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坡稳定计算的强度折减法与超载系数法

2014-03-15黄玉凯张利忠陈世欢

中国煤炭 2014年1期
关键词:滑面云图塑性

黄玉凯 张利忠 陈世欢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021025)

1 引言

在自然边坡或矿山边坡稳定性计算时,常需要衡量边坡的稳定程度。刚体极限平衡法是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容易掌握且有量化的稳定性判别方法,即用稳定系数进行判定。但这种方法忽略了边坡可变形这一事实。根据材料的理想塑性性质,学者们提出了极限分析法;结合最大最小值原理取得很多成果。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把边坡看作可变形体,这两种方法是分析复杂边坡稳定性较先进的计算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需要给出一个稳定系数。

刚体极限平衡法可以给出稳定系数。这种方法称为强度折减法,即在选定的滑面上,把强度参数除以一个数,使滑面恰好达到临界滑动状态,这个参数称为这个滑面的稳定系数。在所有滑面中,选择滑面稳定系数最小的那个滑面,被认为是边坡滑面,对应的稳定系数称为边坡稳定系数。这种方法被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元法借用,得到相应算法的稳定系数。这些算法虽都采用了强度折减法,但由于采用的计算原理不同,因而相互之间并不能简单比较。

另一种衡量边坡稳定的方法被称为超载系数法。在边坡计算时,把所受的外力乘以一个常数,使边坡达到临界稳定状态,这个常数被称作稳定系数。

把岩土看作理想塑性的Drucker-Prager材料,对边坡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是常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这种分析方法中,也存在强度折减法和超载系数法两种计算稳定系数的方法。讨论这两种计算稳定系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针对同一边坡利用两种稳定系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

2 工程背景

选择高度H 为100m,边坡角α为37°的长直边坡进行研究。边坡岩土按砂岩的参数选取,排土场基底岩土体力学参数为:地层岩性,砂岩;弹性模量,300 MPa;泊松比,0.27;黏聚力,600 kPa;内摩擦角,30°;密度,2.4g/cm3。其中膨胀角与对应的摩擦角相同。

3 计算模型、原理与方法

采用大变形的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模拟。

3.1 几何模型

超载系数法计算模型的边坡顶部取边坡高度的3.8倍;矿坑底部取边坡高度的3倍。对于强度折减法,计算模型与超载系数法不同之处在于,边坡顶部取边坡高度的3倍。

3.2 单元划分

边坡高度方向均匀划分20个单元,边坡水平方向,按等比数列划分成20个单元,最大与最小的比为3;边坡下部在深度方向,按等比数列划分20个单元,最大与最小单元的比为5;边坡下部水平方向,按等比数列划分20个单元,最大与最小单元的比为3。单元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划分与状态点

3.3 边界条件与影响

模型两侧边界约束水平方向位移,模型底部边界约束竖直方向位移。

强度折减系数取3时,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如图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边界首先进入塑性状态,掩盖了边坡自身的塑性区。可通过将模型选取大一点加以改善。图3~图6将边坡顶部长度调整为3倍边坡高度后,抑止了边界的影响。

图2 强度折减系数为3时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

3.4 破坏准则的选取

进入理想塑性状态后,材料不存在从应力增量直接求应变增量的本构矩阵。随着进入理想塑性状态区域的扩大,计算对象的有限元模型去掉刚体运动后的刚度矩阵也逐渐变得 “病态”,直到接近奇异时计算无法进行。这一状态通常对应计算对象的非稳定状态,因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计算对象达到了极限载荷。在这里,我们也采用这一准则。

3.5 塑性变形程度描述

边坡模型受力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塑性区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直至破坏。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一个能反映边坡变形程度的状态参量,以便于描述。现选择边坡模型上一点的塑性等效应变¯εp,作为边坡变形的状态参量。

4 计算结果

4.1 强度折减法

给定初始折减系数 (通常取1),计算边坡在持续加载情况下的反应。在完成重力加载时,如果计算收敛,则加大折减系数。否则,减小折减系数。反复试算后,取得在加载完成时达到临界发散的折减系数,误差不大于0.005,折减系数是3.83,作为稳定系数。也就是说,在折减系数是3.83时计算可以收敛,但在折减系数不小于3.835时,计算不能收敛。

图3~图6是折减系数为3.83时,加载过程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图3~图6 中SUB 是计算的子步数,TIME是加载完成的比例。

图3表示在完成0.903251倍加载时,边坡塑性区在坡脚处萌发。坡脚是边坡形态变化剧烈部位,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应力状态达到屈服极限后,塑性应变在此部位集中。图3左下方边界的塑性区与边界条件有关,不能作为分析的依据,故忽略,其他图同理。

