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魔乱舞的耙耧世界
——读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

2014-03-13罗立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
关键词:孔明阎连科主义

⊙罗立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群魔乱舞的耙耧世界
——读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

⊙罗立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阎连科的《炸裂志》以地方志的形式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感受《炸裂志》,首它是一部“神实主义”的力作;其次是分析阅读过程中的期待受挫;第三是《炸裂志》所折射的女性解放过程中的异端。

《炸裂志》神实主义期待受挫女性意识

阎连科是当代著名作家,“小人文学”(李陀语)盛行的时代,他的洒脱与拿头撞墙的文学理念可谓难能可贵,率真与坦然的性格自然流露于他的文本中,是当代最有勇气和最有担当的作家之一。《受活》发表后,他表示:“我非常崇尚、甚至崇拜‘劳苦人’这三个字。这三个字越来越明晰地构成了我写作的核心,甚至可能会成为我今后写作的全部内核。”他继承了鲁迅和左翼文学的写作宗旨,把文学看作拯救国民灵魂和重建社会的工具,加之他童年与少年都是在河南乡村度过,对农民和乡村的权利结构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促使他成为了当代乡土作家。他坦言,“我们永远不缺少要讲的故事,只是缺少讲故事的方法”,重视故事结构和写作方法胜过故事内容的写作理念,使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一、一部“神实主义”力作

我们已经习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训诫,习惯把真实禁锢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阎连科提出的“神实主义”无疑对我们理解文学的真实性有醍醐灌顶之效。“神实主义”是“在创作中摒弃固有真实生活的表面逻辑关系,去探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神实主义并非排斥或与现实主义相悖,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前,现实主义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借助寓言、神话等看似荒诞的方式抵达真实,表现现实,抒发愤懑。这种遵循“内因果”的“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早在《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等小说中初露头角,而《炸裂志》则明确为“一部‘神实主义’力作”。

《炸裂志》同很多改革小说一样,讲述了中国某地在三十年里由小乡村发展为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但叙述故事的方式却前所未有。“如果我们能把一个时代的人们所做的梦合并起来,我们将会得到最能准确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的图景”(黑格尔语),而《炸裂志》正是书写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梦。故事缘起于一个梦,那一夜,村里所有的父母都做了同一个梦,让子女到村街上找寻自己的命道;故事也缘灭于一场梦,六百年一遇的大雨把三十年的发展冲刷得了无痕迹,一切都尘埃落定,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在梦境中,人物的经历和情节的发展推进依靠的是灵魂和潜意识,一切看似虚构和超现实的书写变得更加真实,“炸裂”的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震痛史。

原本民生良好、风尚勤俭的炸裂村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标志——铁路的到来,欲望风生水起,荷尔蒙肆意飞舞,人们在钱、权、性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毫无道德底线。通过扒火车的偷窃行为积累了原始资本,村庄渐渐富足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人心也被染黑了、偷走了,以至于在富裕之后仍是欲壑难填。为了能升官发财,村人无视并支持各种违规行业,大幅提高回扣以销售劣质电线电缆,还将胶鞋和拖鞋制成喝水的杯子,用专门捅厕所的胶木棒制成牙刷,用一斤芝麻出三斤芝麻油,一斤花生出三斤五两花生油,甚至女子卖淫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以至于最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十年的黑雾霾使炸裂变成一座死城,这些难道真的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不可避免吗?《炸裂志》不仅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腾飞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更强迫我们去反思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以人的素质和精神的倒退为代价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否值得?中国三十年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当于西方三百年的发展水平是否值得骄傲?以GDP来衡量社会的进步是否正确?总是好大喜功的我们是不是需要停下反思冥想一下过去和未来?

二、期待视野的屡次受挫

《炸裂志》虽是书写改革的小说,也仍然没有离开阎连科的耙耧山脉,但按照之前的阅读经验却总是行不通的,阅读《炸裂志》时,屡次期待遇挫使心绪在兴奋与失落之间交替,情节的发展也总在意料之外又归于情理之中。

