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全程施药方案对稻茬冬小麦病虫草害控制效果试验

2014-03-21孙永军马晓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赤霉病白粉病冬小麦

孙永军,马晓伟,刘 娅

2种全程施药方案对稻茬冬小麦病虫草害控制效果试验

孙永军1,马晓伟1,刘 娅2

(1.淮安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淮安 223001;2.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北京 100020)

试验采用拜耳产品组合解决方案防除稻茬冬小麦田主要病虫草害的药效、安全性及增产效应与常规解决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拜耳公司产品组合解决方案显著优于本地常规方案,对白粉病、赤霉病、麦蚜、麦田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常规方案,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与常规方案相当或略高,并有增产作用。

长江流域;冬小麦;全程施药;拜耳产品;防治效果;增产效应

为解决长江流域稻茬冬小麦田主要病虫草危害,对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拜耳产品组合解决方案防除稻茬冬小麦田主要病虫草害的药效、安全性及增产效应与常规解决方案的比较,探索全程施药新方案,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农场进行。前茬为水稻,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肥力较好,pH值为7.4。试验冬小麦品种为淮麦33。

供试药剂有3%世玛油悬浮剂+伴宝、60%高巧种子处理悬浮剂、6%立克秀种子处理悬浮剂、70%艾美乐水分散性粉剂、75%拿敌稳水分散性粉剂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20%使它隆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市售);25%戊唑醇乳油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6.9%骠马水乳剂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0%使它隆乳油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市售),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0%多·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江苏安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喷雾器械为工农14型手动喷雾器 (江阴市祝塘喷雾机厂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不施药,为对照(CK);处理2为拜耳方案;处理3为常规方案。各处理的药剂及用量见表1。小区面积100 m3,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边缘设1~2 m保护行。

播种前,浸种催芽,待露白至芽长为1/4种子长时处理种子。按小麦用种量的3%称取水,分别称取各处理的药剂加入水中搅拌,待溶解混合均匀后倒入小麦种中拌匀,晾干后播种,每小区单独撒播,撒播后机旋盖种。2013年10月30日下午播种,播种量为270 kg·hm-2。据逐日气象资料显示,试验期间无明显恶劣天气。

1.3 药效调查及测产方法

1.3.1 出苗期及出苗时间

播种时在每个小区进行定量播种100粒种子,调查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出苗时间即从播种至50%左右种子出苗的时间。记录拌种后小麦种子的出苗时间。

播种后10~15 d在定量播种区调查出苗数,计算出苗率。不出苗的调查烂种的数量,计算烂种率。

1.3.2 麦蚜防治效果调查

麦蚜防治效果共调查2次,,小麦苗期蚜虫(苗蚜) 初盛期和穗期蚜虫初盛期 (穗蚜) 各调查1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5株有蚜株,调查定株上的蚜虫头数。

防治效果/%=100×(对照区虫数-处理区区虫数)/对照区虫数。

1.3.3 小麦病害防治效果调查

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调查共2次,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各调查1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按如下分级方法记录病情严重度。

0级:不发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

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 枯死,倒伏,枯白穗。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

防治效果/%=100×(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调查1次,穗期调查,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 4~1/2;5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 4;7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病穗率/%=100×病穗数/调查总穗数。

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调查。于喷雾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在末次施药后14 d调查防效。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12株,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百分率的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

叶片病情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76%以上。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

防治效果/%=100×[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

1.3.4 杂草调查

在每小区四周2 m以内 “X”型5点取代表性的样点,每点0.33 m2,调查杂草株数计算株数(鲜重) 防效。

1.3.5 理论估产及实际测产

理论估产。于作物成熟期目测整个试验田,采用 “X”型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5个点,每点面积1 m2。在各处理区选好的1 m2样点内调查每点有效穗数。每样点选20个代表穗,调查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计算结实率,保留小数点后1位。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小区各随机取2个1 000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以g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理论产量/(kg·hm-2)=有效穗数 (万· hm-2)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0。

实际测产。每小区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点,每个点收割1 m2,共5 m2,每个小区5样点合并后单独脱粒。脱粒后经除去粗杂质后称量各小区样点作物籽粒鲜重,晒干至13%含水量,后除去杂质和空瘪粒,直接秤量作物籽粒干重,计算实际产量。

