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干扰试井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

2014-03-21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7期
关键词:井间关井单井

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类干扰试井井间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

缪立南 邸士莹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某油田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尺度的裂缝、大小不等孤立的或者通过大裂缝或小裂缝连接的溶洞、岩石基质和呈网络状分布的微裂缝。单井关井会减少油藏的能量消耗,使原有生产井平均地层压力增大,老井受到邻井关井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增加,同时油压也增大。裂缝网络连通的单井间的产量波动主要原因是关井压力恢复时压降漏斗在邻井泄油边界处存在扰动。基于不稳定渗流早期压力波及理论,推导了等效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模型,计算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以及缝宽,且明确了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的物理意义。

缝洞型油藏;连通程度;不稳定渗流;裂缝平均导流能力;缝宽

1 油藏储集特征

某油田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包括大尺度的裂缝、大小不等孤立的或者通过大裂缝或小裂缝连接的溶洞、岩石基质呈成网络状分布的微裂缝。其中油藏中分布的规模较大的溶蚀断层、大型节理和裂隙,可视其为裂缝介质,是主要的流动通道;大型裂缝和洞穴则为洞穴介质,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微裂缝和基质一起看作连续介质基,即基质岩块广泛分布,孔隙度小,渗透率极低,对油藏生产贡献不大。

2 类干扰试井模型

2.1 单井关井对邻井的影响

单井关井会减少油藏的能量消耗,使原有生产井平均地层压力增大,老井受到邻井关井的影响而使其产量增加,同时油压也增大。

2.2 概念模型

A井与B井间由裂缝网络连通,且裂缝网络等效为单根有效裂缝,是井间主要的流动通道。如图1所示,当A井和B井分别以定产量QA,QB生产至T时刻,A井关井激动t时间,A井压降漏斗传播至B井泄油边界,B井产量为Q′B。

图1 压力波及模型

3 数学模型

在建立方程前,做了如下假设:①油藏为圆形封闭有界地层;②油藏流体单相,微可压缩;③流体在地层中发生等温、不稳定渗流;④泄油半径为井距的一半。基于以上假设,圆形封闭有界地层中不稳定渗流早期油藏压力波及公式为

初始条件:t=0,p=pi

圆形封闭有界地层中A井、B井定产量生产T时间后,A井压降漏斗传播至B井泄油边界处,B井泄油边界处压力为

式中pel为T时刻,泄油半径Re处的地层压力(10-1MPa);T为B井生产时间(s);pi为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0-1MPa);η=为导压系数(cm2/s);QA为油井地下产量(cm3/s);K为等效裂缝渗透率(μm2);hA为油藏有效厚度(cm);μA为地下流体综合黏度(mPa·s)。

据此,B井产量为

与此同时,A井关井激动t时间后,B井边界压力为

式中t为A井关井激动时间(s)。

则有,B井产量

B井产量变化为

采油井自喷阶段,忽略井底流压变化,则有

圆形封闭有界地层中单井关井激动,其压降漏斗传播至邻井泄油边界,产生压力扰动,使邻井日产量出现波动。由方程(7)可求解等效裂缝渗透率,从而计算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为,其中缝宽wf=K×12。等效裂缝的平均导流能力可描述复杂非均质区域的井间连通程度,其物理意义为井间地层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其数值越大,井间连通程度越高。

通过现场对该油田A井和B井连通程度的定量分析,求得A—B井间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为1.051×10-7m2,连通程度很高,与现场注水开发定性分析井间连通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4 结论

(1)裂缝网络连通的单井间的产量波动主要原因是关井压力恢复时压降漏斗在邻井泄油边界处存在扰动。

(2)基于不稳定渗流早期压力波及理论,推导了等效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模型,计算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以及缝宽,且明确了等效裂缝平均导流能力的物理意义。

(栏目主持 杨军)

10.3969/j.issn.1006-6896.2014.7.010

猜你喜欢

井间关井单井
加拿大X区块致密气藏层系优化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钻关区生产动态变化规律
——以B3区块为例
煤层气井间抽机理及故障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
井下作业发生井喷的安全处理措施
井间地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关井也需匠心
马塞勒斯页岩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及可采储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