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合作紧急救护专业急救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2014-03-19李艳红陈瑞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技能

李艳红,贾 欣,陈瑞平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为切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给中职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2013年教育厅成立了“河南省中国-德国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紧急救护专业项目”,该项目共有3所实施学校。紧急救护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未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德国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从而打开进入德企的大门,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1]。本研究在急救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紧急救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紧急救护专业中德班学生。

1.2 急救教学案例的设计

1.2.1 教学案例框架的形成 因为德方只提供教学大纲和参考书,不提供教材,因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德国急救医疗体系和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未来岗位需求,以大纲为依据,将要求学生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整合,确立循环、呼吸、消化、神经等各系统常见急症的类型、数量,形成教学案例框架。

1.2.2 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结合临床急救真实情景、急救专家意见,参考网络资源,设计案例的具体内容,涵盖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主要辅助检查等。案例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并难易适中,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1.2.3 教学案例的呈现形式 针对每一个具体案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多媒体展示:以文字、图片、视频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急救案例;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急救情景;ECS(高仿真综合模拟人)情景教学:借助ECS设计相关参数模拟案例,训练学生心肺复苏、吸氧、急危重症监护等救护技能以及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使用。

1.3 急救教学案例的实施应用

1.3.1 应用于理论教学 以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案例: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及吸烟史,两年来劳累时感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常在休息或含硝酸甘油5分钟内缓解。近两周来发作频繁,每次发作疼痛程度较前加重。今晨起时突感左胸剧烈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肢内侧放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片,疼痛无缓解,并持续约1小时,急诊入院。通过介绍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一急症病因、症状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给予什么救护措施。

还可利用案例视频进行教学。如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授课过程中,以真实案例视频呈现该病的临床表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大汗淋漓、恐惧、两肺湿啰音。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评估,并讨论具体救护措施。最后视频展示急救过程,患者采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吸氧并给予酒精湿化,应用吗啡、西地兰、速尿等抢救药物。

1.3.2 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 在技能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进行仿真教学与实训。例如,以心肌梗死案例训练学生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等急救技能;利用ECS设计相关参数,使学生能识别常见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并在模拟人身上实施具体急救措施。将这些技能训练融入具体的、典型的案例中,有利于学生在逼真的临床情境中掌握常见急症救护措施[2]。

1.3.3 应用于考核 理论考核:给出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病情评估,做出判断,给出具体救护措施。技能考核:以案例形式出题,让学生抽题,首先进行案例评估,然后在模拟人身上实施救护措施,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1.4 急救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评价

对26名中德班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访谈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研究者制订访谈提纲,并请专家修改。

访谈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访谈前向受访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每人访谈时间约20~30分钟,访谈结束及时整理资料,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分类,并提炼主题[3]。

2 结果

2.1 案例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的理解

15名学生表示,通过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好理解,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和急救实践联系在一起。1名男生说:“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那些急救案例视频,鲜血淋漓的场面,患者痛苦无助的表情,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现场的紧张气氛,视频、图片能帮助我记忆。”1名女生说:“案例把‘病’和‘人’联系起来,感觉疾病不再是单纯的某些症状,而是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患者,从而更好理解了。”两名女生说:“你要问哪种急症有什么表现,该采取什么救护措施,只要想到老师给我们讲的某个典型案例,我就一下子都回忆起来了。”

2.2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8名学生表示,案例教学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帮助,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训练的效果。3名学生说:“案例教学使我知道了所学的这些急救技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1名男生说:“单纯练习某一项操作很乏味、枯燥,但在案例教学中,我感觉不是在练习操作,而是在救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从而增强了责任感。”

2.3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1名女生说:“老师在展示一个案例后,会让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大,因为以前我不太会和同学交流,可是这种形式逼着我和同学交流,从而提高了我的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1名男生说:“老师每次分组的人员都不一样,在和他人的接触中,我学到了很多。”

3 讨论

急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即使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实习,他们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所学习的所有急症病例,更不可能在患者身上完成所有的急救技能训练。因此,在教学中以真实、典型的急救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对紧急救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并真正掌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措施,为今后从事急救工作奠定基础。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4]。但与此同时,案例教学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设计应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应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案例,难易程度既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并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还应注重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

(2)案例的内容应符合临床急救实践,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案例应来源于实践,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体现以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师应深入临床一线,收集急救案例。我们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多家医院急诊科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到临床收集案例,并组织学生到急诊机构见习,熟悉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流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与PBL、TBL教学法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TBL(Team-Based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6]。以案例教学法为载体,以小组为教学组织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将PBL教学思想贯穿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理论教学中以案例导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发学生思考:该患者主要的症状有哪些?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救护措施?3种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9.

[2]曾丽芳,黄谨耘,周克雄,等.护理技能教学中引入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仿真实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79-80.

[3]李铮.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8-319.

[4]刘红秀.案例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整体护理查房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23-124.

[5]冯彩霞.以PBL 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模式在五官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40-41.

[6]徐金梅,费索定,刘桂娟.TBL 与LBL 模式在高职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4):65-68.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技能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