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茅盾的《动摇》主题再探

2014-03-13陈丽芬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
关键词:国光茅盾罗兰

⊙陈丽芬[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茅盾的《动摇》主题再探

⊙陈丽芬[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作为茅盾《蚀》三部曲之一的《动摇》,学界的一般看法认为其主人公是方罗兰,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心理特性。但是,细读文本,《动摇》中的人物形象众多,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且,每个人物都是他们所在阶层的典型代表。因此,单纯把方罗兰作为全篇的主人公,认为《动摇》的主题只是表达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把《动摇》的主题平面化和片面化了。《动摇》应该是通过展示各阶层人物在大革命背景下的所作所为,表达了革命基础在动摇的主题:左中右三方共同参与决策革命,愚昧、野性和私欲笼罩了一切。

《动摇》主题革命基础

一般看法认为,作为《蚀》三部曲之一的《动摇》的主人公是方罗兰,表现的是他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①,但是,茅盾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反复说明“这篇小说里没有主人公”,“方罗兰不是全篇的主人公”。②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细读文本,我们也发现,《动摇》中的人物众多:有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劣绅投机分子胡国光,南乡农协的代表人物、妇女协会的孙舞阳,没有政治感觉的方太太,革命党人代表史俊、李克等。他们每一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意义,都是他们所在阶层的人物形象的代表。因此,单纯把方罗兰作为全篇的主人公,认为《动摇》的主题只是表达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把动摇的主题平面化和片面化了。《动摇》应该是通过展示各阶层人物在大革命背景下的所作所为,表达了革命基础在动摇的主题:左中右三方共同参与决策革命,愚昧、野性和私欲笼罩了一切。

一、革命基础动摇之革命阶级:幼稚与狂热

《动摇》里面关于革命阶级的代表只提到了两个人物:史俊与李克。虽然对他们的着墨并不多,但是却形象地刻画了革命阶级两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如果说李克是那种成熟、理智、稳健的老练革命阶级,那么史俊则代表着那些冲动、幼稚与狂热的年轻革命阶级。

作品中,关于史俊的描写,几乎是简笔画似的概括出其外貌和言行。如:“这史俊只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学生模样的人物。”“这位史俊绰号‘大炮’,是一个爽爽快快,不懂得转弯抹角,也不会客气的人儿。”这里,从外在到内在,无一不暴露出其年轻、幼稚、容易被人蒙蔽和利用的一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会在还没见到胡国光本人,就因为听了旁人的几番美言,先入为主地在感情上倾向于他。待见到胡国光,并听到胡的一番慷慨激扬又颇具谦逊的话语,就彻底相信赏识了这位一跤跌入“革命”里的人物。可见,史俊作为一个革命阶级的代表,他还太年轻太单纯,不懂得反革命阶级的复杂性和阴险狡诈的一面。对革命也是狂热有余思考不足,才会在没有深入调查和实际了解的前提下凭主观就轻易给出结论。这种对革命的幼稚与狂热的心理很容易被反革命所蒙骗和利用。史俊这样的人物,在年轻一辈的革命阶级里,不乏其数。他们大多数是初出茅庐、年轻气盛,还没来得及在革命的洪流中历练过的一辈。正是这类革命阶级人物很容易被反革命利用,成为动摇革命的缺口。茅盾在只言片语中已经把这类人物真实地呈现,并切中要害地表现出他们共同的缺点:幼稚与狂热。因此,作为革命阶级的代表,这类充满幼稚与狂热的年轻一辈,其自身的弱点也就成为动摇革命基础的隐患。

二、革命基础动摇之小资产阶级:中立与摇摆

《动摇》中的小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方罗兰为代表的男性小资产阶级,一类是女性小资产阶级。其中,女性小资产阶级里面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以孙舞阳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型时代女性,其二是以方太太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型时代女性。

作为男性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方罗兰这个人物我们是最为熟悉的,也是学术界评论最多最充分的人物,很多观点都倾向于把他当成作品的主人公来看。茅盾在小说中从革命和恋爱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方罗兰的动摇性和两面性,这种特性在后来他创作的《子夜》里得到了更为详尽的阐释。在此,笔者无意赘述,倒是更想谈谈《动摇》里关于女性小资产阶级的描述。

女性小资产阶级是茅盾更擅长表现的人物系列,茅盾曾说:“她们有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但性格又不相同……这些就成为我写作的材料。”③茅盾笔下,一般有两类女性小资产阶级,一类是现代西方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东方型女性形象,这在《动摇》里面则是分别以孙舞阳和方太太为代表。孙舞阳类似慧女士,是一个好强好动的人,不甘心苟且地活着。这样的人物早先都是革命的积极冲锋者,但在革命受挫以后,她们这种激进的性格又很容易使她们滑向另一个极端:堕落。革命失败后,她们继续斗争的意志和决心也丧失了,想振作也只是一时冲动,转瞬即逝,于是选择堕落。她们的堕落一方面有革命失败后对生活失去最后信仰的因素,也有蔑视和反抗旧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的表示,但更多的是前者,以毁灭自己达到对现实的反击。

