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作文怎样教

2014-03-18薛寒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信息技术教学

薛寒冰

摘 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写作方法的掌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只有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注重素材的积累,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才能言之有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02-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科技手段逐渐运用到教学中来。笔者经过近年的探索研究,认为作文教学中应借助信息技术按以下五步进行,即:走进生活,实地观察;扩大阅读,注重积累;指导方法,用心体会;利用范文,仿套改扩(写);独立作文,多元评价。

1 走进生活,实地观察

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中的观察与素材的积累对于作文是何等的重要。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作文特别强调生活的体验,也就是说作文内容要生活化。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用传统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把作文教学与课外、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外,还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的生活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是有限的,但是网络中有很多生活视频是平常学生们难以接触到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可以实现这一点,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模拟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把相关的文字、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集成一起,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生动逼真的多维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换位思考,来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做到情景交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得出对生活不同的感悟,这对以后的写作内容生活化提供了极大的生活参考。

2 扩大阅读,注重积累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网络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们阅读的面,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整理网络上的优秀信息资源加工成方便学生使用的素材,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文网站,学习优秀作者写作文的思路和方法。优秀的信息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还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总之,网络是拓宽学生阅读量、刺激学生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电子书的使用,不仅省去了学生买书的成本,更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无疑对学生的知识、素材储备是非常有帮助的。

3 指导方法,用心体会

作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引”字上下工夫,“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方法上。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知、情、意并行。这个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1 明确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

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确写作目标、要求,那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写作也就无从着手。所以每次作文时,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然后分组讨论要求和训练重点,接着各组或个人把讨论出来的结果发送到QQ群、BBS论坛、博客等,进行资源共享,集体讨论、评价给出修改意见。

3.2 列出写作提纲

学生根据讨论和自身实践,结合要求和训练重点,写出作文提纲,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写作设想,同样可以采取写作目标、要求里面的信息技术方法展示出来,来保证所有学生的写作提纲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能够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各自完成写作构想。

3.3 根据构想完成写作

写作过程中,应该倡导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口”,写自己想说的话和爱说的话,这样,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贴近了现实生活,抒发了真情实感,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生活气息浓厚,语句表达顺畅,有特色。

3.4 集中评价相互学习

教师将学生写作出来的成果通过电子扫描、拍成照片等方式制成电子档,先根据写作内容进行评价,再评价学生写作的整齐程度如字迹、纸面是否整齐干净等。让学生们学习优秀作文中的构想方法,通过优秀的编排写作来规范学生们写作要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利用了科技手段让学生们的兴趣贯彻始终,提高了效率,很容易就能达到教学要求。

4 利用范文,仿套改扩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范文中学到的好的写作方法(结构布局、修辞方法、材料安排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即为仿写。例如,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段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此外,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如学完《穷人》一课后续写《桑娜拉开帐子……》。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endprint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找到别人仿套改扩的优秀案例,制作成PPT课件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或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学生机进行欣赏、阅读、思考,教师电脑演示提示案例中好的地方,让学生自主思考好在什么地方,教师再集中分析、讲解。

5 独立作文,多元评价

独立作文,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推理性,只有具备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来。除此而外,作文的修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现行模式下的作文评改,多是教师字字句句改,辛辛苦苦评,付出的心血不知有多少,指望学生从中多少受点益,接受点教训,但学生往往把发下来的作文本蜻蜓点水似地翻一翻,看一看老师给的分数,之后随手一丢,再不予理睬。对此现状,我认为作文的评价修改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前期准备—方法指导—学生自改—教师批阅—阅后反馈,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

5.1 程序一:前期准备

(1)人员分工:教师按每个小组三至四人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由一名写字规范工整、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本小组的自改工作。

(2)工具准备:修改习作时,让学生用“HB”铅笔作为个性工具。另外,还应准备好等待评改的作文本。

5.2 程序二:方法指导

(1)每周作文课,第一节课帮助学生审题,读老师所提供的例文。第二节课限时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

(2)将全班学生的作文收上来,一三组交换,二四组交换,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作文,都不是自己的。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开始批改,步骤是:

修改错别字和不通的句子,把作文中应用得好的词用“○”“△”标出,把好的句子用“~~”线标出。

①集体提出修改意见,评出A、B、C、D四个等级。

②写评语。起初教师针对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要求,把评语的框架写在黑板上,大家评价,随着学生批改水平的逐渐提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写评语。

③在评语下,写上某小组和修改人的姓名,以便教师检查。

④按A、B、C、D分类收起作文本,教师浏览,把所有结果转换成电子档,直观地全部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到,选出不同的作文讲评,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平。

5.3 程序三:学生自改

在具体评改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充分、积极参与。对于大家共同认可的修改意见,由组长直接在习作中做出修改或点评。对于大家有争议的修改意见,可向教师咨询,师生共同商定。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可在全班范围内予以说明和强调。在学生自改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参与到评改过程中去,不能放松监控和要求,一定做到有“放”有“统”,步调一致。

在自改结束后,应将评议结果以评语形式写出,供习作者参考和借鉴。

5.4 程序四:教师批阅

学生自改习作结束后,评改结果一定会存在遗漏和失误,所以需要教师对每一篇自改的习作再做一番细致入微的批改。批改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对所有的习作进行细致的评价并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同时对学生自改中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应及时纠正,对自改准确、恰当的,教师要充分肯定,还应加注对该篇习作的评价等级,用教师的权威给出定论。

5.5 程序五:阅后反馈

阅后反馈分两步进行。首先,教师对学生习作批阅完毕之后,应及时下发,并广泛组织习作者进行评议,认真总结自改中的不足和失误。其次,习作者在领会了两次评改的结果和评价之后,应及时、认真、诚恳地在自己的习作评语后面写上本人的“感言”,“感言”应全面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6 小结

作文之道,在于适当地启发、引导,而最重要的一点则在于积累、观察,激发兴趣。教学中辅以信息技术,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更利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学生的兴趣贯彻始终,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提供了更多的样本。教者是引路之人,如何引,方法很多,但我们不可盲目,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慎重、审视善用方可。

(泾川县窑店镇东坡小学,甘肃 泾川 744308)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

[2]武宇.立足生活 书写人生——新课程理念下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0).

[3]梁璐,郑珂,杨欢耸.小学网络作文多维互动教学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2).

[4]王茜.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信息,2012,(17).

[5]李丽,付蓉.论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4).

[6]熊凤梅,郑燕林.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