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014-03-18李慕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李慕雄

摘 要:随着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逐渐完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也要随之不断加强。本文从Living Library的起源和在国内外的发展入手,强调高校图书馆开展这项服务的必要性和怎么开展这项服务,用以推进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Living Library的服务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Living Library(活人图书馆) 服务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59-02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1]。高校图书馆理所当然作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硬件”设施优化的基础上,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等我们称之为“软件”的要素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仍然处于落后的思想模式,仅仅局限于为师生提供图书报刊借阅等传统服务职能。一台计算机只有好的硬件设备,而没有好的操作员,是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的。同理,一个藏书丰富,设备齐全的图书馆,没有好的服务内容,岂不是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由此,笔者建议丰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从引进“Living Library”开始。

1 Living Library的概述

Living Library在英语的日常表达中译为“活的百科全书”,在国内学者引进的时候,被直接翻译为“活人图书馆”。顾名思义是指在图书馆中借阅Living Books(活人图书)。读者按照借阅规则外借感兴趣的“活人图书”,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与“活人图书”的“阅读”,从而实现外借目的[2]。

“活人图书馆”就是以人为“书”,“人”就是“Living Library”这个图书馆中的馆藏,通过“借阅”(提问、对话)的形式,在互动中实现“书”的增值。“活人图书馆”中的“书”,可以是名家大师,也可以是普通人,但每本“书”都有其鲜活的标签,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而且乐意与人分享智慧、经验和学识。

也就是说,在“Living Library”中,读者的“借书”行为变成了“借人”行为。图书馆通过组织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人担任“真人图书”,允许读者“外借”半小时至一小时或更多,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由“书”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书”也可以向读者提问,从而达到增进理解、消除偏见的目的。

2 Living Library的起源与发展

2.1 Living Library的起源

1993年,当时在丹麦生活的混血青年艾柏格,目睹朋友在一次种族纠纷冲突中被刺重伤倒地,于是邀集5位同在丹麦哥本哈根的朋友们,成立“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组织,短短几年间光在丹麦就超过3万人署名加入。在2000年时,欧洲五大音乐祭的丹麦罗斯克尔德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邀请该组织共同筹办活动,主题是“互相理解”,在音乐祭现场,出现了疯狂球迷与女性主权运动者沟通,街头涂鸦者与警察促膝长谈的画面,直接促成“真人图书馆”的成立。在音乐节上勃格共组织了75本“活人图书”,结果每本“活人图书”都大受欢迎,Living Library活动由此开始。

2.2 Living Library的发展

Living Library 活动虽然源于欧洲, 但据Living Library Google Map的不完全统计, Living Library现已传播到澳洲、北美、南美、亚洲、中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Living Library最初几年的活动,大多集中在欧洲几个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据欧洲Living Library网站列表统计:2000- 2006年举办活动的国家集中在丹麦、挪威、匈牙利、冰岛等。2007~2009年初,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4]。由此说明Living Library这种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服务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曾蕾(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是将“Living library”带进国内的第一人,她在图书馆2.0中文论坛博客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为文题,向国内介绍了这一新型服务理念。以此理论为依托,Living Library在国内开始它的发展。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在“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首次尝试了这种新服务模式,15名图情专家作为“活体书”被与会者借阅,这次活动真正拉开了Living Library活动在国内发展的序幕,这是国内Living Library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始举办Living Library活动,主题围绕考研、留学、就业等多个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展开,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活动Logo(标志)“鲜悦Living Library”,至今共举办了20期的活动,成为了国内活体书活动发展最好的组织机构。同年3月,石家庄学院图书馆紧随其后通过读者协会开展了以“交流读书心得,分享人生经验”为主题的Living Library 活动。5月,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阅读活动。12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与该校常青藤读者协会受Living Library活动启发创办口号为“分享您的知识、观点和经验”的“圆桌漫谈”活动。

从200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但Living Library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趋于成熟和普遍。国内图书馆的这种服务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发展,类似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这种活动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更成熟、更完善的方向迈进。而对于黑龙江省内的绝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而言,Living Library还是一个比较陌生和新奇的服务内容,什么主题、怎样承办、后期反馈等依然是个问题。endprint

3 Living Library的必要性

3.1 交流的平台

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读者与“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处于面对面的“读”的状态,“书”的经验和解答一定会影响到读者,而读者的个人生活阅历、见解、价值、态度同样也反馈给“书”,影响着“书”的“内容”。“书”在为读者分享经验、解答的过程中也在获得新的信息,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完善,更加成熟。这相当于在“读”与被“读”的交流过程中,无意识地创建了一个新型的信息共享空间。而这种Living Library的共享信息、交流知识的活动方式,对于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和科研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个性化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能够满足用户个体需求的服务方式,它能帮助用户以最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服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以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起点,基于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为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5]。以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3月18日举办的Living Library活动为例,主办方提供了四本“书”,分别为:《圆一个飞跃的梦》、《科研的背后》、《城墙内外——校园&职场》、《程序驾驭者》。这些涉及的主体包括留学、科研、工作等学生即将要面对的人生问题。这样的服务内容就是根据读者的不同发展和未来而制定的具有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一个人、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摒弃原来传统的单一主题的服务模式设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Living Library满足了更多信息使用者的个人需求,服务的意义也随之扩大了。

3.3 不可重复的阅读

与图书和数字化出版物这样的“死物”相比,Living Book(活体书)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读者,吸收不同的反馈等情况下,“书”的“内容”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他的信息是不重复、独一无二的。在living library活动中,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与“活体书”面对面直接交谈,面对读者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行为方式,“书”会根据读者的接受程度来灵活地更改表达形式和内容,有时对同一问题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也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样灵活的不可重复的信息内容,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每一次的阅读体验都会获取不一样的信息知识。

4 推进省内高校图书馆建设“Living Library”

4.1 前期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Living Library健康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制定“借阅”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借阅秩序是这项服务发展的基础,只有合理有效规章制度的有力实施,才能保证活动目的的实现。在规章中可以确定每次借阅的时间范围、借阅的形式内容、阅读的地点等组织Living Library的要素性问题。

4.2 中期活动建设

在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确定活动的主题、招募Living Book志愿者、发布借阅信息、对“书”进行编目等问题是构成活动主体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的活动主题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可以参考国外的活动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确定丰富多彩的主题元素。使用各种形式来调研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对高校学生有益的主题。对于活体书的招募工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官网网页上发布招募信息,等待志愿者主动应征,并从应征者中挑选出素质高的“活体书”;也可以与学校的学生团体组织合作,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志愿者。采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广纳贤才。图书馆只有根据“活体书”的经验或者特点,对其进行编目才能准确扼要地给读者提供是否需要阅读的信息。在编目的过程中,应多层次揭示,把各种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节约读者和“活体书”的时间。

4.3 后期反馈建设

在每一次阅读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应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请参与活动的读者和“活体书”分别对活动进行评价。这不但是对这次阅读活动获取信息、知识的总结和回顾,而且对图书馆该项服务的不断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5 结语

Living Library的出现转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让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加直接,信息共享的新形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没有局限性。Living Library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学习与科研、创新与共享、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的信息平台搭建基础,是省内高校图书馆迈进国家一流图书馆的奠基石。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参考文献:

[1]张树华.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1-4.

[2]刘汝建.我国高校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实践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

[3]张立亚.Living Li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4]张立亚.Living Li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5]许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讨[J].图书情报,2010,(1).

[6]莫志诒.图书馆新服务——Living Library[J].信息科技,2011,(14).

[7]柯丹倩,吴跃伟等.国内外Living Library实践与理论特点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