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阳散火汤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痤疮80例

2014-03-1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阴火升阳痤疮

曾 均

(广西鹿寨县中医医院,广西 鹿寨 545600)

升阳散火汤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痤疮80例

曾 均

(广西鹿寨县中医医院,广西 鹿寨 545600)

目的:观察升阳散火汤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80例给予升阳散火汤口服,配合壮医药点灸。结果:临床痊愈25例(31.3%),显效40例(50.0%),好转11例(13.7%),未愈4例(5.0%)。愈显率81.3%,总有效率95.0%,复发率8.0%。结论:升阳散火汤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寻常痤疮;升阳散火汤;壮医药线点灸

笔者用李东垣升阳散火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痤疮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诊治患者,符合西医寻常痤疮和中医粉刺诊断标准[1,2]。女49例,男31例,年龄11~39岁、平均23.8岁,病程2天~15年,病情轻度(1级)15例、中度(2级)20例、中度(3级)30例、重度(4级)15例。

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将痤疮分为3度、4级[3]。1级(轻度)为仅有粉刺,2级(中度)为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为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为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排除标准:①同时服用其他药物;②并发心血管及脑、肝、肾等系统疾病;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疗程;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中药:用升阳散火汤。柴胡24g,葛根15g,升麻15g,羌活15g,独活15g,白芍15g,防风7.5g,炙甘草9g,生甘草6g。打粉混合,每次取15g,加入生姜2片、大枣3枚,加300mL水煎至约100mL后温服,早晚各1次。

壮医药线点灸: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用铁包金、阴阳莲、藤当归等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一端放在灯火上点燃,使之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灸选定的体表穴位或部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穴点灸5壮,灸时局部有蚂蚁样灼热感,有时可沿经络传导。每周1次。

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8周。半年内禁食奶制品,如朱古力、雪糕、芝士等,忌食烟酒、煎炸油腻及辛辣之品。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皮损积分,即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4项积分之和。皮肤损害消退率=[(疗前皮损积分-疗后皮损积分)/疗前皮损积分]×100%。综合证候疗效率(积分减少比率)=[(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积分)/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100%。

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有色素沉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89%。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积分值减少50%~69%。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加重,积分值减少小于50%。临床治愈后停药3个月内再次出现皮损,炎症肿癤数目达到I级(轻度)为复发[5]。

4 治疗结果

痊愈25例(31.3%),显效40例(50.0%),有效11例(13.7%),无效4例(5.0%)。显效率81.3%,总有效率95.0%。25例治愈患者停药3个月内有2例复发,复发率8.0%。

病情程度与疗效关系见表1。

表1 病情程度与疗效关系 例(%)

5 讨 论

Andrews指出10余岁青少年中几乎有90%发生过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6]。痤疮的发生主要与体内雄激素代谢异常,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炎症的产生等因素有关。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精神压力过大,烟酒及辛辣甜腻之品等均可成为加重或促发因素[7]。

中医认为,肺胃二经风热上熏于面,肺中血热郁滞不行,风热搏于津液之气,以致面上发疮。病机为肺热炽盛、心火上炎、肝郁化火、三焦火盛,或饮食、劳倦过度,致使脾湿胃热;或湿热交阻、或肝肾阴虚,致使虚热内生。湿热为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日久失治,则湿热内伏,遇因而发,发则更甚。因此。初发者火热为病机要点,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以伏火为病机要点。笔者认为,因脾胃受损,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流于肾间,以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生热,成为“阴火”炽盛,必然逆而上冲。下焦阴火上冲,中焦脾胃又首当其冲,形成阴火乘其脾胃之变,即东垣所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辨其主症,红者为热,痛者为火,脓包者为湿热壅积,溃破凹陷者为阳陷,由此可见病机要点是火热湿积,阳气内陷。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惑论》)方中人参、炙甘草甘温益气。升麻、柴胡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羌活、独活、防风“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升阳益气,发越脾土郁遏,郁于肌表燥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佐以甘草泻火而缓急迫。白芍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作用。诸药合用,能使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解而痤疮除。刺络出血可排出瘀血以祛毒,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壮医药线点灸能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通龙路火路气机[8]。研究显示,壮医药线点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液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9]。药线点灸有温热效应、经络传导、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等作用。药线点灸选脾俞、胃俞以补脾健中、养胃和络,肺俞、心俞、肝俞以泄热。从而达到宣痹通络、活血行气、泻火解毒之效。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2]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154.

[3]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71-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6] Odom R B,James W D,Berger T G.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M].9ed.W.B.Saunders Co.Philadelphia,2000:284-306.

[7] 黄卿弟,贺红桃.三黄洗剂加味治疗寻常痤疮150例[J].河南中医,2013,33(5):724-725.

[8] 滕红丽,蒋桂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风毒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7):42-43.

[9] 林耐球,朱英,周广军,等.壮医药治疗痹证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139-142.

R245.887.33

B

1004-2814(2014)12-1111-02

2014-07-31

猜你喜欢

阴火升阳痤疮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浅析“阴火”
疏风升阳治失眠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李杲“阴火”学说之我见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林家坤阴火理论在慢性肾衰竭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