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耸构筑物垂直度控制施工技术

2014-03-19杨文才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爬模经纬仪基座

金 燕,杨文才

(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山东烟台 264670)

1 工程概况

某万吨固定桥式起重机是目前世界上起重量最大的起重设备,该设备总体高度为118 m,采用高低双梁结构,每根大梁下设两个基座,共有4个基座,基座顶标高分别为104.50 m和74.5 m,地面以下13.8 m,两基座之间的净间距为120 m,基座均为密封式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筒体壁厚0.6~2.5 m,自地面以上每隔10 m设一层隔板,塔座顶板厚度4 m。起重机混凝土基座设计简图见图1。

2 施工方案分析与流程

图1 混凝土基座设计简图

高耸构筑物轴线位置是施工的定位依据,也是确定构筑物各部分几何关系和尺寸的基础。针对高耸构筑物施工测量任务,首先要保证垂直度的精度,才能保证每一层轴线位置的准确。本工程是万吨固定桥式起重机的塔座,属于高耸构筑物,对垂直度要求格外严格。由于该工程位于空旷的海边,没有竖向参照物,临海作业时常受大风大浪的影响,构筑物高度又较高,控制塔座的垂直度是一大难题。

在研究本工程垂直度控制方案时,就设想能不能使用常用设备,施工人员不用进行特殊培训,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单易行、保证精度的垂直度控制施工技术呢?

首先选用的设备应该是常用设备,如激光铅垂仪和激光经纬仪。本工程使用型号为DZJ3-SX的激光铅垂仪进行主轴线竖向传递(内部控制),使用型号为DJJ2-2的激光经纬仪进行外墙垂直度控制(外部控制),采取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再分段投测,以保证构筑物垂直度。另外筒体结构施工采用电动爬模,在电动爬模施工时,再对塔座的每层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偏。根据分析研究,最后确定采用“内外双控、分段投测、电动爬模纠偏”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塔座的轴线和垂直度精度,保证高耸构筑物的工程质量。

本工程采用的垂直度控制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为:根据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用垂准线原理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竖向轴线投测[1]。通过主轴线先控制各细部,再采用激光经纬仪竖向控制基座外墙垂直度,激光经纬仪发光扫出一竖直平面,在上层施工中可用接收靶套在塔尺上接收激光点,采取多点接收检查结果,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测量控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施工工艺流程图

3 施工操作要点[2-5]

3.1 布设控制网

以规划局提供的建筑物的角点坐标为基线,用激光经纬仪将控制轴线引至建筑物外固定位置,做好标志和保护,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测量和地上结构垂直度控制的首级控制点。地下结构测量采用激光经纬仪测设,待地下结构完成后,通过首级控制点将轴线定位到基础顶面混凝土中预埋的钢板上,这样便于留孔和进行上投传递。选择四个控制点,均离轴线500 mm,组成矩形控制网,矩形四边为控制轴线,分别为控1、控2、控3、控4,分别与室外相应轴线平行(见图3),做为内控引测的依据。

图3 轴线控制图

3.2 预埋竖向投测用钢板

用激光经纬仪配合钢尺(也可用全站仪)测量出四个控制点的位置,在其部位预埋尺寸为200 mm×200 mm×10 mm的钢板,使四个控制点在钢板的中心。

3.3 建立控制网

待基础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在钢板上初步标定出四个控制点位置,再用30 m普通钢尺加10 kg拉力悬空丈量,并加温度、尺长、高差三项改正,对矩形控制网边长进行校核调整,量边精度要求不低于1/10000,四个直角用激光经纬仪测回法校核调整,精度不低于±20″。最后,在调整后的钢板上的控制点部位刻十字线,刻线交点直径为0.5 mm,得I、II、III、IV四个控制点,形成矩形控制网,可作为主体施工全过程垂直度控制的依据和施工放样的依据。

3.4 留设传递孔

以上各层楼面浇灌混凝土时,在对应于这四个控制点位置处,均预留250mm×250mm垂线传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设200 mm高阻水圈(可砌砖),平时孔洞处须盖好盖板,以保安全。

3.5 竖向投测

投测要点如下:

1)在首层I、II、III、IV四个轴线控制点上分别安置激光铅垂仪,利用激光器下部激光束进行对中,通过调节基座整平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严格居中。每次投测时,应将激光经纬仪仔细对中,严格整平。

2)在上层施工楼面预留孔处放置接受靶。

3)接通激光电源,启动激光器发射铅直激光束,与此同时,在所测设层的楼板预留孔洞上,放置绘有坐标格网的接受靶标,激光铅锤仪发出的激光束在靶上形成一个小圆形光斑,通过调整发射器的焦距,使靶标上形成的激光光斑达到最小。

