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西赣语区俗语民俗中语音修辞浅析

2014-03-12黄拾全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岳西双关俗语

○ 黄拾全

(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

岳西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内部主要通行赣语,另有官话分布。岳西赣语属赣语怀岳片,但语音上与周边江淮官话颇多相似。岳西赣语以城关话、店前话为代表分为城关片与西南片,二者差异明显。本文记录的岳西赣语是距离县城约75公里的西南片店前话。

作为只存于口头的汉语地域变体岳西赣语,同样具备普通话所有的元音占优势、声调分明、有轻重音变化等语音特点。元音占优势,乐音多,就给人以悦耳之感;声调分明,就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轻重音的变化,使语流更加柔美动听。这些语音特点给岳西赣语语音修辞提供了极丰富可用的材料,也就使得岳西赣语语音具有修辞的功能。汉语方言区俗语及民俗中尤为注重语音的修辞。下文分别介绍岳西赣语区俗语及民俗中蕴含的丰富语音修辞现象。

一、岳西俗语中的语音修辞

岳西俗语中的语音修辞主要表现在押韵、谐音双关、音节对称、声调抑扬等方面。

(一)押韵

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在句尾的反复出现构成声音的回环之美,这就是押韵。押韵产生声音回环和铿锵动听的音乐美,增强感染力,读来朗朗上口,易于吟诵与记忆。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很注意押韵。岳西俗语中含有大量押韵现象,所以这些俗语朗朗上口,很容易诵读记忆与流传。例如:

(1)伢几望过年,大人望插田。

(2)乌龟莫笑鳖,都是泥里歇。

(3)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风来就是雪。

(4)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5)惯子不孝,惯狗上灶。

(6)要饱早上饱,要好老来好。

(7)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受冻受饿。

(8)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

(9)过了七月半,日头沿山窜。

(10)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毛栗笑哈哈。

(11)雨落早饭后,行人莫问路。

(12)一点一横长,一撇望西方,两棵木梓树,长在石头上。(谜语)

(13)一撇一喏①,四个养猪在田里躲,快躲快躲,莫等日头晒到我。(谜语)

上述例中,“年”、“田”押ien韵;“鳖”、“歇”押ie韵;“节”、“雪”押ie韵;“看”、“干”押on韵;“孝”、“灶”押au韵;“饱”、“好”押au韵;“快”、“菜”押ai韵;“惰”、“饿”押o韵;“亮”、“光”押a(韵;“半”、“窜”押on韵;“楂”、“哈”押a韵;“后”、“路”押eu韵;“长”、“方”、“上”押a韵;“喏”、“躲”、“我”押o韵。

(二)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声音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使一个词语同时关涉到两种不同的事物,构成修辞上的一种双关手法。谐音双关能使语意含蓄深刻,富有风趣,耐人寻味。岳西俗语中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而谐音相关的现象很丰富。

(1)四两棉花——莫得弹(谈)头。

(2)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3)老鸹不吃鸡——该鹰(应)底箇。

(4)茅厕缸里的搅屎棍——闻(文)不能闻(文),舞(武)不能舞(武)。

(5)铜匠挑担子——走到哪里响(想)到哪里。

例(1)中“弹”与“谈”完全同音。四两棉花太轻不值得棉花匠去弹,“弹”与“谈”谐音,双关表现对无可救药的人、事的同情。例(2)中“发”与“法”读音相同。“发”与“法”谐音,风趣地表现了不遵守法律道德地干坏事。例(3)中“鹰”与“应”读音同。“鹰”与“应”谐音,双关表现自食恶果,自作自受。例(4)中“闻”与“文”音同,“舞”与“武”音同。“闻”与“文”谐音,“舞”与“武”谐音,风趣地表现一个人毫无特长,什么事都不会干。例(5)中“响”与“想”谐音表现人说话喋喋不休。

(三)音节对称

音节对称是指音节数目的整齐匀称。汉语单独一个词一般说来无所谓匀称不匀称的问题。几个词组合的时候,就存在音节配对的问题。汉语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如果音节配对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自然就会流畅悦耳,给人人以美感,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反之就会使音乐美大减,降低了表达效果。因此音节的整齐匀称,既是构成汉语音乐美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成为汉语常用修辞手段之一。岳西赣语中就不乏音节对称的现象,其俗语中更是如此,音节对称的俗语易于为人所记忆,易于传播。例如:

