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约瑟《官话口语语法》中的南京音与北京音比较

2014-03-21侯华敏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
关键词:官话声母读音

侯华敏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艾约瑟《官话口语语法》中的南京音与北京音比较

侯华敏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官话口语语法》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所编撰的一部描写汉语口语语法的著作。此书以南京音为基础来给汉字注音,当北京音与南京音不同时,则会在圆括号中注明北京音。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书中所注南京音与北京音进行了比较。

艾约瑟 《官话口语语法》 南京音 北京音

《官话口语语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Colloquial Language,Commonly Called the Mandarin Dialect)是一部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编撰的描写汉语口语语法的著作,1857年由伦敦会印刷处 (London Mission Press)出版,1864年由上海美华书馆(Presbyterian Missionary Mission)再版。艾约瑟在书中说:

“那些想说帝国朝廷语言的人,一定要学习北京话。这种帝国官话是一种净化了土语成分的北京话。本书并未选择北京话作为唯一的拼写标准,因为它与中国南部诸方言相差太远。本书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细节。到目前为止,外国人所采用的语音拼写形式是根据折中的原则,他们是不会放弃这种原则的。北京话更流行,但南京话更为广泛地被人理解。南京话更加适合本书的主要工作范围,即收集和比较多种方言的特征。与南京音不同的北京字音,通常会插入在圆括号中。”[1](10)

由此可知,艾约瑟在《官话口语语法》中以南京音为基础来给汉字注音,当北京音与南京音不同时,则会在圆括号中注明北京音。本文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书中所注南京音与北京音进行比较。

一、声母比较

1.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是否分尖团

在《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的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分尖团,精组读ts[ts]、t‘s[ts‘]、s[s],见晓组读k[k]、k‘[k‘]、h[x];而北京音的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尖团合流,腭化为ts(ch)[tɕ]、t‘s(c‘h)[tɕ‘]、s(h)[ɕ]。 《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和北京音的精组在细音前的读音如表1所示,见晓组在细音前的读音如表2所示。关于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的腭化现象,艾约瑟在他的《官话口语语法》和《汉语口语渐进教程》中都有描述:

“在元音i和ü之前,字母k和ts,在北京以及其他许多方言中,听起来像接近ch但还没有准确达到ch的一个音。在同样的方言中,相同的元音前,h和s也与之相符。 ”[1](viii)

“北京官话……位于i或ü之前的声母h和k,变成s和ts(或者ch)。 ”[1](8)

“在北京以及西部省份的发音中,ts和k,s和h,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区分,但这并不影响声母的数量,因为这仅在元音i和ü之前发生。因此,首都的本地人不能区分以下字:

晶京,tsing,king 聚句tsü‘kü‘ 妻欺,t‘si,k‘i西希,i,hi 虚须,hü,sü 兴星,hing,sing

(按:“西”在本书其他地方注音为“,si”,原文此处漏写声母“s”。)

马礼逊博士早已指出北方方言的这种特性,但没有提及辅音的合并。这些北方的辅音,第一行也许可以写成ts、k,或者ch;第二行可以写成h、s,或者按照威妥玛先生的建议写成hs。很难说哪种拼写法能最好地表现这些音。毫无疑问,这些声母的读音最终变成独特的ch和独特的sh。”[1](35)

“在北方官话和西部官话中,声母h和s在i和ü之前合流,由这种方式构成的音可以称作齿擦音h,或者送气音s。有人建议采用hs这种拼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变成sh。在相同的方言中,ts和k在同样的元音i和ü之前合流。由这种方式构成的音可以写成k、ts,或者ch。这还没有完全确定,还不断在各种语音标准间摇摆不定。经过进一步的演变之后,可能将其确定为独特的ch。 ”[2](vi)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艾约瑟已经意识到在北京以及其他许多方言中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发生腭化这一现象,并认为腭化之后是一个“接近ch但还没有准确达到ch”的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tɕ]、[tɕ‘]、[ɕ])。由于这种现象仅在元音i、ü之前出现,因此,艾约瑟把这些音看作是独特的ch和独特的sh,用ts(ch)[tɕ]、t‘s(c‘h)[tɕ‘]、s(h)[ɕ]来表示。

表1 精组在细音前的读音

表2 见晓组在细音前的读音

2.疑影母开口呼字的读音

《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和北京音的疑影母开口呼字读作零声母或ng母,如表3所示:

