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设计

2014-03-18周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周奕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正朝着经济化和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人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单一死板的书本教条框架,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定义开始有了更高的标准。正因为这样,高中教学模式必须有深层次的改革,开展协作性学习就是一个很科学的教育变革发展方向。通过高中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协作能力的增强,他们更能适应社会新型知识人才的需要。本文将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践,详细论述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关键词:Wiki 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98-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很多社会性技术软件的产生,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当内容的浏览者,也可以充当内容的制造者。利用Web 2.0的交互式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高中的教学工作中,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环境。Wiki作为一种多人协作式的写作工具,是当今社会性软件的代表,它具有很强的开放交互性质,操作使用上都十分便捷,团队成员通过共同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编辑、更新,使网站的搜索引擎使用者可以参阅到相对系统完善的知识条目。因此,Wiki的实质理念就是提倡协作学习来完成资源的共享,这与当今高中教学改革的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随着高中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也逐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被运用,应用的重点就在于建构一套提问式教学模式,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交流合作情境化的环境中进行,教师以提出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领悟问题实质,把握事物规律。学生就在这样一种互助、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下不断向社会知识型人才方向靠拢。

1 Wiki基于问题协作学习的优势

Wiki较强的开放性和协作性保证了参与学习的成员在创建、编辑、发布、使用知识方面都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这种开放协作的好处使得每一个学习成员学习交流的内容不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的上机教学活动中,学校已经构建了自己的内部局域网络,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Wiki环境,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协作,并且实现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资源共享,从而完成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体来说,Wiki基于问题协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为学生们提供协作交流的环境

Wiki为学生们提供的学习环境是开放式的,学习小组成员都可以创建一个代表自己思想和观点的个人空间,来与同伴直接进行交流协作,以此来完善更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会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利用网络中搜索到的信息资源,在Wiki环境下与同组成员实现知识共享。同理,其他成员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对学习问题作相应的补充完善。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就处在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的环境中,都是为取得共同的目标而聚合在一起协作交流。

1.2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得到了收获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来。

1.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将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重视知识的单方向传播,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在面临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围绕着课堂问题来独立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在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中采取多角度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性

Wiki环境中数据的记录保存基于网络技术已经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处理资料分类和数据统计时也变得更加灵活,这直接解决了过去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占用学生大量精力的弊端,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另外,教师利用Wiki追踪记录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状况,以便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 Wiki基于问题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协作学习是学生围绕问题情境来展开交流和协作的学习过程,整个流程都是处在学生之间协作以及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互动环境之下。具体的活动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2.1 教师或学生创建情境,提出问题

学习情境的创建实质上是与学生学习的社会背景所密切相连的,学习就是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新知识和新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提出,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直接给出,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学生根据情境来自我提出。

(1)教师所创造出的问题情境应该是一种发散式问题,能够供学生搜集资料进而通过学生之间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结论,并且要保证所提的问题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因此,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里,要善于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创建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学生受到外部情境的激发会将这种学习研发问题的需求当作是一种兴趣爱好,这不仅会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根据情境自我提出问题来源于教师所提问题的一个延续,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求知欲望被教师给出的问题所激发,这使得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能够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最后获得对问题的认知。例如,结合高中信息技术里幻灯片制作的教学,教师可先讲解幻灯片的基本制作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个制作步骤中的构成要素,最后向学生提出制作一个“环境保护与校园生活”的幻灯片。学生通过自己对“环保与生活”这一个大概念范围的理解,可到网上搜集关于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好校园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等相关的主题内容,并且将各自搜集整理的内容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之后,学生们会参照群体意见,针对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做进一步补充和修改,然后对自己所理解的“环保与生活”做一个系统归纳,最终将自己研究的问题结论结合教师所给出的制作幻灯片具体步骤完整展现出来。随后,教师通过展现学生们的作品,学生们就能够发现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问题的理解产生新的认知。

2.2 学生的协作学习以教师为辅助者

知识的构建既有主体的内在动力,也有外部的环境影响作用。学生在协作学习中虽然是研究问题、理解问题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辅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重要角色也不能够被完全忽视。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辅导角色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活动里,教师要主动地鼓励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教师除了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发挥作用之外,更应该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当中,传授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按照自己内心的体验去学习,总结出知识的规律,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更好地促进他们协作学习顺利完成。最终,教师也从指导学生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思。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借鉴Wiki环境下的开放协作模式,无疑是中学教学思想的一次全面革新。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一方面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精神且能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员,适应了社会对新型知识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让学校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方法产生质的变革。

(常熟外国语学校,江苏 常熟 215500)

参考文献:

[1]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01).

[2]徐红明.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6).

[3]崔维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注意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6).

[4]叶卫东,康小伙,桂伟峰.信息技术环境下重探课程整合[J].中小学电教(下),2010,(08). [5]杨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应避免的误区[J].考试周刊,2008,(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