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4-03-18李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网络环境小学生

李莹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逐渐走入语文课堂,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网络在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同时,也削弱了阅读教学的深度,弱化了教师的阅读指导功能。这有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此,笔者分析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网络环境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65-01

随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网络环境广泛地深入到语文课堂中,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然而,网络也给阅读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①替代式阅读。很多小学生不愿自己动脑思考,直接在网络上搜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提高阅读能力毫无益处。②快餐式阅读。小学生对直观性和情境性的阅读材料很感兴趣,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图片或图文并茂或视频的电子材料,长此以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丧失。③师生关系变得冷漠。小学生本是最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崇拜感的,但网络让学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很少求助于教师,师生间的交互淡漠了。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并进行详细阐述。

1 课前预习,增强目的性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的误用、滥用、漫无目的。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网络使用指导,增强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目的性。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对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预习的能力,需要教师予以引领。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课前预习,搜集与本篇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来找寻。比如,①作者李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②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③李白为什么被大家称作“诗仙”。④在网上找到一些关于本诗的图片,一边看图片、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有怎样的感受?通过这些启发,学生会自主地提出更多不懂的问题,进行搜索,会更加地了解和钦佩李白,对这首诗也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网络环境下的预习,使学生获取更广博的知识。

2 创设情境,导入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对东北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大海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没有直观感,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激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另外,本课主要体现的是西沙群岛的富饶。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注重呈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却忽略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因此,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不能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这种情境对学生理解课文是有失偏颇的。对本课的情境创设,教师要引入一些海洋中的生物,小学生本来就对活生生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样,更进一步地增加了趣味性,再配以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们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在海边与小伙伴们互相追逐嬉戏,被西沙群岛所吸引。真实地创设出美妙的情境,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3 设置悬念,激起求知欲

网络具有视听结合、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创设悬念,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草船借箭》时,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片段,到高潮时,戛然而止,让学生忍不住想探知,诸葛亮是如何在短短三天内造了10万只箭,为什么诸葛亮造箭不用竹、翎毛、胶漆等物品,为什么诸葛亮没带那么多兵却敢驶向曹营等一系列问题,都可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网络,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增添阅读教学效果。

4 课后延伸,开阔阅读视野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在学完《琥珀》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索更多关于琥珀的知识:琥珀的药用价值、琥珀的产地、琥珀之最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可以组织小汇报会,学生们通过互相分享,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后还可通过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在网上开展讨论。教师也要参与到其中,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交往,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教师要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诱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自主的阅读欲望。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计算机网络更好地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使网络的优越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参考文献:

[1]袁华莉,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82):13-17.

[2]廖安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46-48.

[3]朱曼雯.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浅谈[J].学苑教育,2013,(13).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网络环境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