表3 疑影母开口呼字的读音

正如艾约瑟在《官话口语语法》中所说:

“许多说官话地区的人在声母e、a、o之前都有ng,总共把声母数量变为27。有时候喉音g会取代ng,这导致马礼逊博士把这个字母写成′g。因此,发音时有三种模式,如下:

欧偶 eu,ngeu,geu 额阨 eh,ngeh,geh恩en,ngen,gen 哀爱碍 ai,ngai,gai凹懊傲 au,ngau,gau 安谙暗 an,ngan,gan阿我卧 wo或o,ngo,go 恶愕 oh,ngoh,goh

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这三种发音都存在(尽管第一种发音更常见),而在南京,第一种发音和第二种发音更常见。 ”[1](35)

艾约瑟认为在南京方言中,疑影母开口呼字读作零声母或ng母;而在北京及其邻近地区,则存在零声母、ng母、g母三种发音。由于在《官话口语语法》的例字中,未找到北京方言疑影母开口呼字读g母的例证,所以我们认为读g母可能是北京邻近地区的发音。张世方(2010)认为,与《官话口语语法》属同一时代的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中的ng[ŋ]是北京话疑影母开口呼字声母的一种变体形式,是周边移民带来的,而北京话疑影母开口呼字声母的基本形式则为零声母。[3](85-86)这一结论与艾约瑟所说的“第一种发音更常见”相吻合。

二、韵母比较

1.蟹摄佳皆韵开口二等字的读音

在《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的蟹摄佳皆韵开口二等字读作iai,而北京音的蟹摄佳皆韵开口二等字读作ie。艾约瑟认为:

“读作iai的字只出现在声母是k、h的情况下,如“街”……在北京,韵母iai通常读作ie。 ”[1](52)

《官话口语语法》中的南京音和北京音蟹摄佳皆韵开口二等字的读音如表4所示:

表4 蟹摄佳皆韵开口二等字的读音

2.入声韵

艾约瑟用“-h”尾来表示入声,他在《官话口语语法》中说:

“这个字母(h)也用在字的末尾,就像许多以往作者说的那样,用来表示这些字是短调。”[1](2)

“被用来表示短调的h尾,除了是声调标志之外,并无任何意义。 ”[1](4)

又在《汉语口语渐进教程》中说:

“在南京官话中,第四声(入声)用h尾记录。在北方,这种调类的字分布在其他调类中,因此声调的数量就变成了四。 ”[2](vii)

“第四声(入声)的字,发音时间短暂。 ”[2](104)

在《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的入声韵独立,而在北京音中,入声韵则与阴声韵相混。

《官话口语语法》中的南京音和北京音入声韵比较如表5所示:

表5 南京音和北京音入声韵比较

南京音 北京音 例字oh o 合磕拨洛恶若au 薄落烙酪勺芍io(iüe)ioh学畜蓄iau 雀鹊嚼削脚学iöe 虐爵woh o(wo)豁活霍藿或惑e 得特则刻测泽ai eh 塞色百拍麦摘o 末勃核魄客革ei 给北肋勒贼黑èh e 摄蛰折舌热啬ièh ie 聂接妾跌帖列iöe 薛缺血穴绝iöe iue iuèh 绝雪厥掘决倔ie 劣血

三、声调比较

在《官话口语语法》中,南京音有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而北京音则只有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入声已经消失,混入其他四声中。下面主要对《官话口语语法》中北京音“入派四声”的情况进行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官话口语语法》中北京音“入派四声”情况

由上表可知,在《官话口语语法》中,北京音“入派四声”的规律大致为:

(1)中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大部分派入下平。

(2)中古次浊声母的入声字大部分派入去声。

(3)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里,未找到明显的规律。

[1]Joseph Edkins.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Colloquial Language,Commonly Called the Mandarin Dialect(Second Edition).Shanghai: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64.

[2]Joseph Edkins.Progressive Lessons in the Chinese Spoken Language:with Lists of Common Words and Phrases,and an Appendix Containing the Laws of Tones in the Peking Dialect(Fifth Edition).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1885.

[3]张世方.北京官话语音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4]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

[5]黄灵燕.清代官话罗马字著作音系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官话声母读音
声母韵母
“那”与“哪”的读音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