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中国外经贸形势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2014-03-19沈觉人

对外经贸 2014年2期
关键词:谈判贸易改革

沈觉人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原外经贸副部长)

一、2013年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重要的一年

一是2013年11月以来,中央对深化对外开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主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以及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表的文件。二是我国克服了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外贸易实现稳步增长,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货物进出口贸易占世界第一(41600亿美元),吸收外资占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占世界第三,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5%。全年外贸顺差、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三是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且正式运行。自由贸易区实行负面清单加上准入前的国民待遇,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一个新的突破。四是在我国的持续推动下,世界贸易组织巴厘岛会议经过与会各国的共同努力,取得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成果,提振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突破了多哈回合谈判的长期困境,意义重大。我国对这次会议的成功有重要的贡献。五是我国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13年我国与冰岛和瑞士先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实现了与欧洲国家自贸区建设零的突破,积极推动了与韩国和澳大利亚等6起自贸区建设的谈判。六是推动中美、中欧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启动。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如果能够达成协议,有利于今后相互投资,有利于促进我们国内的改革,也有望成为中美、中欧自贸区谈判的前奏。七是国务院出台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12条措施,在深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创新贸易方式,特别是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和市场采购贸易的发展,2013年上半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增长30%。

二、2014年我国外经贸面临的形势和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现在大家认识比较一致,认为2014年比2013年的经济情况会好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有恢复性的回升,但是回升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回升的时间有多长,以及在回升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波动、曲折,国内国外专家看法不一。这一点我认为也是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可以认真研究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我认为这个稍微有点乐观。据WTO的预测,2014年世界货物贸易同比增长约4.5%,比2013年的增长率高出了近2个百分点,贸易形势可能也有一些好转。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总体来说,宏观经济形势是向好发展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保障粮食安全问题、调整产业结构问题、防控债务问题特别是地方债务以及改善民生的问题等。商务部提出2014年发展的几项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7.5%,服务贸易增长10%以上,吸收外资与2013年基本持平。

2014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外贸任务加重,要更加努力去完成。中央提出要求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最近又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进出口规模。因此,我国还要继续推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产业优势,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优势,并及时提出建议,使进出口贸易能够继续稳步发展。

2.对多边和双边贸易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会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对多边贸易体制和自贸区建设都要重视,要认识到多边贸易体制在世界贸易规则当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尽管现在区域贸易、自贸区建设蓬勃发展,包括像现在正在谈的TPP、甚至于TTIP的谈判都在进行当中,但是这些谈判的规则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WTO规则,特别是遇到贸易争端时。多边贸易体制在世贸规则当中还是起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在多边贸易体制和自贸区建设当中,首先要推动全面执行巴厘岛达成的多哈回合早期成果,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其他议题的继续进行,争取早日达成战略协议。

我国要加快自贸区建设谈判。现在正在谈的有6个,还有新的,如与以色列自贸区谈判。现在6个自贸区谈判当中,有中韩、中日韩、中澳、中挪、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6个谈判当中,现在来看中韩可能进度快一些,由于日本目前的政治态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展希望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加快一些新议题的谈判,这个非常重要,包括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这个决议还有一句话,要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个要求很高。当然还要积极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对这些新议题谈判,我们要采取积极推进的态度,这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内改革的重大步骤,这将深刻影响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利益。我认为在新议题谈判的设计当中,要考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平衡。当然对我们有利要更多一点,但是不可能这个协议只对中国有利、对别的国家不利,我们现在也是提倡互利共赢,所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首先要考虑的。对于TPP和TTIP这两个谈判,我认为要区别考虑。TPP我们要考虑参不参加的问题,什么时候参加合适的问题,准备工作应该怎么做。TTIP比较远,我们关注它、研究它,看看它将来的发展态势。

3.关于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认为这是我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科技创新,这是全社会都要努力的;另一方面是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这是提高生产力所必须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012年11月,在上海讨论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进程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为了增强出口竞争力,一定要在我们的企业里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设备。2013年4月,国际贸易学会春节形势分析会上,我强调介绍了浙江省企业采用工业机械和自动化设备的情况,当时机械代替人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等。最近,我看到浙江省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称为“四换三名”工程,“四换”即腾笼换鸟、机械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就是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一年来收获很大,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因为人的成本、工资逐年上涨,在逐年增长10%~20%的情况下,倒逼企业采用机器人。现在我们企业里,采用机器人的数量跟韩国、日本和德国相比,还少得可怜。据报道,以一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以台数计算,韩国是347台,日本339台,德国261台,中国仅10台。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竞争优势,不在这方面下点工夫恐怕要落后。我建议大家关心一下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4.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最近汪洋副总理在浙江义乌调研的时候说了一段话:“实践证明,每一次对外贸易跨越式的发展,都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密切相关。就是对外贸易要有跨越式发展,都同开放型经济体制重大改革密切相关”。我觉得这个讲得非常好。最近商务部提出几个方面的改革设想,比如推进出口贸易便利化,完善原油成品油进口经营体制,改革对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内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的管理体制,以及修订外资“三法”,即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三法的修订主要是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广。因为现在只是在上海自贸区开始实验,那么修改“三法”肯定是要把这个怎样能够复制进去,还要统一内外资法律,这也是修改“三法”的目的。实现各方面改革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国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十分期望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方面有若干新的突破。

最后,我请大家关注两个问题。第一,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的影响。对于这点,国内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充分,因此美国金融政策的变化不会对我国造成多大影响。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美国政策的变化,会在国际上引起美元走强,其他货币走弱,甚至贬值,商品价格波动下行,资金利息上升,国际资本流动将出现新的变化等。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引进外资等有什么样的影响,很值得我们关注和预测。第二个问题是中日贸易问题,日本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第三位,仅次于欧洲、美国。在日本安倍政权右倾化、军国主义化的形势下,中日关系逆转,2013年中日贸易已经开始出现下降,今年中日贸易也是一个缩减的趋势,对我国整体贸易的影响也可以加以研究。

猜你喜欢

谈判贸易改革
俄乌第五轮谈判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改革之路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改革备忘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改革创新(二)
贸易统计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