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探讨

2014-03-20龚亚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孕产妇胎盘出血量

龚亚丽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探讨

龚亚丽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94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妇总数16902例,产后出血29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74%,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7.69%;胎盘因素占19.05%;软产道损伤占9.18%;凝血功能障碍占2.72%;宫颈糜烂面出血占1.36%。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0.05),产后出血≥1 000 ml者71例,其中发生休克21例,发生率29.58%。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准确估计失血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对因治疗和补足血容量是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为不断提高产后出血的防治水平,现将浙江省慈溪市294例产后出血病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以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本市各分娩单位住院分娩的产妇总数16 902例,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2])29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74%。出血产妇年龄17~44岁,平均27岁;初产妇182例,经产妇112例;有流产史者177例,其中流产2次以上者105例。孕周30~42周,平均38+3周。阴道分娩10 097例,产后出血153例(1.52%);剖宫产6 805例,产后出血141例(2.07%)。

1.2 方法阴道分娩:产后2 h采用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测量出血量,以便于观察、统计和及时处理,2 h后至产后24 h采用会阴垫集血,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剖宫产分娩者,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然后负压瓶集血,余出血量测量方法与阴道分娩相同。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本文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占67.69%;第二位原因为胎盘因素,占19.05%;第三位原因为软产道损伤,占9.18%。见表1。

2.2 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出血量及休克发生情况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158例,占53.74%;发生在产后24 h136例,占46.26%。出血量500~1 000ml 223例,占75.85%;1 000~1 500 ml 39例,占13.27%;出血量>1 500 ml 32例,占10.88%;出血量>1 000 ml共71例,占24.15%。其中58例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仅有13例发生在产后24h内,共发生失血性休克21例,发生时段均为产后2 h内。

2.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产妇总数共16 902例,发生产后出血294例,发生率为1.74%。其中阴道分娩10 097例,发生产后出血153例,发生率为1.52%;剖宫产6 805例,发生产后出血141例,占2.07%。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7,<0.05)。

2.4 结局294例产后出血均抢救成功,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子宫次全切除共6例,占2.04%。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如何防治产后出血发生对于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显示294例产后出血中,158例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h内,占53.74%,共发生失血性休克21例,发生时段均为产后2 h内,故加强产后2 h内的观察对于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294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199例,占67.69%;而发生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胎儿产次,产程延长,各种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及产妇的心理因

素,多胎、巨大儿及羊水过多等高危因素使子宫过度膨胀,宫腔压力增高,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易出现宫缩乏力,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液浓缩,导致组织缺氧水肿,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及时使用缩宫素,在子宫收缩乏力不能被缩宫素和子宫按摩改善时,立即应用二线药物如: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在反复一般止血方法无效时应积极使用其他方法止血,应行宫腔填压纱条,或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行介入治疗等,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生命受到威胁,必须当机立断行子宫切除术以保全产妇生命。

表1 产后出血原因分类

本文结果显示产后出血胎盘因素为第2位,共56例占19.05%,故应高度重视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加强计划生育,减少产前的非意愿妊娠,可以减少因流产而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减少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的发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对有多次刮宫者,要警惕胎盘粘连或残留的可能,胎盘滞留者及时人工剥离胎盘,胎盘娩出后检查是否完整,对可疑者应探查宫腔,最大程度地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本文胎盘因素中前置胎盘共38例,占胎盘因素的67.86%,故对于前置胎盘者,无论是急诊还是择期手术,均为高危手术,术前准备、切口的选择均应做周密考虑。手术前术者要亲自参与B超检查,明确胎盘的位置及胎盘下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并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上台参与手术。在补充血容量准备下,施行有效手术。子宫切口应根据B超提示,尽量避开胎盘组织,如遇整个大而薄的胎盘,完全覆盖宫体及下段前壁,则可选择在胎盘周边做子宫切口,就近推开胎盘,可使出血明显减少。注意伴有胎盘植入时,人工剥离易损伤肌层中较大血管,出血多;对小面积植入可行保守治疗,契形切面植入面,加强宫缩,缝扎出血点,热盐水垫压迫止血,若能奏效,可关闭宫腔,必要时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手术及术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对药物缩宫无反应,植入面积较大,应果断行子宫次全或子宫全切除术。

本文显示软产道损伤为第3位原因,294例产后出血中软产道损伤共27例,占9.18%,其中阴道分娩10例,阴道助产9例,剖宫产术中致子宫下段裂伤4例,外阴血肿4例,其中2例为阴道裂伤缝合止血不彻底,未及时发现,3例为困难剖宫产导致子宫下段裂伤所致,在分娩过程中要严格监护产程,当产程出现异常时要给予适时有效的干预,避免困难产钳及困难剖宫产的发生,应加强产科医生和助产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技巧,同时要提高医生处理难产的水平。

很多研究产后出血的文献中,都阐明了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4],本文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之一。

减少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具体措施有:(1)加强婚孕前保健工作,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宣传计划妊娠,加强孕产期系统保健,指导孕妇控制胎儿及自身体质量,减少巨大儿发生。加强高危妊娠筛选及管理,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诊治,必要时提前住院。(2)提高产科医生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密切监护产后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准确估计失血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进一步完善孕产妇急救系统,加强产科人员的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产科出血综合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

[1]陈夏尉,兰瑞红.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 3410-3411.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3]潘汤如.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9(5): 298-299.

[4]田晓茹,王碧云.产后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21-622.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44

R714.46+1

A

1671-0800(2014)04-0447-02

315300浙江省慈溪,慈溪市妇幼保健院

龚亚丽,Email:1293540227@qq.com

猜你喜欢

孕产妇胎盘出血量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