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研究

2014-03-19郭荣朝李珊珊刘丹凤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镇河南城镇化

郭荣朝 李珊珊 刘丹凤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健康是生命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与健康相对应的就是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机体,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损伤、障碍与修复、调节的矛盾斗争。区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区域健康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修复损伤或者避免损伤、障碍出现的过程。研究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首先要对其症结进行准确诊断。

一、河南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症结

(一)三化发展不协调

2012年河南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为3769.54 亿元、16672.2 亿元、9157.57 亿元,分别占GDP 总量的12.74%、56.33% 和30.93%,二三产业增加值已占到GDP 总量的87.26%;而同期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2.4%,乡村人口仍占57.6%。也就是说,河南省57.6%的乡村人口只完成了12.74%的增加值,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

(二)城乡体系不衔接

近年来河南城市化水平提高,2012年人口在100 万以上的城市有9 个。其中,郑州市587.2 万人,城市首位度2.99;其他8 个城市分别为洛阳、南阳、商丘、信阳、漯河、安阳、平顶山和新乡,城市人口依次为196.5 万、194.21 万、181.13 万、149 万、139.76 万、110.83 万、104.04 万和103.11 万。郑州市作为人口过亿的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吸引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其他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较大,但经济实力不强。与此同时,乡村居民点规模小、耕作半径有限的局面依然存在,城乡体系结构仍然存在大城市不大、中等城市不强、乡村规模过小、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

(三)城镇化质量不高

2012年河南有城市38 个,其中省辖市17 个,县级市21 个;建制镇1014 个,与2009年相比,建制镇数量增加了227 个,年均增长近76 个。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使河南城镇化存在着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一些地方呈现出明显的半城镇化现象。

(四)乡镇产业支撑弱化

2009年河南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现已形成省级产业集聚区180 个,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 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使县(市、区)域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的前后向产业以及旁侧产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相关企业间原材料、半成品的运输距离,并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三废”处理设施得以建设运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因原有建制镇的相关产业已被集聚到产业集聚区,乡镇产业支撑能力弱化,新增建制镇更是无产业可集聚。

(五)乡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

2012年河南共有村民委员会47140 个,乡村户数2066 万户,乡村劳动力5367 万人,常用耕地面积7202.2千公顷(2008年数据)。与2000年相比,村民委员会、常用耕地面积分别减少1066 个、326.95 千公顷;而乡村户数、乡村劳动力分别增加274 万户,298 万人,每户乃至每个劳动力拥有的常用耕地面积则相对减少,即乡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要求相背离。村民委员会整合力度较小,不仅使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缩小,而且使基础设施分散建设,乡村面貌改观缓慢。

(六)生态建设滞后

受以上问题和制约因素影响,城乡发展各行其道,城乡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脱离,城乡生态不耦合。城市发展呈“摊大饼式”无限蔓延,耕作区、林区、水域等生态功能区不断碎化,河流等生态廊道普遍出现“肠梗阻”,严重阻断了土地的呼吸、植物的生长、水系的循环,尤其是生态流的交换。与此同时,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财力对“三废”进行有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二、推动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四化”协调同步发展

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呈现不断拉大趋势。原因之一在于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尤其是中心城市(城市群)与其他城镇的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主要表现为河南乡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为此,必须及时实施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同步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使农民工及其家属真正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真正在城镇就业生活,才能使他们原有的农村土地得以流转,农用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还将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城乡体系有机衔接

重点加强郑(郑州)汴(开封)都市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加强中原城市群建设,使其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率先发展区;加强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使其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突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科学推进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以及中心镇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向县城转移,降低城镇化成本;加快中心村规划布局建设,实现城乡体系有机衔接。

(三)重视城镇发展质量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仅是城镇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城镇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应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建立城镇基础设施有偿服务的合理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浮动政策调节城镇短缺公共资源分配,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行政、法律、市场、技术等手段保护好城镇生态环境,最终促进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通过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河南省级产业集聚区、地市级产业园区等产业发展建设工程,加强郑汴都市区、中心城市、县城乃至中心镇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支撑能力,形成与全球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的、各具特色又紧密相连的产业支撑体系,使城镇三次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口城镇化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城镇化有序推进新局面。

(五)有序推进村庄整治

加大乡村整合力度,实施“千村提升,万村整治”工程,使乡村与城镇进行有效对接,以形成合理的城乡体系。与此同时,要优先建设乡村,尤其是中心村(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保障乡村整治系统工程的有序推进,最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全面整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六)努力加强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已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因此,在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城乡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的衔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措施,努力进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确保生态基质、生态斑块、生态节点等生态功能区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生态廊道的畅通无阻,确保产业发展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确保“三废”排放最小化(生态环境容量许可范围之内),力争“三废”零排放,以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最终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1]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0,2013.

[2]郭荣朝,苗长虹. 基于特色产业簇群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5):47 -52.

[3]郭荣朝,苗长虹,夏保林.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3):363 -369.

猜你喜欢

城镇河南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