4)为清除激光经纬仪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投测后,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0回转,这时在靶标上出现光斑移动的圆形轨迹。

5)移动接受靶,使靶心与红色光斑重合,固定接受靶,并在预留孔四周作出标记,此时,靶心位置即为轴线控制点在该楼面上的投测点。

3.6 上层施工层水平轴线引测

根据激光铅垂仪投测上来的轴线引测施工层各轴线。每层墙体按要求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支模前尚应放出模板边线,并在每层设置两条水平线,控制地面和楼面平整度。

3.7 分段投测

为提高工效,防止误差积累,缩短投影测程,同时考虑到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和施工环境(如风力、温度等)的影响,采取分段控制、分段投点的方式。借鉴其他工程以竖向每60~120 m为一段分段投测,本工程为了提高精度,测程距离缩短,以20~50 m为一段,把基座竖向分成若干段,当一段测量完毕,将此段首层四个控制点的点位精确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矩形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重新埋点。这相当于将下段首层的矩形控制网垂直提升至此段的首层,作为上段各层的测量依据。

3.8 检查外墙垂直度

首先在地面上离外墙外侧500 mm处弹出轴线的垂直线作为控制线,每一施工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此线上,发光扫出一竖直平面,在上层施工中可用接收靶套在塔尺上接收激光,根据提示前后移动塔尺,采用多点接收检查结果,发现偏差及时调整。使用激光经纬仪控制筒体外墙垂直度,可以在激光发射面上检查各个点,根据测量结果对筒体外墙垂直度及时纠偏,这比使用吊线坠面广而且准确,能够保证外墙垂直度的精度。激光经纬仪竖向控制示意见图4。

3.9 电动爬模纠偏

本工程采用电动爬模施工技术施工基座的主体结构,当筒壁施工时,利用电动爬模对结构的垂直度再进行复核及纠偏,进一步保证工程竖向的垂直度,保证工程质量。

3.10 掌握监控时间

图4 激光经纬仪竖向控制示意图

每段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后,在第二天早晨8∶00至9∶00间大气密度相对稳定时,利用激光经纬仪对塔身垂直度进行监控,以便调整塔身混凝土施工,应避免在温度变化剧烈时段进行测试,同时随时观测混凝土质量,及时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整。

4 工程应用效果

本工程混凝土基座施工中,采用“内外双控、分段投测、电动爬模纠偏”的施工技术,利用激光铅垂仪进行主轴线竖向传递(内控)、利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外墙垂直度控制(外控),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分段投测,保证构筑物垂直度,并结合电动爬模技术灵活纠偏,保证了筒体结构的轴线和垂直度精度,单基座实测垂直度误差达到万分之三,两基

座间轴线间距误差2 cm,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本工程采用的“内外双控、分段投测、电动爬模纠偏”的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现经验总结如下:

1)内外双控。内部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主轴线的竖向传递,外部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外墙垂直度的控制,互相补充,对比检验,保证垂直度的精度。在测量控制时不影响正常施工,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保证施工进度。

2)分段投测。竖向以20~50 m一段为宜,分段投测,缩短测程,有效地降低风力、温度对工程竖向垂直度的影响,提高施测精度。

3)电动爬模纠偏。充分利用电动爬模设备,在爬模提升过程中,对筒体的垂直度再进行复核及纠偏,进一步提高精度,保证工程质量。

[1] 孙立举,孙明龙,王丽霞.烟台来福士2万吨固定桥式起重机成套施工技术[C].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

[2] 赵少华,谷维秀.浅谈超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1,27(2):70-71.

[3] 方忠明,汤管洲,张国庆,王红娟.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J].浙江建筑,2006,23(1):59-60.

[4] 周青,黄张裕.高层建筑垂直度监测技术探讨及应用[J].测绘通报,2003,(10):33-34,60.

[5] 孙林元,于旺.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J].科学之友,2011,(06):35-36,38.

猜你喜欢

爬模经纬仪基座
一种基于斜向观测的镜面法线方向测量方法
高层建筑爬模施工新工艺应用研究
基于NXnastran的异步电动机基座有限元强度分析
心脏固定器基座注射模设计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靶场光电经纬仪最优布站方法研究
江顺大桥Z3主墩桥塔液压爬模施工关键技术
黄道经纬仪
光电经纬仪自适应调焦窗口构建
三水河特大桥主桥墩液压爬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