶具的店铺;惠明茶主产区没有具体形象和特征等。

3.2 茶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景宁旅游景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如:中国畲乡之窗-大均、云中大漈、惠明寺等,除惠明寺外,几乎找不到茶文化踪迹。可以说茶文化资源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在旅游规划过程中,也没有将景宁本土的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行开发,使景宁的茶文化优势在为景宁旅游增色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 专业人才缺乏

景宁旅游资源丰富,畲族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资源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等环节中,将为茶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景宁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人员看重眼前利益,经营模式以提供吃、住为主的农家乐,注重物质层面的居多,很少有涉及精神层面的。而懂专业旅游知识和茶文化知识的人基本没有,严重制约着景宁茶文化产业的开发。

3.4 产业基础还相当薄弱

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2万亩,茶叶产量1970吨,全县茶叶总产值达2.5亿元,与2008年相比,五年平均增长率达24.12%,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种植面积还太少,单位产量也不高。

3.5 宣传不到位

景宁惠明茶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生产以来,积极参与农博会、茶博会等各类茶事活动,并屡获殊荣,创建的惠明茶艺、惠明禅茶茶艺表演独具民族风情,备受好评。但是,由于宣传目标的定位偏于中高端,使得这些荣誉和特色仅仅是在一部分较高层次的人群中传播,没有在县内普通民众中普及,所以惠明茶的文化特色在产地外就更不为人所知。

4 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开发建议

4.1 加强茶文化产业的整体包装和前瞻性策划

茶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指生产和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文化研究、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旅游等涉茶的各个方面[6-8]。整合景宁现有物质、非物质茶文化以及畲族文化资源,对茶文化产业进行整体包装、前瞻性策划,开拓新的茶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景宁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开发。

首先,政府组织文化、民宗、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整合规划措施,各部门协同规划,协调发展。

其次,由龙头企业、合作社牵头,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作用,带动其他茶叶生产主体协同发展,加强茶叶生产质量体系建设,扩大品牌宣传,增加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加茶叶种植面积夯实茶产业基础,达到以茶产业带动茶文化的发展。

再次,深入挖掘惠明茶文化产业价值,通过开发茶园观光,举办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体验式茶事活动,让消费者在劳动和娱乐中,间接体会茶叶的内在价值,达到扩大惠明茶文化外延的目的。

最后,要发掘惠明茶文化产业的内涵,挖掘惠明茶叶历史、故事,与茶叶有关的人文自然景观。比如,建立茶文化宣传地,规划建设惠明茶发源地保护区;保护千年古刹惠明寺、建设与惠明茶息息相关的“南泉水”景点,以及漈头的“漈茶桥”等古今茶文化建筑,建设茶文化村、茶文化主题公园等等。

4.2 加强政府扶持及政策引导

在茶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政府适时适当的出台对茶文化产业开发和利用的指导性规划和政策文件。在政策上,合理规划,指出明确的发展路线和目标;引导和鼓励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茶文化产业,奖励业绩突出者等;同时,要注意茶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同步进行,杜绝保护不好、开发不当的现象出现。

4.3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发展景宁茶文化产业,人才是根本,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茶文化产业,需要培育和吸引人才。一是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在青少年宫、暑期培训班中增设茶艺表演班,职业中学中开设茶叶、茶文化专业班(课程),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储备人才;二是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接,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与茶文化产业有关的各种培训班,提高原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三是通过一些列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吸引更多从事茶文化产业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来到景宁创业发展,以提高景宁人才队伍的质量。

4.4 深入挖掘茶文化产业潜力

茶原产于中国,在几千年的沉淀中孕育出了颇具内涵的茶文化。但是,正是这样的古老和传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茶总是和老人、老思想结合在一起,很难被年轻人所接受,而当代年轻人正是逐渐崭露头角的一代,他们代表着青春、活力和创新。所以,将目标消费者定位于广大年轻人群体,深入挖掘茶文化产业潜力,为茶文化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得到广大年轻人群体的欢迎,让他们参与到茶文化的创新发展中来,从而为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业奠定基础。

4.5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文化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惠明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如以畲族博物馆、惠明茶发祥地、惠明寺、南泉水、惠明茶王、畲族古村落等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和地点为载体,来展示惠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打造“千年惠明,百年名茶”为契机,以宣传“金奖惠明茶”为中心,以建设惠明茶博物馆、“茶叶一条街”、茶楼、茶馆等为平台,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户外广告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扩大传播范围。开展和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节和各类茶事活动,如举办惠明茶斗茶会、惠明茶手工制作能手大赛、茶文化旅游摄影艺术节、茶诗会、茶笔会、征选“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茶艺表演、采茶大赛、星级茶艺馆评选等茶文化主体活动,使茶文化走向民间,扩大惠明茶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1 王建平,栾青霖.益阳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中国国情国力,2013,(11):48-50.

2 王岳飞,徐平.茶文化与茶健康.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28-29.

3 柳意城.景宁畲族自治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198-200.

4 柳景元.景宁县续志(民国版).景宁:地方史料.卷十六艺文下,1993:6-68.

5 Stiibel(德,史图博),李化民.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景宁文史第四辑(内部发行):县政协文史委,1989:1-105.

6 徐永成.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茶叶,1998,24(1):44-46.

7 叶昌松.景宁惠明茶产品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茶叶,2013,39(2):67-69.

8 叶昌松,杜一新,包佐淼.浅议景宁县茶叶生产转型升级之举措.茶叶,2011,37(4):255-25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Jingn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LIU Zhu′an, YUAN Ha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ngning County, Jingning 32350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ngning HuimingTea’ culture industry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acing ‘Huim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ea cultural industry through a package of measuressuch as comprehensive planing,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olicy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Jingning; tea culture industry; exploitation; preliminary study

2014-08-01

刘祝安(1966年-),男,浙江景宁人,农艺师,从事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推广工作。

TS272.5+1

C

0577-8921(2014)03-160-04

猜你喜欢

景宁畲族文化产业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