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教学要素研究

2014-03-25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政课要素教学内容

阳 华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贵阳 550081)

1 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内涵

实效,一般意义上是指通过某一实践活动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现代汉语词典》对“实效”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与开展这一活动的目标进行比较,所达到的真实程度。[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是指高职思政课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使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法律素质以及在职业能力等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它体现于思政课教师根据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高职学生所接受并能够顺利内化为高职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行动指南,它主要包括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提高和实际行动能力的增强。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有多种,通过思政课教学进行教育是的一个重要渠道和途径。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存在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不够科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方法与手段较为落后、思想观念较为成旧、教师自身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总体不高,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素简述

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不高的现实,有必要对影响和制约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各种要素、特别是对教学要素进行分析,以期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李秉德在其《教学论》中提出,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七个要素: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反馈和教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2]李秉德的教学要素论实质上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由七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

高职思政课教学活动,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的教学系统,不仅存在着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与外部的教学环境紧密联系。这一教学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环境等要素,并且根据各要素的功能,可以分为基础要素、辅助要素和条件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着教学效果。

(1)基础要素。构成高职思政课教学系统的基础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这三大要素。

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就是教与学的对象,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三者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系统的基础要素。

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这一角色的人格、知识和能力对教学实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和基础知识等对教学实效同样有着重要影响。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对象,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也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的选择、确定与更新,也对教学实效产生重要影响。

(2)辅助要素。构成高职思政课教学系统的辅助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思政课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涉及的一个辅助要素,教师只有明白为什么教,才能考虑怎么教;学生也只有明白为什么学,才能钻研怎么学;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群体的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与优化教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实效等,就必须时时引入教学评价这一要素,它是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在教学评价中,既要有对教师教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学的评价,还应包括教师与学生对学校办学水平、教学环境的评价等,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实效产生相应的影响。

(3)条件要素。教学的条件要素是指教学环境,即指学校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3]。

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环境是指高职院校各种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师德师风、校风班风学风、师生人际关系等等,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要素。这一条件要素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也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3 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基本对策

为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有必要对各要素进行科学认识、协调相互关系,以达到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协调两个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思政课教学系统中的基础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是这一系统的主体要素,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教学内容得以传播与接受,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式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与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本身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思政课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要改变自己是知识权威者和教育者的强硬姿态,放下架子并真心实意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相反,如果缺乏这样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教师对学生冷漠或过于严苛,学生对教师则会产生对抗或恐惧心理,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这将无益于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2)合理定位教学目标。现阶段人们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普遍地以“社会本位”的认识为主,认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个体社会化。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合格人才应该是有着合乎道德行为的人,即是所做一切都是合乎社会群体利益行为的人,强调个体适应社会,并且多数教师也认同这一观点,这固然没有错。“社会本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确认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使命是个体的道德社会化,但不是全部,这应只是其目标之一。

同时,现阶段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定位脱离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过分强调高层次目标及其政治功能,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而对学生的特殊性和真正的内心精神需要关注不够。[4]

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既要坚持社会需求为本位、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要坚持以党性原则为根本,又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既要坚持方向性,又要体现时代性;既要坚持总体要求的高层次性,又要关注学生实际的多层次性,同时还要强调针对性,寻找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3)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与针对性。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目标是通过各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的,教学内容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为依据。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应确立为着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精神与职业适应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使高职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借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法来确定,即采用“职业分析—市场调查—教学设计方法来确定。[5]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通过对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分析,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形成职业岗位对职业人的能力标准,再将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标准转化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并确定那些在高职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学内容为高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高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再次,应坚持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的指导思想,[6]既坚持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计,使教学内容具有高职思政课教学所必需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4)突出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大要素,没有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7]教学方法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以知行合一为主要原则。这一原则是指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知与行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等观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判断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不能只看教学内容多么丰富,形式怎么多样,更要看教学内容有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知行统一,不只是针对学生而言,也同样针对教师,教师自身不能做到知行统一,又如何要求学生做到。

(5)建立注重实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实际上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既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的评价,同时还应包括教师与学生对学校诸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不应只是对学生理论成绩的评价或考试成绩的评价、更应有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评价;不应只有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有对教师的评价,不但有对教师学识与能力的评价,更应包括对教师人格的评价。同时高职院校在实现培养目标、在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等方面,应由教师和学生、社会共同评价。

(6)高度重视教学环境建设。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其职业能力得以发展的关键期,思政课的教学环境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成长的需要出发,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与和谐生态的校园环境,既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更应注重校园文化软件的建设,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使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得以全面提高。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4]李逸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黄光明,廖飒.系统论在高职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5):23-24.

[6]李如密.关于教学要素问题的理论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3(9):10-13.

猜你喜欢

思政课要素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也谈做人的要素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