1.4 数据处理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势及生育期

2.1.1 出苗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2小麦种子出苗时间比对照迟1 d,达显著水平,处理3出苗时间稍迟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2对小麦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出苗时间迟于对照。出苗率及烂种率,处理2、处理3与对照相近或略高,无显著差异,说明所有药剂处理对小麦出苗率及烂种率无影响。

2.1.2 生育期

与对照相比,处理2、处理3各生育期生长正常,未出现提前或推迟。

2.2 虫害

表3表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处理2对小麦苗期蚜虫和穗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分别为100%和99.27%,而处理3防效分别为85.61%和65.29%,处理2防效显著高于处理3。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小麦出苗情况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麦蚜的防治效果

2.3 病害

2.3.1 小麦纹枯病

处理2、处理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一般,拔节期的防效分别只有35.68%和29.03%,相差6.65个百分点;枯白穗显症期只有18.87%和 17.03%。经方差分析,2个处理在2个生育期防效差异均不显著 (表4)。

2.3.2 小麦赤霉病

试验结果表明 (表4),处理2防效78.31%,病穗率2.60%,而处理3防效为72.20%,病穗率4.60%,处理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优于处理3,差异显著。

2.3.3 小麦白粉病

试验结果表明 (表4),处理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74.53%,处理3防效61.59%,处理2防效优于处理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2.4 杂草

试验结果表明 (表5),处理2对麦田杂草株防效为94.02%,处理3株防效为80.85%,处理2优于处理3,差异极显著。

2.5 产量

理论估产,处理2产量8 092 kg·hm-2,比对照增产19.82%;处理3产量7 404 kg·hm-2,增产9.63%。处理2比处理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5)。

实际测产,处理2产量7 445 kg·hm-2,比对照增产15.64%;处理3产量7 069 kg·hm-2,增产9.81%。处理2比处理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表5)。说明处理2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表5)。

2.6 安全性

处理2在苗期出现轻微药害,个别叶片落黄、不规则失绿、蹲苗2~3 d,安全性评级为+++。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试验期间,各处理小区未见小麦倒伏。处理2的麦粒外观粒形饱满,色泽鲜亮,剑叶长度明显增加,且叶形直立。

表5 不同药剂处理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小麦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拜耳公司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显著优于常规方案,对白粉病、赤霉病、麦蚜、麦田杂草等都具有良好防效,防效显著高于常规方案,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与常规方案相当或略高。试验期间对小麦安全性较好,有增产作用。对非靶标生物未产生影响,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据研究,小麦赤霉病感病期气象要素对赤霉病的诱发程度是日平均气温≥15℃,日平均相对湿度≥60%,日照时数≤5 h(或日平均气温≥15℃,日平均相对湿度≥85%)为赤霉病致病日。在试验第1次用药后1周内,即4月23-29日,日平均气温为16.7℃。25-27日连续3 d日均相对湿度为77%,日均降雨量为15.3 mm,日照时数平均0.93 h,其中25日日照时数为2.8 h,26、27日连续2 d日照时数均为0 h。完全满足赤霉病高温、高湿、降雨三要素,是致病的重要时期,也是试验后期病穗率上升较快的关键因子和流行条件,所以进行了第2次施药。

[1] 孙永军,刘娅等.拿敌稳、富力库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试验研究 [J].植物医生,2013(6):23-25.

[2] 姬勇,陈太虎,付佑胜,等.30%多· 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田间试验 [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68-168.

[3] 张武军,张伟,张辉,等.粉唑醇、戊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研究 [J].西南农业学报2008(5):1303-1307.

[4] 付佑胜,熊战之,陈香华,等.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简报 [J].上海农业科技,2006(3):119 -119.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435.12

B

0528-9017(2014)12-0000-00

文献著录格式:孙永军,马晓伟,刘娅.2种全程施药方案对稻茬冬小麦病虫草害控制效果试验 [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000 -000.

2014-11-12

孙永军 (1967-),男,江苏淮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病虫测报与防治、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E-mai1:dcdz345@a1iyun.com。

猜你喜欢

赤霉病白粉病冬小麦
基于Sentinel-1A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