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的运用

2014-03-18朱国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原则多媒体教学

朱国强

摘 要:随着我省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的全面铺开,教育创强的科学决策为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校的跨越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大大提高了当地学校的办学水平。当前,多媒体已日益渗透到农村中学语文课教学实践中,为山区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开拓了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助推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与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在全面优化语文课堂整体教学过程,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12-02

多媒体在改善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山区学校教育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支撑,把一些枯燥、呆板、平淡的知识理论,通过一系列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动画、影视等信息组合在一块并形象展示出来,可以有效革新师生旧的教学方式,切实增强语文课教学的活力。如何把多媒体更好地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1 多媒体在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的现实意义

人类自迈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增添了一股新的强劲的正能量。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在城乡学校各门学科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地推广应用,语文学科教学也没有例外。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技术处理,能进一步减轻当前中学生学业负担和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充分显示出语文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

作为一名扎根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我深感自身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自己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为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还要让来自欠发达地区农村边远学校的学生能够分享到人类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从这层角度上讲,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应该主动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传承党和人民的期待,学习贯彻 “十八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精髓,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 运用多媒体应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则

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语文学科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掌握驾驭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这无疑造成社会对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敢于带头先试先行,更是要全面挖掘利用多媒体资源并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特别是结合当地学生年龄阶段、知识与能力的差异,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把握若干基本原则,以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尽善尽美的成效。

2.1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落实目标性原则

教师在上课之前,通常需要预先全方位评估每一节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确认有没有必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是全面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由此可见,媒体选择、演示以及运用状况,都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为导向,分步推进落实教学目标,一定要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对其动态目标实现有效掌控。语文教师应确保学生能扎实掌握学科“双基”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各种语文素养。对于这些情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学目标随心所欲,务必在心目中有个底数,做到不偏不移,才能真正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2.2 考虑学生消化能力,注重实效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明,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其节省大量写擦板书的时间,几乎可以实现在较快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现大容量信息,大大充实教学内容;但是在增大容量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一些负面效应。所谓“欲速则不达”,学生还来不及阅读或动脑思考,还没有及时回味过来,屏幕上的内容就可能被更换了,显然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科任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消化能力,始终注重实效性原则,适当安排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才能获取更高层次的教学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质量与效果。

2.3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服务性原则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上好课,让学生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因而我们只有努力设法做到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充分整合各种有用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才能促使它们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让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教师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来设计、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使其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体现了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不论我们课件中的声音多么美妙动听,图像多么逼真亮丽,如果整节课一味是教师的全场表演,学生依旧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最后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多媒体的厌烦,也就不必谈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了。

2.4 激活学生求知热情,突出趣味性原则

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力量之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创造性地设计各种课件,甚至是智能化的渠道传递给学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以突出趣味性原则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更专注投入课堂学习。

例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先根据教材上的插图脚本,精心设计课件,并模拟故事情节,展示苏州园林绚丽多彩的画面,在画面下方出示该段文字,并配好声音,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感悟苏州园林的独特建筑工艺美和自然美,由此诱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刚刚点击“播放”,学生立即被屏幕上美丽的图案深深吸引,我随后让学生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学生的注意力被课件所集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平淡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充满生机的学习乐园。这样,长期以往潜移默化,学生这种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才会比较永续而持久,从而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5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发挥工具性原则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媒体使用的“良机”,以逐一完成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语文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高效型。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此不是提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采用多媒体,粉笔与黑板亦不能完全摒弃。多媒体的运用是立足于传统教学方式尚无法发挥其作用或教师讲解还不能达到效果的前提下,而运用多媒体来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发挥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性原则。多媒体尽管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但是我们切忌过度夸大它的功效,绝不能离开教材,把多媒体凌驾于教材之上,或者用多媒体来替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它将会失去原本固有的意义和价值。

2.6 营造有效课堂情境,贯彻教育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师生传递语言为主,往往忽视了情境体验,难于实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营造适合课堂教学的各种有效情境,运用多媒体再显故事情节、模拟对话,写作背景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亲身体验的效果,思想性会更加清晰而有深度,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思想上受到来自更多正面的熏陶和教育。

例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先运用多媒体出示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上台并动手在指定的网址搜索白杨有关的图片或资料,感知白杨树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结合作者当时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为了讴歌当时正在坚持抗战的北方普通农民,以及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质朴、坚强和力争上进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师通过营造有效课堂情境,贯彻教育性原则,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生动逼真的情境来感染学生,不断激荡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梅州市五华县转水中学,广东 梅州 514479)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则多媒体教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