其中最大的期待遇挫是对孔明耀人生经历的描写。小说前半部分对孔明耀的描写非常简单,那一夜他碰到了拉练的军车,到春天就去当兵了,在当兵期间只回来过两次,一次是为了帮助哥哥孔明亮顺利当选村长,一次是参加父亲孔东德的丧礼。读者对这个人物并不抱很大的期待,然而从父亲丧礼过后回到部队以及他退役后做的每一件事无不让人瞠目结舌。孔明耀无疑是小说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他没有参加过扒火车的活动,在部队为了立功“忙碌如耙耧山脉拉着空磨转动的驴”,是一个本分、上进的青年;但当他参加完丧礼再回到部队后,他就已经彻底改变了。对粉香的思念,对“性”的渴望,让荣归故里的念头成为他此刻最大的梦想,在金钱的帮助下他轻松获得了“特等功”并顺利退役,“钱能办成世上所有的事”成为他的人生格言,他顺理成章地成为金钱和“性”的奴隶。当他怀揣着军功章和梦想回到家乡,日思夜想的粉香早已消失不见,强烈的被骗和羞辱感让他经历了短暂的伤感后,继而促成他日益膨胀的欲望。他在炸裂开始组建军队,直到他率领部队在美国佬面前设火葬场火化包括克林顿等12名美国重要人员的时候,孔明耀在炸裂的威望和盛名已经近似或超过孔明亮。他的部队所到之处,最大的飞机场、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和数百栋的高楼就都拔地而起,他甚至幻想率领炸裂人民用三天时间重建世界和平,“三天时间,解决了美国就把欧洲解决了,解决了美欧就把所有的世界问题全部解决了。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机遇,世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读者对孔明耀经历多次期待受挫,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因新颖而振奋再到不理解,使孔明耀从最初的普通士兵形象变成了控制欲权利欲膨胀的政治战争犯和幻想狂,这种人性变化的书写充满了张力。

小说中孔明亮的死对读者也是较大的期待受挫,小说的附篇交代《炸裂志》是阎连科受孔明亮之托而写,而尾声中孔市长已经把《炸裂志》烧掉,说明读者手中的《炸裂志》已经不是原来的那本,那么最初的《炸裂志》是什么样子?现实中的炸裂村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阎连科说这样写的目的是警醒读者:“一切文本都是不可靠的,一切真实都被时间湮没。但这也是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思考。你会发现,一切历史都是不可靠的,一切历史都是和政治相关的。”这种真实性模糊的史志比照本宣科的史志带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对于很多历史的真实性也让读者产生了更大的疑问和思考。

三、女性觉醒走向异端

阎连科的很多文本都涉及女人与性的关系问题,《日光流年》中村长为防止三姓村断子绝孙,让女人生孩子像母猪下崽一样,篮四十为了跟情人“合铺”被逼卖淫;《两程故里》中喜梅在被强奸和乱伦的耻辱中自杀;《受活》中菊梅被柳鹰雀玩弄后又被抛弃,女性在遭受与男性同样因物质匮乏带来的苦难的同时,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更是有目共睹。《炸裂志》中,女性觉醒的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小说中周颖背井离乡寻找为父报仇的方法,她做的是人肉生意,但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她错以为身体是女性最好的资本,并借此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她不再卑躬屈膝地匍匐在男性脚下,性别也不再是使她忍受屈辱的根源,而成为赚钱的砝码,她在竞选村长时的820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阎连科之前的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具有干预能力,并在一定情况下起决定作用,尽管获取权利的方式很荒唐。朱颖被丈夫冷落时并非无作为,她重操旧业建立起了一所秘密的女子技校,专门培养年轻“保姆”,并把她们分散到各地有威望有权势的家庭里,建立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在孔明亮与社会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炸裂由市升为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正如朱颖所说:“她们会让你二哥败了回来跪着求我的;会让全世界的男人都变成畜生、变成猪和狗,会让全世界都是我的都是女人的。”她看到身体之于女性自身和男性的重要性,努力摆脱“第二性”的压迫,甚至想以此来控制男性和整个社会,她们在女性解放和性解放的道路上走向了异端。

朱颖最初走出家门是为给父亲报仇,小说结尾朱颖带着成百上千的姑娘抛家弃子是给丈夫报仇,这两个情节的设置充满了戏剧性,女性通过出卖肉体获得的金钱和权利最终又归还或服务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注定了她们实现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炸裂志》也许并非有意提及女性解放中的挫折,但朱颖们的生活方式却代表了当代的一部分女性,她们幻想利用“性”跻身或被迫跻身男性政治,这是女性的耻辱,更是社会的悲哀。随着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像男人一样拥有权势的欲望,但与残酷现实的屡次撞击,迫使她们去寻找一条实现欲望的捷径,当发现男性面对“性”诱惑的脆弱与无力时,刚刚觉醒的女性意识瞬间崩盘,她们再次沦为权势的奴隶。朱颖们的生存状态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关注“女”字而忽略作为“人”的独立是舍本逐末,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并实现男女平等。

[1]阎连科,张学昕.我的现实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林建法主编.阎连科文学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阎连科.发现小说[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罗立学,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孔明阎连科主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我爱孔明锁
检查(短篇)
近光灯主义
主持人的话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