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债危机:闹剧·无奈·反思

2014-03-19刘先雨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债务危机政府

刘先雨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50036)

自1917年美国国会开始设定联邦债务上限以限定政府的借债权限以来,美国债务触及上限的问题就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影:1940年以来债务上限被调高90 余次,平均每九个月便提高一次。

美国设立债务上限意味着两党在每年的财政资金使用和赤字额度上都可以进行谈判,这使得债务上限问题逐步演变成了两党互相掣肘对方的筹码,尤其是在参、众两院分属不同党派时,这种博弈会更为激烈,美债危机更多地成为了两党政治秀场的主题。

一、美债危机历史追溯

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已逐步演变为债务依赖型的经济体制,政府实行赤字财政、国民超前消费、银行金融支持是这种体制的核心内容。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美国债券发行量占世界债券总量的32%。

理解美债首先需要理解债务上限的问题。债务上限是指特定机构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最大债务承受能力,其限制了国会的支付能力。在1917年前,美国国会还能行使对于债务的控制,但因为一战导致的支出加剧,国会被迫放权,债务的法律控制手段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债务总和和债务上限。从1940年以来,美国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已经呈常态化——达83 次之多,平均每九个月就提高一次。曾经国会提高债务上限通常不会引人注目或引发抗议,但近年来,各党派将债务上限当作政治谈判筹码后,债务上限才备受关注。特别是2011年8月,共和党将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与奥巴马的医改以及减税等问题捆绑,进行讨价还价,上演了关于美国债务上限设定的一场闹剧,虽然两党在8月2日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球对美国债务信任度的急剧下降,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评级机构穆迪甚至历史性地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

2013年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共和党卷土重来,将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与2014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医改问题捆绑,提出提高债务上限的前提是奥巴马政府放弃2010年通过的医改法案,而这是奥巴马最引以自豪的政绩,毫无让步的可能直接导致2013年10月1日美国新财年开始之际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的关门歇业。

二、美债“闹剧”频繁上演原因

首先,美国以“债务”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政府融资是通过美联储发行债券来实现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美国经济运行良好,尽管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状态,但财政状况尚可正常维持。小布什入主白宫后,因两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及经济衰退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成为政府用来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导致税收的减少以及债务的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后,美国政府大举借债救市,财政赤字急剧攀升,2009—2011年分别达到1.42 万亿美元、1.3 万亿美元、1.6 万亿美元。奥巴马上任后,推出7000 亿美元救市计划,大举发放国债,拉高了财政赤字,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冀望刺激经济复苏,以经济增长来增加财政收入维持预算平衡,但效果并不明显,财政问题的长期累积最终导致了美国债务危机的爆发。

其次,美国债务危机背后隐藏着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实行债务依赖型的经济体制,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进入21 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美国债券发行量占世界债券总量的32%。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计数据,未来25年内,美国财政支出都将存在快速增加的压力,同时财政收入却增长乏力,故赤字逐年扩张难以逆转,2021年将增加至1.32 万亿美元,2035年增加至3.99 万亿美元。

第三,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也是美国借债的重要原因。中国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等于我们生产产品获得的收入又借给美国人来消费。改变的只是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科目应收账款科目下拥有1.3 万亿美国国债的数字,并计入我国每年的GDP 中。但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上是对中国应付账款1.3万亿美国国债,算作美国GDP 的一项减少科目,在GDP这项经济数据中看到美国经济随着中美贸易逆差和负债的增加而增长缓慢并受到限制,但是美国确实通过这样的一种经济模式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美国乐此不疲地大量举债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国持有美债的主要动因

美国国债能成为我国投资的首选,主要在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拥有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在全球独占鳌头。美国国债风险低,变现能力强,与欧元区和日元区相比,美元区经济仍处于强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购买美国国债就在情理之中了。

美债危机频繁爆发,中国大幅抛售美元资产的可能性也极小,主要由于三个原因:一是抛售美元资产将会导致中国自身利益受损;二是一旦抛售,将引起连锁反应,其他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国家可能产生经济动荡,进而引发全球性的危机;三是比较现实的原因,因为抛售美债没有购买者。更加尴尬的是,除去美债之外,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因为带有政治色彩,在很多主权国家投资遭到限制,这也使得美元资产成为我国主要投资领域的原因。

四、反思与启示

坦率而言,美国两党之所以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玩火”,恐怕与中国和日本等债权国的纵容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各国多年来提供的廉价资金,美国也不会如此享受举债度日的模式。中国要求美国“负责任”是必要的,但我们更应该反思,对于一个人均收入位居全球100 名之后,一直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资金的国家,却把自己的资金又廉价地借给人均收入高于自己20 多倍的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中国为什么要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鼓励出口,积累这么多的外汇,而不是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和购买力留在自己国内。

从表面上看,美债频繁爆发,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政治闹剧”,此举无疑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是美国人也向世界传达了信息:美国政府是受国会监督的,虽然会发生一些短暂的危机,但联邦预算更加平衡,受益的还是美国民众。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也要受到约束,而不是无限制地举债和印钞,让所有持有美国债权人放心,这对于稳定美国经济很有裨益。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政府是行政机构,必须是“民有、民治、民享”,政府在行政中行驶未经人民授权的权力属于非法,财权也不例外,总统没有财权,政府花钱要到人民的代表机构国会(立法机构)去审批。这才是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白宫和国会不断深陷危机之中,但美国经济仍能成为世界霸主原因所在。美国一个半世纪前设计的政府关门制度能够延续下来,说明该制度利大于弊,早已深入民心。当政府理财无能,花钱大手大脚,靠发债或增税维持政府运转时,人民有权让政府关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政府“闭门思过,痛改前非”。

美国债务危机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中国对美国的债务危机应采取谨慎应对战略。第一,要适当调整外汇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向,虽然调整过程会面临各种制约,但仍然要做适时调整,向非美国国债的资产配置方向发展。第二,应加快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第三,要特别注意国内的债务规划。

其次,关注我国的地方债务规模。据国家审计署2013年6月发布的公告显示,36 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接近3.85 万亿元,16 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债务率最高达219%。从全国范围内发行过城投债的市级行政单位来看,负债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长三角区域,整体负债率超过200%,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债务。

第三,进一步加大国家预算体制改革。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多年来,我国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预算的时候,还缺乏足够的透明度,政府提交预算报告时并没有详细列明预算收支项目,没有针对预算资金的用途作出详细的说明。因此,全国人大修改《预算法》时,应当针对我国《预算法》审议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政府编制更加科学的预算报告,并且针对重大争议事项作出特别说明,以确保人大代表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权力落到实处。

[1]钮文新. 美债这般折腾 中国咋办? [J]. 中国经济周刊,2011(8).

[2]沈明. 美债后危机时代 中国对策的三点思考[N]. 证券日报,2011 -08 -02(A2).

猜你喜欢

债务危机政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危机”中的自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