与孙舞阳相对的另一个人物则是方太太。方太太早年也进过学堂,其动机更多是随大流。对她而言,读书无非是进过学堂、见过世面,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在和方罗兰结婚以后,她就自觉地回归到旧式家庭相夫教子的角色,安守本分。她对新思想的接受只体现在她对丈夫绝对忠心的要求上,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此,她的进步性是不可能上升到成为关心社会民族命运的高度,这也使这类时代女性自觉远离了革命。

无论是以方罗兰为代表的男性小资产阶级,还是孙舞阳、方太太这样的女性小资产阶级,他们都有着小资产阶级的共同局限性:中立与动摇。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感受得到自身的受压迫性,有变革现实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种变革现实的要求更多地来源于改变个人命运,他们即便参加革命也是为了解放自己,这使他们永远游离在集体之外,与革命始终是保持着距离的。而一旦革命失败,他们很快就会丧失斗志,走向堕落或幻灭。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面性和复杂性被茅盾深刻洞察并刻画入微。

三、革命基础动摇之反革命阶级:投机与残暴

除方罗兰外,作为反革命代表的胡国光这个人物的形象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动摇》里茅盾重点表现的又一个重要人物,作者不惜大段篇幅对其进行详尽的描述,以至于部分观点认为胡国光才是作品的主人公。

作品对胡国光的投机行为有着详尽的描写。首先,他为了洗刷劣绅身份,到处拉票参选商民协会的委员;接着,又在店员和店东的纠纷中冒充革命分子演讲赢得民心,成功混进革命队伍,并靠油嘴滑舌骗取了缺乏经验的革命阶级分子史俊的赏识,竟以此取得了县委职务;最后,他又在革命中以“共产”名义“公妻”,借解放妇女运动,解放婢妾孀妇尼姑,成立“解放妇女保管所”。打着革命的名义,却在进行满足私欲的勾当:先把自己的小妾金凤送给自己的儿子,然后,为巴结陆慕游,把陆中意的孀妇钱素贞解放给陆,自己也乘机占了便宜。这是他投机的一面,而一旦投机失败,他残暴的一面也随之暴露。比如,他利用劣绅地痞制造混乱与血腥殴打场面,并暗通敌军,把县委弄得纷乱。最后制造的悲惨结局更是令人发指:“在终于酿成的群众暴乱中,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在妇协被捉的三个剪发女子的遭遇。她们不但被轮奸,还被剥光了衣服,用铁丝贯穿乳房,从妇协一直拖到县党部前,被弄死……”

四、革命基础动摇之群众:愚昧与野性

《动摇》并没有单纯把群众作为被同情被团结被依靠的对象去描写,而是站在启蒙者的高度,以审视的眼光批判了其愚昧与野性的一面。

作品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南乡农协在土地庙前召开“光棍抽签分女人会”。因为在农民看来,“明明有个共产党,则产之必共,当无疑义,妻也是产,则妻之竟不必公,在质朴的农民看来,就是不合理,就是骗人。”革命阶级提出的妇女解放运动,旨在解放妇女,让妇女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再为封建的清规戒律所束缚和残害。而到了农民这里,妇女解放就被歪曲成了光棍分女人的活动,其愚昧与野性令人汗颜。

除了表现群众愚昧和野性的一面,茅盾还表现了他们容易被利用和煽动的一面,一不小心就会被反革命势力利用成为扰乱甚至打击革命的势力。例如,胡国光就几次借用群众的激愤情绪作为掩盖自己罪行的幌子和打击革命的工具。他先是混进革命队伍做了革命言论的演讲,成功骗取了群众信任,成为革命的“新发现者”;再是借用群众对县长的冲突,火上浇油造成群众暴动,企图借此打倒县长,自己取而代之;最后,连革命分子李克发现和揭发胡国光的罪行,群众都不相信,甚至为此群殴李克。可见,群众愚昧和野性的一面一旦被反革命利用,势必成为阻碍和动摇革命的强大力量。

综上所述,《动摇》可以说是一部没有主人公的作品,也可以说,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主人公。茅盾在此是想通过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类型代表,表达革命动摇不局限于方罗兰,而是革命的基础在动摇:愚昧、野性和私欲笼罩了一切、统治了一切。

①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74页。

②茅盾:《从牯岭到东京》,《小说月报》1928年第19卷10期。

③《茅盾回忆录》,孙仲田编:《茅盾研究资料》(上),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312页。

作者:陈丽芬,文学博士,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国光茅盾罗兰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致罗曼·罗兰
还有一只鸡
茅盾手稿管窥
叫桃的女人
罗兰·希尔与邮票
寻找一个叫桃的女人
延庆国光苹果缘何“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