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4-03-18吴会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多媒体创新

吴会萍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本着立足文本、基于学生、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画龙点睛般进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可适时出现,如采用补充、延伸、还原、烘托、放大等方式来增补信息、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还原现场、联结时空,并通过这些手段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积累独特体验,完成意义建构。

关键词:语文阅读 创新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67-01

1 多媒体创设良好情境,为创新奠定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适合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发展。也只有这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维激荡,任思路纵横。创设情境,诱发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思维与生俱来,人皆有之。诱发得当就能调动其积极性,激起其思维动机。而创设情境则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应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此时,学生就成了该情境之中的某一角色,那么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流畅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学生一看到动画片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那么教学时就出现了以下片段:

师: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1:呀!天真的是无边无际的,我错怪小鸟了,我要向小鸟道歉。

师:一只知错就改的青蛙。

生2:天好大呀,我早点跳出来就好了。青蛙边说边向稻田跳去。

生3:我还是快点跳回去吧!

师:你还想做一只井底之蛙?

生3:是的!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外面污染太严重了,河水都是臭烘烘的。

生4:我还有补充,许多人在抓青蛙,还是井底安全。

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了良好的情境,实现师生间平等的、和谐的和富有成效的关系,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学生才会有如此的认知和回答。

2 立足文本、基于学生、遵循小学语文教育特点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生虽天性烂漫,想象丰富,但是缺少生活沉淀和知识积累,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有一定障碍。同时他们注意力不能持久,易随周围事物的变化而将注意点转移。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及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特点、文本性质采用画龙点睛法般使用。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出现,如采用补充、延伸、还原、烘托、放大等方式来增补信息、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还原现场、联结时空,并通过这些些手段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积累独特体验,完成意义建构。

2.1 补充

小学语文选文都是属于短小精悍类的,文本包含的信息往往是单一方面的。这对于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心灵撞击,产生共鸣是一个难点;同时对于他们积累多种体验,丰富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情感之火尚处于喷薄欲出时相机补充不同类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多重力量的撞击下充实自己的体验,立体化自己的感悟。

2.2 延伸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但由于对世界的认识还很肤浅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所包含的意蕴感知很是迷茫,不能够通过阅读顺利地获得,往往是课已尽情未发。这时,教师可以补充文本所描述的同一类内容,用以延长文本内容的长度,让学生在文本中走得更远。以《生命,生命》为案例,教师为了让孩子对生命哲理有更深的了解,在学生学习完文本描述的三个生命片段后,采用视频方式,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万物生命的瞬间。这种方式,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有了一个具体的支撑点,有了一个形象的体验环境。此举对学生感悟文本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不再是雾里看花。

2.3 还原

多媒体对于重现文本所描述的场景游刃有余。但我们应立足文本和课堂教学实际追求场景的神似而非形似,在神似的场景中引领学生阅读文本。例如,教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他在设计场景时简简单单地使用了音响,师生分别扮演船长和船员的角色,在嘈杂声中朗读他们的对话。就在这嘈杂的声音中,教师营造的紧张慌乱争相逃命的气氛扑面而来,也就在这嘈杂声中,船长哈尔威刚毅冷静、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巍然树立起来。当这嘈杂声消失时,船长自己却如一尊黑色雕像与诺曼底号徐徐沉入水底,学生们的心却仍在文本中激荡。

3 培养学生方向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反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敢于对传统的,习惯的进行挑战和批判。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例如《草船借剑》,如果没有雾怎么办?会出现一个怎样的结局?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要他做的一切都告诉了周瑜,周瑜又会怎样做?通过反向思考,让学生发散之后再集中。这样更能体现诸葛亮知晓天文、了解人事、神机妙算。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但要用得巧,用得妙,更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营造追求真知、不断思索的氛围;保护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火花,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有利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创新就不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高不可及的,它必将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语文教学中发展思维的任务顺利完成,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语文素养,那我们的民族将更有希望。

(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张庄小学,河北 唐山 3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多媒体创新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