3 采用强度折减法时,边坡塑性区萌发位置

图4表示继续加载时,塑性区的演化趋势。图4中一条状的塑性带,表示边坡的滑动带。

图5是塑性区继续发展,在坡面处的位置。至此,滑带的轮廓已经形成。

图6是临界滑动时的塑性区。

图7是图3~图6的云图强度折减色标。

图4 采用强度折减法时,边坡塑性区演化趋势

图5 采用强度折减法时,边坡滑动塑性区的形成

图6 临界滑动时的塑性区

图7 采用强度折减法时,模型云图强度折减的色标

选择4号节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作为边坡塑性变形的状态参量,4号节点在滑动塑性区内。图8表示在强度折减系数是3.83时,加载比例随4号节点等效塑性应变的变化曲线。由图8可见,在加载比例约为0.8时,4号节点进入塑性状态。4号节点的等效塑性应变达到0.0015时,已接近完成加载。此时塑性区已经贯通,边坡承担不了多余的重力,已经临近滑坡。

图8 强度折减系数为3.83时,等效塑性应变曲线

4.2 超载系数法

取实际的强度参数,在给定初始超载系数 (通常取1)条件下进行计算。如果计算收敛,增加超载系数后重新计算;如果计算不收敛,减小超载系数后重新计算。反复试算后,得到临界超载系数为30.00,误差为0.005。也就是说,超载系数小于30.005总可以使计算收敛。图9~图12是临界超载系数下,加载过程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图9~图12中的SUB仍然是计算的子步数,TIME 是加载完成的比例。各图超载系数是30.00,因此TIME 乘以30.00 的积是各图受力相对重力的倍数。由图9 可见,此边坡采用超载系数法进行计算,塑性区的萌发点在边坡面上,而不在坡脚处。

图9 采用超载系数法时,边坡塑性区萌发位置

由图10可见,随着加载的进行,坡面塑性区继续发展,边坡的另一个塑性区在坡顶处萌发。

图10 采用超载系数法时,边坡塑性区演化趋势

由图11可见,继续加载到约25.25倍重力时,第三个塑性区在边坡坑底处萌发。模型左下角受边界条件影响的塑性区范围已有体现,但不能作为结果分析的依据,以下同。

图11 采用强度折减法时,边坡滑动塑性区的形成

图12是利用超载系数法达到临界收敛时,完成加载时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由图12可见,这个算例始终没有出现边坡滑带,计算不收敛的原因很可能因为坡面的塑性区局部变形过大所致。

图12 达到临界收敛时的等效塑性应变云图

图13是图9~图12的云图强度折减色标。

图13 采用超载系数法,模型云图强度折减色标

取坡面上28号节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作为边坡的塑性状态参量。28号节点位置如图1 所示。加载比例与该节点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如图14所示。与图8相比,超载系数法的加载比例始终是28号节点等效塑性应变的增函数。等效塑性应变的持续变化,要求重力持续加载。其原因是,虽然塑性区在进一步发展,但边坡的承载能力没有受到损失。

图14 加载比例与节点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

4.3 结果对比

强度折减法与超载系数法都是通过改变原有边坡某一条件,使边坡达到临界破坏,用改变的倍数来衡量边坡的稳定程度。因为边坡加载是非线性过程,所以两种做法有着本质的差别。

两种方法使边坡达到临界破坏的模式不同:强度折减法,使边坡破坏的模式是弧形滑动;超载系数法,使边坡破坏的模式是坡面崩落。

5 结论与展望

(1)强度折减法与超载系数法都是自成体系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体系之间的稳定系数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只有同一种计算方法,才有比较的意义。

(2)强度折减法与超载系数法使边坡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它们的破坏模式有可能完全不同。弧形滑动面滑动的塑性区从坡脚处萌发,随着载荷加大,塑性区从坡脚扩展到坡顶处形成滑带,边坡承载力达到最大。坡面崩落破坏的塑性区在坡面萌发,随着加载进行,坡面塑性变形加大,直到破坏,边坡整体仍有潜在的承载能力。

(3)强度折减法与超载系数法的临界破坏状态究竟是弧形滑动,还是坡面崩落,仍需深入研究。

[1] 孙世国,王明月,缪静芳.基于临界滑移场技术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J].中国矿业,2014 (2)

[2] 王根龙,伍法权,李巨文.折线型滑面边坡稳定系数计算的极限分析上限解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 (1)

[3] 陈祖煜.建筑物抗滑稳定分析中 “潘家铮最大最小原理”的证明 [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8 (1)

[4]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等.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J] .中国工程科学,2006 (12)

[5] 刘华丽,朱大勇,刘德富等.边坡安全系数的多解性讨论 [J].岩土力学,2007 (8)

[6] 赵尚毅,郑颖人,张玉芳.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Ⅱ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J].岩土力学,2005 (2)

[7] 孙冠华,郑宏,李春光.基于等效塑性应变的三维边坡滑面搜索 [J].岩土力学,2010 (2)

猜你喜欢

滑面云图塑性
利用精密卫星星历绘制GNSS卫星云图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地震作用下基于严格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天地云图医药信息(广州)公司
双滑面滑坡双排抗滑桩设计
黄强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