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从对面飞来
——杜甫《月夜》曲笔手法分析

2014-03-13李思华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
关键词:望月长安儿女

⊙李思华[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诗从对面飞来
——杜甫《月夜》曲笔手法分析

⊙李思华[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00]

曲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曲笔的主要作用在于情感的抒发更为婉转、含蓄,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杜甫《月夜》全诗从对方着笔,使诗人的抒情更为曲折有致、意境深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真切动人,是曲笔运用到极致的典范之作。

曲笔杜甫《月夜》鉴赏

古人云:“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随园诗话》)。诗文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转的美感。这是深得诗家三昧的经验之谈,而巧妙运用曲笔是达到“忌直贵曲”的重要途径之一。何谓曲笔?这是中国古典诗词惯用的艺术手法。一般讲是指文学创作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如诗中主人公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诗人对自己却不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将这种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借对方写自己,表面上写对方,实际上写自己。所以又称“对写法”。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就是这样的典型。用曲笔手法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倍增哀乐,真切动人。这虽然是许多做诗撰文者所熟知的常识,但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运用曲笔手法的诗词虽然不少,但多是含其中一二句而已,而杜甫的《月夜》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曲折有致,全诗无笔不曲,不直抒胸臆,却情韵悠长,是曲笔运用到极致的典范之作。下面就此诗做一浅析,以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月夜》诗是这样写的:

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初期,叛军逼进潼关,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杜甫把家属送到白水县舅舅家,接着又随难民北逃,经过同家洼、华原、三川,辗转到州(今富县)羌村住下,把妻小也寄居在此。他在《彭衙行》中用这样的诗句来记述当时逃难的情形:“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痴女饥随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经历了千辛万苦,杜甫总算在州羌村安了家,此时长安已失陷,玄宗逃蜀,杜甫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回长安。在狱中写下《月夜》这首诗。

首联是杜甫心中想象远方妻子想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妻子。诗人深陷长安,望月思家,想念州妻子儿女,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如霍松林先生所言“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让他更忧心的不是自己身陷囹圄、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从自己直接抒发情愫的望月怀人作品,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如南朝宋谢庄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就是直接倾诉本人情感的诗句。而杜甫抛弃了这些传统写作方式,在此,诗人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妻子儿女一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可谓“心已神驰到彼岸,诗从对面飞来,悲惋微致,精丽绝伦”(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纪晓岚也甚为赞赏“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二)。这“从对面着笔”就是典型的曲笔手法。

有儿女在,为什么说“独看”呢?颔联两句做了回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长安”代指父亲。这两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儿女还小,未谙世事;二是儿女无知,不解母亲望月“忆长安”的心情。此联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步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龄小,还不懂得母亲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以儿女的“未解”来衬托妻子的“独看”“独忆”。如今自己身陷长安乱军之中,妻子面对州之月的“独看”而“忆长安”,当然也就意味着诗人在长安的“独看”。由今夜的“独看”自然会想到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杜甫曾困守长安十年,其间与妻子共同度过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观赏过明月,留下的记忆应是很深刻的。当长安沦陷后,杜甫携家带口逃到羌村,与妻子共赏明月也一定会回忆起在长安时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胜酸楚的!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独看”明月又是“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如果将这两联中的“怜”“忆”与“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看,则意味相当深厚。明代王嗣《杜臆》卷二云:“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孟子言穷民无告,盖人处困难,若有亲人讲话,犹可过日;若寡妇无夫,苦向谁说?今闺中看月者,儿女尚小,虽与言父在长安,全然不解,有夫而与无夫同,其苦可胜道耶?”可知上联的“独看”有着丰富的内蕴。此联不说自己看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看月而不解其母忆父,把悬念儿女、体贴妻子深情婉曲地表达了出来。继续运用曲笔手法来刻画妻小的形象。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写想像中妻子“独看”“独忆”的情状——望月忆己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作者想象妻子久站月下,望月愈久,思念愈深,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漂泊在外,生死未卜,怎么不使妻子牵肠挂肚?当然这都是诗人心中想象的情景,不说望月已久,而说鬓湿臂寒,记挂着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是否会受凉,而她的双臂会不会也感受了寒意?不说自己如何怀念妻子,而说妻子深念自己,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忧心忡忡,黯然神伤。自然,诗人怀念妻子的深情也渗透在这想象之中,且想象更加具体化。此联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想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大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意蕴,佳人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王嗣《杜臆》谓此联“语丽情悲”,实为中肯。这些仍是曲笔写成。

月夜独看,深含乱离的悲苦。由“独看”自然想到“双照”的到来。所以就有了最后两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虚幌”指透明的帷帐。尾联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象世界中重逢,以想象中归家后的相聚之乐来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到此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用的还是曲笔。“何时”反映了作者急切希望这一时刻的到来。何时才能两人相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样月光双照而泪痕就消失了。末句的“双照”与前面的“独看”承接照应细密周到。到那时,得到“双照”,自然“泪痕干”,而现在却是在“独看”,自然是泪流不止了。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诗人紧接上联感情的激流,以曲笔另辟一境,再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情愫,而且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看似平静,实则深沉。全诗通过联想,把自己与妻子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增强了全诗的韵味。清代黄生《杜诗说》卷四云“:‘照字应‘字’‘,双’字应‘独’字,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这是对杜甫此诗章法做出的中肯评价。

在古典文学鉴赏尤其诗词鉴赏中,直露无隐,刻形尽相是诗歌的大忌,因为这样就填塞了艺术联想的空间,读来味同嚼蜡,一向为人所讥。曲笔手法造成的含蓄婉曲多被奉为诗文上品。《月夜》句句用曲笔,加强了艺术效果。首先,曲笔的使用,使诗歌的内容从单一转向多视角,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含蓄委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细研此诗,像循着蜿蜒曲折的小径,步步深入,渐入深境。本诗写诗人在长安对月思念,但诗中对自己一笔未落。而是神驰千里,把视点放在千里之外的妻子身上。令读者看到的是妻子在月下对诗人深切怀念的情景,以及诗人向往的将来团聚时共同赏月的欢乐景象。通过这些,读者自然会想见诗人深陷长安、思念家人的心情,并从而激起对动乱年代亲人分离的悲苦的同情,自然而然达到了意在言外、寻味不尽的艺术效果。本诗抒情、言事,不直接道出,而是通过物境、事境透露给读者,收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这就是曲笔之妙。

其次,曲笔手法的利用,表现了诗人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营造了诗歌富有立体感的意境,更细腻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闺中独看,儿女未解忆长安,以及雾湿云鬓,月寒玉臂,都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时所想象的。越想越细,越见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深;越想得多,越见乱离给诗人带来的悲苦之重。前文已有分析,此不赘述。

曲笔,是诗人的表现手法,属于艺术技巧,但又不完全是艺术技巧问题。它需要有生活做基础。如《月夜》,诗人不写自己而写妻子,这是符合诗人当时心理活动轨迹历程的。诗人抬头望月,思念亲人的心自然飞向州的家中,想着家中的妻子一定会在月下“忆长安”。这不是故弄玄虚,乞灵于技巧,而是合情合理,合乎社会实际的。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聂健军.诗论类举识要[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3]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李思华,研究生学历,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唐诗宋词、中国民俗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望月长安儿女
我们长安
水VS火
品诗赏词
望月怀远
江湖儿女
去科尔沁草原,当一回“草原儿女”
西游新记 2
家有儿女欢乐多
守得云开望月圆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