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林家铺子》的小资产阶级

2014-03-13杨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杭州310018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
关键词:林家茅盾铺子

⊙杨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杭州310018]

论《林家铺子》的小资产阶级

⊙杨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杭州310018]

茅盾的《林家铺子》讲述了一个小店铺的挣扎倒闭,描绘了小资产阶级林老板艰难求存而不可得,最终破产出走的残酷命运,折射出20世纪中国外族入侵、政治黑暗、民生凋敝的一系列问题,由此揭示了革命的必然和不可抗拒。

《林家铺子》茅盾小资产阶级革命

在茅盾的众多作品中,《林家铺子》散发着特别的光彩。它既不像《蚀》三部曲那样低回幽怨、缓缓道来,也不像《子夜》那样恢弘巨制、气势磅礴,它将民族战争、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投影在一个小小的店铺上,篇幅虽小,但内容丰富。《林家铺子》原名《倒闭》,作于1932年7月,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以1932年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乌镇一带的农村为背景,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外有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压迫,社会动乱不安,人民生活疾苦。老实的贫困大众期望在乱世中以辛勤的劳动安稳度日,但是这个简单的生存愿望最终被残酷的现实所毁灭,最后广大人民群众终于觉醒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昭示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林老板:小资产阶级的中立者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便是像林老板这样的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介乎资本家和无产阶级者之间,是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财产,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为生,一般不剥削别人的阶级,主要包括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①。作为劳动者,他们在思想上倾向于无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作为私有者,又倾向于资产阶级,极易受中产阶级思想的影响。1925年毛泽东就曾对小资产阶级进行过论述,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把小资产阶级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能够自给,稍有剩余,“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经济上大体能够自给的,“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②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他们多是原先所谓的殷实人家,因社会动荡、时运不济渐渐过上了凄苦的生活,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痛苦。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是毛泽东所说的第二种小资产阶级,是一个诚实、勤劳而又有生意头脑的小商人。在生意淡薄、国民党党老爷敲诈的困境下,之后又面临朱三老太和上海东升号客人相继来追讨债务的时候,林老板没有借辞推脱,而是想尽办法还债,维持商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老板的诚实和勤劳。但是生活是越来越艰难,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茅盾对此有过许多描写,“他跑到账台里,把上下午卖得的现钱归并起来,又从腰包里掏出一个双毫,这才凑成了八块大洋,十角小洋,四十个铜子,交付了朱三太。”还不断地打“大廉价照码九折”“一元货”等广告,不断改善自己的经营方式。当他遇到顾客要出去一毛钱左右的位数时总会从店员手里拿过算盘算会,之后不得已地把尾数从算盘上拨去,又笑嘻嘻地说:“真不够本呢!可是老主顾,只好遵命了。”这不仅体现了林老板作为生意人的精明老练,也体现了在困苦日子里小老百姓的无可奈何。最后,在国民党“党老爷”的敲诈、钱庄的压迫、卜局长的威胁、商会长的恫吓、同业的中伤、“吃倒账”等一系列不利局面下,林老板走投无路,不得不忍痛丢弃上辈基业破产出走。

二、自保:林老板们的无奈选择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代社会,像林老板这样的人都是社会公认的“良民”,正如上海东升号客人所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林老板绝对可以成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典范,可是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他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破产倒闭、离家出走呢?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大环境所致。官僚欺压,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日寇入侵使得一系列矛盾冲突升级,社会动荡加剧。人民生活疾苦,生活温饱都不能解决,还有什么购买能力来林老板的铺子里消费呢?困境之下,小资产阶级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一点点小剩余,这是他们一辈子辛辛苦苦打拼得来的,不想就此失去。所以,他们老实本分地过日子,期望能够度过乱世,他们坚守“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给自己带来灾难。这是他们天生的软弱性,他们没有意识到整个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无处可逃,只有拿起武器反抗才是唯一出路。他们的愚昧和幼稚是其阶级的局限性所导致。在政治上,他们对此不甚了解,也不想去了解,政治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也太恐怖。他们不想去参与,生怕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们总是闭口不谈国事,对政治话题也总是唯唯诺诺,对革命他们也是处于不支持的态度,有的担心革命使自己丧失财富,有的虽然也十分痛恨专制,但认为专制的力量太过强大,革命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会持观望态度。在经济上,他们大多能够独立,却并不富裕,得之不易的财富使得他们在充满矛盾的世界更加感到不安和恐惧,他们生怕财富转眼一空,自己不能够生存。所以他们会把财富看得比什么都重。在文化上,他们或多或少懂得一些科学知识,他们也有一些觉悟和自我,但是他们很容易受上层阶级的文化影响和渗透,这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所以他们在文化上也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自己特别的主张和见解,总是处于一种跟风和顺从的状态,什么是主流旋律,什么是正确主张,他们都十分清楚,但这种清楚是机械的、被动的,而不是自我的、自觉的,可以说是毫无生命力。

三、逃避:小资产阶级的生存谎言

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在其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到小资产阶级,“贵族拼命维持特权,资产者也同样拼命维持特殊权利”③。他们已经对专制王权有了极端的依赖,而且在这里面,他们只要求平等,并不要求自由。这一点当代学者也有深刻阐释:“一个不再被人们认可或相信的意识形态,仍旧可以继续发挥政治和社会价值分配的功能,哪怕它看上去漏洞百出、苟延残喘,但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它就仍然功能健全、运转良好,这才是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意识形态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赤裸裸的谎言不再承担造梦的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一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在装睡。”④这便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的动摇性、斗争中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关于对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茅盾也曾说:“为什么要取‘矛盾’二字为笔名?好像是随手招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能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⑤正是由于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细致的观察,才在小说中给我们塑造了像林老板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使我们得到思考和启发。小说的最后,尽管林老板苦心经营,铺子还是倒闭了。作者通过对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来揭示小资产阶级的自保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武装反抗,才能有新的出路和新的生活,革命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必然,是不可阻挡的。

①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02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③[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71页。

④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⑤茅盾:《写在〈蚀〉的新版后面》,《茅盾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7页。

[1]茅盾.林家铺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茅盾:《茅盾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作者:杨帆,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浙江传媒学院未来作家班学员。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凤凰行动计划”科研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林家茅盾铺子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良品铺子盈利失色:消失的加盟商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糖果兔
茅盾手稿管窥
林家立设计作品
有趣的发现
妖妖的手工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