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实施★

2014-03-19李雁行

河北科技图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技能

李雁行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北秦皇岛 066100)

目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够深入,大部分院校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未体现高职教育“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的思路[1]。如何将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基于工作情境的学习方法运用于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应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具备必备的知识,突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1.1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

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程度不同,教学内容、任务设计都应有所区分,针对不同专业对本课程差异性要求需进一步进行研究细分,突出专业特点,面向专业,服务学生;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选取,把信息检索理论知识与实践检索技能训练相结合,根据信息检索能力形成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2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迁移、整合与类化——素质形成”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突出信息检索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辅助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来加强学生理解信息检索步骤的实施;运用数字化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培养职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理论讲授在多媒体教室、实习在机房的模式,课程均应在独立的实训室完成,机房应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1.3 以能力本位为依据,完善教学评价

从能力本位角度出发,注重多元化评价,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态度及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的实现。创新考核方式,任务实施过程中侧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状况、检索过程的各个环节、检索报告完成情况等进行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40%;期末实施终结性评价,采用能力本位试题,通过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60%。

2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北美的CBE理论所指的能力是完成一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的定义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验”一词)。由于这一定义明确了任务与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关系,解决了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确定和课程内容筛选,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达成条件等关键问题[2]。信息处理能力属于职业能力中通用能力的一种,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方向,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检索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检索技术,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掌握专业信息资源分布与获取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具备任务识别、策略制定、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理解和认识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性,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职业素养。

3 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重构课程内容

要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就必须分析知识、技能、态度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与职业活动相关的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内容。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筛选应遵循学科知识的选择、技术方法的选择、职业活动的选择三个原则,即强调各部分理论知识的用途、掌握技术的操作、选择职业活动的典型性和趣味性。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往重视科研资料的收集与策略分析,局限于图书馆自身的数据库使用方法的教学方向,与目前高职院校服务于企业的培养目标格格不入,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要求、岗位零距离接轨的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应以典型的任务作为教学的基点,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实践行动中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构建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课程内容,根据工作过程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与序化[3]。选定的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贴近社会和工作,内容结构应符合职业活动的逻辑顺序、能力形成的心理逻辑顺序。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岗位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将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划分成7个任务领域,将原有的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融合到各个教学情境中进行讲解。具体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4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景

学生素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具备,必须通过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品性、技能等的迁移、整合与类化,才能完成。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整合和类化是通过概括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教师在教学中能自觉应用迁移、整合与类化规律,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利的[4]。以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为例,具体教学项目实施举例详见表2。

表2 “网络商务信息收集与分析”项目设计

4.1 确立整合训练题目

教师首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教学任务,工作任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行性强。例如: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任务——商务信息收集——查找葡萄酒进口商的详细信息(历史、规模、实力、经营范围、品种、联系方式等),完成商业信息调研表。

4.2 拟定整合训练计划

学生根据确定的题目,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亲自检索分析研究,发现列出具体检索方案与规律。例如:在检索葡萄酒进口商的详细信息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这样一些途径,目录型搜索引擎、地域性搜索引擎、商业黄页等商业工具、专业的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网站、酒类专业机构网站等。

4.3 实施训练计划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际工作任务,通过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能力训练、态度养成等,将原有的知识、技能、品性进行了迁移、整合、类化,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

4.4 课堂评价

工作任务实施后采用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项目与职业能力的标准要求要一致,并特别注意对学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4.5 交流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将检索完成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小组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结果进行补充和提高。教师应始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并予以指导和帮助。课后教师还要布置适当的检索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消化和迁移。

5 课程实施效果与评价

以笔者所在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我院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开设于2008年,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通过案例教材建设解决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内容选取及本校电子资源适用性的问题;通过多次修改课程标准,侧重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将应用性知识系统化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信息检索实训室的建设解决了以往理论课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实习课在机房上课,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课程考核改革,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形成了以平时实习报告与期末能力本位试题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本课程网站建设已初具规模,上传了课程的相关学习与复习资料。

学生一致反映高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在大一时开设,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就能了解学校图书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完成任务的上机检索,感觉内容很实用,操作性强,每一次课程的学习目标都很明确。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检索题目,能够促进互相之间的交流与检索能力的掌握。通过近三年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资料查找情况和近两年我馆举办的检索技能大赛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OPAC、电子图书数据库、论文数据库、视频数据库等使用很熟练,对于商务信息、事实与数据的检索能力稍有欠缺。根据课程改革实施效果我们将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上课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9.

[3]姜平.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25-28.

[4]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55-56.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