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雪寻梅乐趣多 媒体添翼相辅成

2014-03-18杜陆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赏梅骑驴声部

杜陆伟

摘 要:《踏雪寻梅》一课是江苏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中的一首歌曲。由刘雪庵先生作词,黄自先生作曲于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歌曲非常简短但意境高雅,黄自先生作曲充分地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趣,趣味十足,是艺术歌曲中的一首精品。

关键词:踏雪寻梅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22-02

整首歌曲50个字,演唱一遍只需要34秒,完整的演唱也只需要1分18秒。在我们对词曲作者高超创作水平发出赞叹的同时,也挑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也就是说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只需要学会唱第一段,第二段自然就会演唱了!笔者认为,重复多次的演唱可以提高对歌曲的熟悉度,但同时也会削弱学生的演唱热情,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必须在深挖歌曲艺术要素的前提下,以“趣”字当头,使得学生富有乐趣,兴致昂然,才能学会唱好歌曲。下面以本课教学为例,谈谈音乐学科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

1 “雪景赏梅”趣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激发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然后由冬季再提问:有那么一种花,它不惧风雨,不畏严寒,明媚开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寒料峭,俏立枝头,斗霜傲雪,笑迎春天,你知道它是什么花吗?四年级的学生自然可以回答出梅花。教师随之出示了一棵古老苍穹的老梅枝,上面光突突的,饱经沧桑。师:没有梅花的梅枝虽然也有着特殊的美,但总觉得没有梅花显得少了些灵气,但是我们同学灵巧的双手可以为这颗树枝添加无数漂亮的梅花。

无限克隆功能是电子白板的优势,可以先把一朵梅花隐藏在一个指定的地方,然后请学生用手滑动,这样就可以复制出很多的梅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为梅枝添加梅花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赏梅有效铺垫。

2 雪映梅花仿“铃趣”

在歌曲中有一段模仿铃声的部分,中间用到了断音记号,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为歌曲创设情境,为歌曲学习服务呢?可以如此设计:

(1)师:多美的梅花啊!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喜欢。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冰天雪地里唯有那梅花傲雪怒放,当我们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肯定是别有一番情趣,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铃铛轻轻敲击的声音)

生:铃铛的响声。

师:雪映梅花是天景,这样的美景总少不了爱梅之人冒雪欣赏。于是他们牵着坐骑欣然赏梅,坐骑脖子上铃铛发生怎样的声音?请大家模仿轻声发出“叮当”的声音。

(2)读奏下面的叮当声音:

2/4 叮 当∣叮 当∣叮 当∣叮 当∣……

(3)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手势来表现声音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师:赏梅之人由远及近,由近至远悠然自得,惬意舒适,假如添上一些音符,能够一边赏一边哼唱那是最好了!接着出现了以下的旋律:

1=E 2/4

断音演唱和力度变化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通过铃铛由远及近,由近至远的生活体验来感受声音力度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变化。加上音符以后,自然把歌曲中间部分的歌曲进行了学习,顺利解决了中间部分的歌曲,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3 引来梅花吟梅花

本首歌曲的歌词意境高深,用词优美,以梅为介,用词赞梅,让学生在看、说、读、思的过程中体验到梅花的美,体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品读歌词的独特韵味,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是这么做的。

(1)师:“梅兰竹菊”自古被称为“四君子”,梅花以其“凌寒独自开”的傲然品格被古代的诗人赞颂,你知道哪些诗句?

生:(自由回答)梅花香从苦寒来…)教师简要讲评。

(2)师:中国近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先生也曾经写过一首词,今天我们来吟颂一下!(出示《踏雪寻梅》的歌词,背景音乐(梅花梦))

雪霁天晴朗,

腊梅处处香,

骑驴坝桥过,

铃儿响叮当。

好花采得供瓶养,

伴我书声琴韵,

共度好时光。

教师跟着伴奏朗读并讲解词义

①“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②“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多次,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3)师:刘雪庵先生的老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深受诗中意境的感染,把它谱成了曲,想听听他们师徒合作的效果吗?

(4)学生听范唱,初听完整范唱感受歌曲意境与旋律的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多媒体播放着优美的视频背景,用梅花的图片来衬托着整个过程,学生眼里是美的画面,读着优美的歌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得到了美的感染,对于歌曲的情感自然就增加了。就这样很顺利地由歌词引到对歌曲的教学。

4 “踏雪寻梅”自乐趣

歌曲教学部分是一堂音乐课的主体部分,对于这样一首简短的歌曲来说,可能演唱几遍学生就会唱了,可是歌曲的演唱不是以唱会为目的的,怎么唱好歌才是关键,而唱好歌曲,怎么解决难点就成为重中之重。体验休止符在歌曲中的意境表现并正确掌握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我们发现,通过反复多次的演唱能够解决难点,但是学生会演唱得很机械,只有让学生和自己生活体验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好歌曲的内在实质!怎么富有乐趣地让学生掌握难点,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是这样来做的!

