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分析

2014-03-17吴大花张继礼胡丽萍叶勤青胡凌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内脂血浆脑梗死

吴大花,张继礼,胡丽萍,叶勤青,胡凌

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分析

吴大花,张继礼,胡丽萍,叶勤青,胡凌

目的探讨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80例脑梗死患者和16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较健康体检者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浓度是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浓度可显著预测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结论血浆内脂素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预测脑梗死患者长期死亡。

脑梗塞;预后;内脂素

内脂素是一种分子量为52~55 kDa的蛋白,与白介素-7和干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可促进B-前体细胞的增生,也参与炎症反应[1]。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正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也有研究提示,升高的血浆内脂素浓度可独立预测脑外伤和脑出血长期预后[3-4]。本文分析血浆内脂素浓度在预测脑梗死长期预后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至2012 年4月浙江省庆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

性初发性脑梗死患者180例,均符合:(1)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脑梗死发病到入院时间<24 h;排除:(1)既往心脑血管性疾病,(2)使用抗凝剂,(3)合并严重感染,(4)合并心肝肾肺等器官重大疾病,(5)既往严重头部外伤史。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60~82岁,平均(70.6±5.1)岁。另选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52~ 79岁,平均(68.4±4.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临床评价记录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合并疾病、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由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研究的终点是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出院后情况。

1.3 血浆内脂素浓度的测定脑梗死患者2 ml静脉血在入院时经肘静脉获取,健康体检者2ml静脉血在体检时经肘静脉获取。静脉血在1500 r/min离心20 min后收集血浆储存在-70℃。血浆内脂素浓度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试剂盒购于Phoenix pharmaceuticals, Belmont,CA公司。1.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和MedCalc9.6.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之一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的相关性。<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的变化脑梗死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87.3± 36.9)ng/ml]较对照组([14.4±4.2)ng/ml]高(=26.441,<0.01)。血浆内脂素浓度与NIHSS评分和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呈正相关(=0.576、0.502,均<0.01)。

2.2 死亡预测35例(19.4%)脑梗死患者在6个月内死亡,死亡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房颤、NIHSS评分、血糖、C-反应蛋白及内脂素浓度与非死亡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321;95%1.108~1.708;<0.01)和血浆内脂素浓度(1.221;95%1.104~1.549;=0.002)是脑梗死患者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内脂素是B-前体细胞增生的刺激因子,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和B细胞激活的过程中表达异常增加[1]。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可刺激外周单核巨噬细胞和CD14+单核细胞表达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可激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纤维增生细胞内活性蛋白-1和核因子-KappaB等细胞内信号途径[5]。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脓毒血症等炎症性疾病中,内脂素与疾病中的诸多炎症因子相关,同时也受这些疾病的调节[5]。最近研究显示,内脂素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增高,而增高的内脂素浓度与C-反应蛋白显著相关[2]。本文证实,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内脂素浓度显著升高。本文也发现内脂素浓度与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相关。这些发现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脑梗死的炎症反应过程。

表1 患者特征及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有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浓度是脑出血和脑外伤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显著预测脑外伤和脑出血的长期预后不良[3-4]。本文发现,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浓度是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也显示,血浆内脂素浓度预测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确定了99.4ng/ml的浓度值对预测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有77.1%的灵敏度和75.9%的特异度。

综上所述,血浆内脂素浓度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系统性炎症反应显著相关,可显著预测脑梗死后6个月死亡。

[1]Stofkova A.Resistin and visfatin:regulators of insulin sensitivity,inflammation andimmunity[J].Endocr Regul,2010,44(1): 25-36.

[2]Lu LF,Yang SS,Wang CP,et al.Elevated visfatin/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 plasmaconcentration inischemic stroke[J].J StrokeCerebrovascDis,2009,18(5):354-359.

[3]ChenJ,WengJF,HongWC,et al.Change in plasma visfatin level after severe traum atic brain injury[J].Peptides,2012,38(1):

8-12.

[4]Huang Q,Dai WM,Jie YQ,et al.High concentrationsofvisfatinin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J].Peptides,2013,39(1):55-58.

[5]Sonoli SS,ShivprasadS,PrasadCV,et al. Visfatin-a review[J].Eur RevMedPharmacol Sci,2011,15(1):9-14.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8.021

R743.33

A

1671-0800(2014)08-0956-03

323800浙江省庆元,庆元县人民医院

吴大花,Email:qyfxm@ 163.com

猜你喜欢

内脂血浆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与内脂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