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纠错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运用中常见的问题

2014-03-19郑胜英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交货运费卖方

郑胜英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一、概念的混淆

国际贸易类课程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类似的概念,如多组贸易术语、几类提单等,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很容易对类似的概念相互混淆,应用错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正面举例来深刻阐明,也需要对学生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通过正反面辨析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例1:我国东北一出口商于2012年8月按照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货)满洲里条件与俄罗斯进口商签订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合同规定数量2000 公吨,当年12月底前交货。出口商于12月30日发运货物,买方在满洲里铁路站接收货物,发现卖方未支付卸货费用,只得自行支付。货物经进口国检验发现有短量现象。但卖方提供了运输单据和商检证说明自己是按量交货而拒绝赔偿。在此案例中,谁应该支付卸货费用?谁存在违约现象?

解1:应该由卖方支付卸货费用,卖方违约。DAP 术语类似于DAT(Delivered at terminal,运输终端交货),卖方需要负责货物到达终点站,从而在终点站发生的短量也应该由卖方负责。

解2:应该由买方支付卸货费用,DAP 术语下,卖方支付运至运输终端的运费,在运输终端将货物从运输工具上交给买方完成义务,所以卖方不需承担卸货费用。DAP 的交货时间和风险以货交进口商为界,卖方应承担货交买方前的费用和风险,所以卖方在12月30日发货,属于违约责任下的延迟发货并应承担短量责任。

分析:解1 是错误解法,属于把DAT 和DAP 混为一体,两者都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中新增的术语,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在卸货事宜上,DAT 术语下由卖方负责,DAP 术语下卖方不负责卸货,同时卖方要承担将货物送至指定地点交货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二、仅凭经验判断

在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买卖双方经常需要成本核算,因此关于海运运费的计算就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班轮运费的计算关键是要能确定计费重量,但是不少学生会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如快递费用等于运价乘以重量)把计费重量等同于货物重量而出现错误。

例2:利达公司出口商品200 件,每件毛重80 千克,体积100cm* 40cm* 25cm。查询船公司的货物分级表,货物运费计算标准为w/m(重量/体积),等级为5 级,中国至目的港的运费率为每公吨80 美元,另收港口附加费10%,直航附加费15%,要求计算船公司对该批货物应收取的运费。

解1:该批货物的重量是16 公吨,所以共收取80*16* (1 +10% +15%)=USD1600。

解2:该批货的体积是20 立方米,重量是16 公吨,取20 为计费重量,所以共收取80* 20* (1 +10% +15%)=USD2000。

分析:解1 是错误解法,把计费重量简单地等同于货物的毛重。在班轮运费计算中,使用w/m 计算标准是比较普遍的。也就是说,需要把货物的毛重数值(单位化成公吨)与尺码数值(单位化成立方米)进行比较,取大的数值作为计费吨,这样一来,运费就不一定按照常规思维即按货物的毛重来计算了。

三、思维定势与错误的思维迁移

学生在了解了某一部分知识点或掌握了某一类思维方法后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再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习惯套用以前的思维模式,只关注问题的相似性而忽略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没有深层次地去考虑问题,从而出现判断不当、主次不分等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例3:2009年,大地出口公司向美商出售大豆10 万公吨,总金额为60 万美元,支付方式为可转让信用证。收到信用证后,大地公司将其金额30 万美元转让给A 公司,20 万美元转让给B 公司。货到目的地后,美商来函称:A 公司所交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不予以接受并要求赔偿。大地公司以非本公司产品予以拒绝,请美商直接向A 公司索赔。请大家分析大地出口公司的理由是否合理?

解1:既然信用证金额被转让给了A 和B 两家公司,则这两家公司就应该对自己所提供的货物质量进行负责,现在A 公司提供的货物出现质量问题,则美商应该向A 提出索赔。所以大地出口公司的理由是合理的。

解2:信用证是一份自足文件,信用证金额被转让后,销售合同并没有转让。故销售合同双方当事人仍为大地出口公司和美商,A 公司与美商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大地出口公司必须对销售合同中的全部商品质量承担责任,所以大地出口公司的理由是不合理的。

分析:解1 是错误解法,将信用证金额的转让等同于整份销售合同的转让,没有意识到虽然信用证金额被转让了,但是关键的销售合同并没有被转让。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能设计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情境,还要创造不同的情境,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观察和考虑,而不是按照既定模式照搬照抄,把思维禁锢在浅表层,结果出现错误的思维迁移。

四、结语

国际贸易类课程是一门包括较多中英文理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味地去关注正确思路的分析而忽略错误思路的探究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以致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通过“设错——辨错——纠错”的教学方法的穿插应用,不仅可以从侧面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能提升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赵爱威,温宝阳,宋慧斌,李阳.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9(24).

[2]崔晓霞.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介语的纠错回馈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交货运费卖方
第十七届(2023)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总榜单
第十六届(2022)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总榜单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二手房买卖之卖方违约纠纷解析
中考话“水”
长纤纺纱机交货量复苏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RMA预测2015年美国轮胎交货量为3.12亿条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电线电缆及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