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评价的缺憾及应变策略

2014-03-20李林兵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能评价

李林兵

谈语文教学评价的缺憾及应变策略

李林兵

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运用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之一,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和局限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滴水不漏”的课堂教学设计束缚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传统语文教学的评课标准,注重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环环相扣”,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常常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整个教学过程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第二,“目标达成”的教学观念限制了教师对学生多元发展的关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热闹非凡”;但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检测结果却并不理想。其原因是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只把认知性任务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不考虑学生的发展,最后未达成认知目标。

第三,“面面俱到”的教学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固定呆板,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等。

要改变这种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局限性,就必须倡导建立全面、多元的语文教学评价理念。依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erd.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语文教学评价也可以建立“多元智能”的全面评价理念。其中包括:语文综合性评价、语文学习档案袋评价、语文学习表现性评价。

所谓语文综合性评价就是针对学生在涉及语文方面每一种智力能力而设计的评价方式。其评价类别参考如下:

类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目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对逻辑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它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在脑中呈现出来。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通过节奏思考。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形式①演讲。②作文。③日记。等级(ABC)备注①查阅资料。②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①游览。②幻灯片。③参观美展。①演戏。②独立的语文综合实践操作。③体育和肢体游戏。①配乐朗诵。②演唱。①小组作业。②群体游戏。③社区参与。①日记。②睡前反省。

语文学习档案袋评价是指导以文件形式呈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思想、成长等各个方面某一时期的状况,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其内容包括学生的日记、作文、小练笔、自画像、单元检测、疑难问题解答、学习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在必要时可以选出的优秀成果袋放在展览角,组织学生观看、评议。学生也会把这种喜悦感转化为激励自己和他人进步的内驱力。另外,每学期可采用两次成果袋星级评定,一次安排在期中,由学生个人自愿申报星级并展览于教室内,学生相互欣赏作品,教师审核成绩;到期末再复评一次,选择较高的星级作为最后评定成绩。

语文学习表现性评价则是通过记录学生在解决语文问题过程中的操作、演示、口头陈述等外显行为或者是以学生学业成果来评价学生能力的评价原则。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首先找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让学生自己用行动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多元智能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是以“学生个人为中心”,通过评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并指导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或投身于相关领域,能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因地制宜地掌握运用多元智能评价方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

李林兵,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智能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