(1)热肉好吃,冷债难还。

(2)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3)三伏天不热闷人家,三九天不冷浸人家。

(4)稻怕西风雨,麦怕摆头风。

(5)和气生财,忤逆生灾。

(6)穷莫失志,富莫颠狂。

(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8)人无理讲横话,牛无力拉横犁。

(9)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

(10)话多不诮,花多不香。

例(1)“热肉”对“冷债”,均为两字组定中结构,“好吃”对“难还”均为两字组状中结构;例(2)双音词“清明”对“谷雨”,单音词“明”对“雨”;例(3)“三伏天”对“三九天”,三字组定中结构对定中结构,“不热”对“不冷”,两字组状中结构对状中结构,“闷人家”对“浸人家”,三字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例(4)单音词“稻”对“麦”,“西风雨”对“摆头风”,为三字组定中结构;例(5)双音词“和气”对“忤逆”,“生财”对“生灾”,为两字组动宾结构;例(6)单音词“穷”对“富”,双音词“失志”对“颠狂”;例(7)双音词“清明”对“谷雨”,单音词“霜”对“雪”;例(8)单音词“人”对“牛”,“无理”对“无力”,为两字组动宾结构,“讲横话”对“拉横犁”,均为三字组动宾结构;例(9)“聪明人”对“糊涂人”,均为三字组定中结构,“好惹”对“难缠”,为两字组状中结构;例(9)“话多”对“花多”,两字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不诮”对“不香”,两字组状中结构对状中结构。

(四)声调抑扬

声调就是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它是汉语音节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修辞方面声调的高低升降是构成汉语音乐美的重要因素,汉语四声分明,给人抑扬顿挫之感。我国古代诗歌很早就注意声调的抑扬,尤其自南北朝时沈约等人等发现四声,并给四声分类定名以后,格律诗就十分讲究“平仄”了。诗句内部平仄要交替使用。平仄的有规律地配合使用,汉语就产生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声律美。岳西话俗语正是以声调的抑扬为材料,产生了抑扬动听之美。例如:

(1)在家不打人,出外无人打。

(2)渴不能狂饮,饥不能暴餐。

(3)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

(4)前头卖生姜,后头讲不辣。

(5)穷莫失志,富莫颠狂。

二、岳西民俗中的语音修辞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居吴头楚尾,具有独特的民俗。这些民俗不乏因岳西赣语的语音因素而产生的,即这些独特民俗因岳西赣语语音的修辞作用而产生。岳西民俗中的语音修辞多为美化与避讳。

1.岳西赣语“财”与“柴”、“材”音同。因此而产生许多与“柴”、“材”有关的风俗,均取意财富之财,以图吉利。如,农历大年初一,一家老小上山砍柴,不管多少,只要手里拿点柴火进家门就好,取意一年财源滚滚。另外,少数人家女子出嫁以棺材陪嫁,也是希望女子出嫁后一生有财。还有,盖好新房子后,在入新房仪式上男主人挑一担柴或者怀抱一抱柴,也是取意进入新居之后能一直财源茂盛。

2.岳赣语“高”与“糕”同音。也因此而产生一些与“糕”有关的岳西民俗,都取意高,步步高之高,以示吉祥如意。如,岳西农历新年拜年习俗中,一般都要带上方片糕,拜完年,有些人家还将此糕让你带回,以示“糕(高)”来“糕(高)”去。还有,农历新年,家里来了在读书的学生或是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客人,也是要送客人糕,取意学习步步高、工作步步高。另外,在入新房仪式上,男主人或在上学的孩子,要怀揣糕,也是寓意乔迁新居后家庭事业步步高,孩子学习步步高。

3.岳西人称“柏叶”为“柏子”,“柏”与“百”音同。“柏子”与“百子” 同音,当说到柏子时马上使人想到百子,百子又有儿孙满堂之意,岳西人喜欢柏叶,也因此而产生许多与“柏叶”有关的风俗。女子出嫁要怀揣柏叶,嫁妆要绑上柏叶,取意女子出嫁后百子百孙。同样,在乔迁新居的仪式上,主人要扛着绑有柏树叶的梯子,绑柏叶也是寓意入住新居后能百子百孙。

另外,岳西赣语区的一些称谓,特别是节庆期间的称谓与岳西赣语的语音直接有关,如,岳西人称过年祭祀用的“猪舌头”为“猪赚头”,因为岳西赣语中,舌头之舌与折本之折音同。称猪舌头容易使人联想到折本之折,折本是为人们所忌讳的,所以干脆将“猪舌头”改称为“猪赚头”,以图吉利。还有,农历新年不称干柴为干柴,而称陈柴,因为岳西赣语中,“干”与“棺”音同。新年人们是忌讳说“干柴”的。因为一提到干柴容易使人联想到棺材,棺材意味着死亡,新年里人们不喜欢提任何与死亡有关的东西。

【注释】

① 喏为音近字,本字待考。

【参考文献】

[1]储泽祥.岳西方言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拾全.皖西南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8.

[3]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岳西双关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俗语知多少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客家俗语巧诵读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一道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另证、推广、类比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岳西炒青记
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