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优势分析

2014-03-18姜民礼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姜民礼

摘 要: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作为现代科技之一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我国现代教育的前线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融合人的视觉与听觉感知能力,为现代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数学教学这方面,也积极将数学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生趣,使数学知识更加有意思、更容易被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26-02

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高新科技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使用。

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1.1 教学信息显示的全面化

传统教学更多的是参照课本和教师的板书,逻辑性、空间性较强的数学教学,教师的思考过程往往很难得到完整的展示。然而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配以语音、图形、文字等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全面、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完整,并且调动了他们所有的感知能力,更加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1.2 教材内容组织的可跳转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的是以线性来组织知识的纸质教材,这样的教材往往是从前往后一页页以固定的方式组织的,如果随意跳转就会导致知识的脱节。而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了课本知识的局限,打开了网络资料的窗口,为教学所涵括的知识内容提供了更多可能。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案和学习途径。

1.3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教学所需的内容,在某些条件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来给学生们展示,这种内容包括图片信息、语言信息等方面,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全面。

2 多媒体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及应用优势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时可能会觉得它不像语文那样简单易懂,就算是简单的加减法也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学习。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就恰好与这一目标相吻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上课内容中的图片、语音、动画等信息进行有机处理,使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展现,内容会包含更多方面。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2.1 使教学内容直观呈现

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学生本体而言,就有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科喜恶等。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但是这毕竟仅限于少数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时,以5+6为例:这种10以上的加减法的运算,学生的10个手指头就不够用了,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5朵花,然后将5朵花以动画的形式插到一个空花瓶中,同样以动画的方式从花园采6朵花并将其依次插入花瓶,最后向学生提问花瓶里现在有多少枝花。这样的讲解方式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能迅速明白5+6是什么意思,通过动画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记忆。

再如计算卫星的运行轨道,小学生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卫星运行轨道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卫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们展示卫星运行轨道的模拟动画,使他们对卫星的运行轨道有充分的了解。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题,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它具体化,这样就相对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也能解决一些学生害怕数学的问题,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学习有自信。

2.2 方便学生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中给学生以更多想象空间。多媒体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可以很好地代替教师的语言,使那些运用语言难易讲解清楚的问题,通过图片、数据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方面行之有效。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学生平时练习的是平面几何,这种平面的计算可以通过画简单的平面图来理解。但是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平面图就显得不那么直观,而且立体几何的平面图也比较难画,辨识也比较有难度,学生很难弄清楚长、宽、高的位置关系。多媒体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在向学生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立体图像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图形,在学生的注视下慢慢旋转这些立体图形,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真正感受空间图形。教师也可以通过动画,在平面图形上加线条使之变成一个空间图形,如将两个相等长方形错开重合在一起,然后依次加上四条平行线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将图形进行旋转,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增强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使他们能明确地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3 通过过程展示来锻炼思维

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多媒体技术所创造的立体多样的展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独特优势。

比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动画定点旋转来展示新旧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学生对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有更好的理解。

2.4 通过自主探究来提升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的解析步骤和图形的演变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比如,探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问题时,可以制作这样的动画片:一个小朋友在玩小木棒,他先用钉子将三跟木棒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扭动这个三角形,三角形一动不动,他又用四颗钉子将四根木棒首尾依次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扭动这个正方形,这时正方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他接着在正方形的两个对顶角之间钉上一根木条,这时四边形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也无法扭动了。

通过这种带入式的方法,学生们很容易将自己想象成动画中一步步完成实验的主人公,从而使他们能进行自主思考,逐渐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

2.5 创设情境,加强理解

数学是具有应用性的,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理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实现。比如在讲解《三视图》时,可以模拟这样的情境:快递员在仓库整理物品,物品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的盒子,因为货物堆在墙角,而且数量很多,他不能通过移动这些物品来对其进行清点,那么,要怎么样根据他能看到的面来计算物品的件数呢?这时就将同学们带入到了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这样能激起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三视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既将数学问题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又鼓励学生们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3 总结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所表现出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青岛市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东杜家小学,山东 平度 266738)

参考文献:

[1]刘奇,田治兰.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4). [2]虞启梅.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J].小学教学参考,2010,(11).

[3]谢忠新,卫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