(1)endprint

[解决方法: |骑驴处加勒缰绳的手势。“骑驴坝桥过”的“骑”,前面的休止像勒住缰绳骑驴上桥,然后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

(2)

[第十三小节第一拍上的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 “0 13 5|好”处加闻花的姿态。“好花采得供瓶养”,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了梅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只有对歌曲的难点部分演唱好了,才能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只有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结合点,才能让学生唱得清晰,唱出韵味。

5 “飞雪咏梅”意飞扬

视频记录功能是电子白板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它能够通过电脑及电子白板所带有的外录功能把学生的演唱以音频文件的形式录下来,再通过播放软件的播放,还原学生演唱的原音,这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演唱;另一方面也为评价学生的演唱给教师特别是学生提供了一个素材,其实这样的做法也充分借鉴了微格教育的部分原理,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师情境创设:结合刚才的回答,引导进入二声部的演唱。

师:踏雪寻梅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这时该加入什么形式才能表达此情此景?

再次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演唱效果,导入合唱的概念。

(2)多媒体出示二声部合唱谱。让学生演唱一下,感受二声部表现出的欢快、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境;天渐渐暗了,踏雪寻梅的人渐渐远去了,结束句加入渐弱的铃铛的声音进行情境模拟。完整呈现骑驴赏梅、铃儿叮当响的意境。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让歌曲更显丰满,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3)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二声部。利用视频记录功能,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请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多次演唱教师点评。

歌曲情感处理一直是音乐教学的点睛之处,通过几种音乐要素的变化,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中,让学生品味歌曲不同的情感变化,随着细节的层层深入,歌曲的意蕴渐渐体现,学生也意犹未尽。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也更浓。

教学过程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突破,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endprint

[解决方法: |骑驴处加勒缰绳的手势。“骑驴坝桥过”的“骑”,前面的休止像勒住缰绳骑驴上桥,然后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

(2)

[第十三小节第一拍上的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 “0 13 5|好”处加闻花的姿态。“好花采得供瓶养”,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了梅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只有对歌曲的难点部分演唱好了,才能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只有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结合点,才能让学生唱得清晰,唱出韵味。

5 “飞雪咏梅”意飞扬

视频记录功能是电子白板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它能够通过电脑及电子白板所带有的外录功能把学生的演唱以音频文件的形式录下来,再通过播放软件的播放,还原学生演唱的原音,这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演唱;另一方面也为评价学生的演唱给教师特别是学生提供了一个素材,其实这样的做法也充分借鉴了微格教育的部分原理,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师情境创设:结合刚才的回答,引导进入二声部的演唱。

师:踏雪寻梅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这时该加入什么形式才能表达此情此景?

再次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演唱效果,导入合唱的概念。

(2)多媒体出示二声部合唱谱。让学生演唱一下,感受二声部表现出的欢快、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境;天渐渐暗了,踏雪寻梅的人渐渐远去了,结束句加入渐弱的铃铛的声音进行情境模拟。完整呈现骑驴赏梅、铃儿叮当响的意境。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让歌曲更显丰满,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3)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二声部。利用视频记录功能,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请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多次演唱教师点评。

歌曲情感处理一直是音乐教学的点睛之处,通过几种音乐要素的变化,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中,让学生品味歌曲不同的情感变化,随着细节的层层深入,歌曲的意蕴渐渐体现,学生也意犹未尽。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也更浓。

教学过程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突破,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endprint

[解决方法: |骑驴处加勒缰绳的手势。“骑驴坝桥过”的“骑”,前面的休止像勒住缰绳骑驴上桥,然后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要落在“驴”上;]

(2)

[第十三小节第一拍上的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 “0 13 5|好”处加闻花的姿态。“好花采得供瓶养”,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了梅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

只有对歌曲的难点部分演唱好了,才能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也只有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结合点,才能让学生唱得清晰,唱出韵味。

5 “飞雪咏梅”意飞扬

视频记录功能是电子白板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它能够通过电脑及电子白板所带有的外录功能把学生的演唱以音频文件的形式录下来,再通过播放软件的播放,还原学生演唱的原音,这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演唱;另一方面也为评价学生的演唱给教师特别是学生提供了一个素材,其实这样的做法也充分借鉴了微格教育的部分原理,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师情境创设:结合刚才的回答,引导进入二声部的演唱。

师:踏雪寻梅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这时该加入什么形式才能表达此情此景?

再次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让学生说说听到的演唱效果,导入合唱的概念。

(2)多媒体出示二声部合唱谱。让学生演唱一下,感受二声部表现出的欢快、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境;天渐渐暗了,踏雪寻梅的人渐渐远去了,结束句加入渐弱的铃铛的声音进行情境模拟。完整呈现骑驴赏梅、铃儿叮当响的意境。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让歌曲更显丰满,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3)有感情地完整演唱二声部。利用视频记录功能,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请学生进行点评和分析,多次演唱教师点评。

歌曲情感处理一直是音乐教学的点睛之处,通过几种音乐要素的变化,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中,让学生品味歌曲不同的情感变化,随着细节的层层深入,歌曲的意蕴渐渐体现,学生也意犹未尽。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也更浓。

教学过程是个多要素相互作用动态多变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新突破,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215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梅骑驴声部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父子骑驴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赏梅寄忧伤 跌宕生多姿
父子骑驴
无字遗书
清平乐·年年雪里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