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2014-03-11张梦怡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琴弦指甲古筝

★文/张梦怡

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文/张梦怡

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现代其演奏艺术已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赏。在怎样提高演绎古筝音乐能力这一庞大的研究课题中,音色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并贯穿着整个技术练习的始终。本文将以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观技术因素、主观心理因素三方面为切入点,具体阐述这一论题。

古筝 音色 客观 主观

古筝演奏的整体音色要求是:高音有穿透力,清脆明亮;中音通透圆润,音色饱满集中;低音浑厚低沉,共鸣要好。这是由乐器的客观物理性质决定的。但演奏具体音乐作品时,演奏者所要演绎的声音音色又不拘泥于此,是多种多样的。这由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所需要的音响效果来决定。演奏者在演奏前,需要在了解乐器固有音色的前提下,对影响演奏音色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训练。熟练自如地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后,才能够奏出完美音色,为音乐服务。

1 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影响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乐器本身的声音品质决定的。乐器的声音品质越高,演奏出的声音品质也就越高。这要看做琴师傅的做琴用料及工艺水平。但对于演奏者来说,还需要在演奏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1 琴弦

现在常用的琴弦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钢弦和尼龙弦两种。钢弦音色清脆明亮,细腻缠绵,余音较长,易出杂音,弹奏手感较软。尼龙弦音色坚实浑厚,刚柔并济,余音较短,杂音较少,弹奏手感有弹性。音色的区别决定了演奏不同风格的筝曲需要使用不同种的琴弦。钢弦常用于演奏传统潮州、客家筝派的曲目,其音色更能表现潮州、客家筝派明快、阴柔、古朴、典雅的音乐特点。而尼龙弦常用于演奏现代创作筝曲,其音色与手感更能表现创作筝曲夸张、个性、有张力、饱满等音乐特点。

1.2 琴码

琴码又叫做“雁柱”,是琴弦与面板的传振支柱。除了琴码自身的材质外,还要注意琴码与面板之间要紧密贴合,这样琴弦的振动才能最大程度地传到面板处,达到共振,使音量最大化。其次,琴码的摆放位置对音色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一号琴码应距离前岳山12—14厘米,二十一号琴码应距离后岳山80—85厘米,其他琴码按编号依次斜向排开。高音区琴码之间排列较密,越到低音排列越松。在标准音高的前提下,若琴码整体偏右,琴弦过松,缺少张力与弹性,音色则会松散暗淡,缺少稳定性。若琴码整体偏左,琴弦过紧,弹奏时不只容易折弦,音色也会生硬,缺少余韵。

1.3 指甲

指甲又叫做“义甲”。演奏者通过指甲与琴弦之间的摩擦阻力,拨动琴弦发声。它的材料、形状、工艺也会影响到音色。首先,现在市场上制作指甲的材料多种多样,有金属、化学、动物甲骨等,其中以玳瑁为最佳选择,音色弹性最好。其次,指甲形状应呈水滴形,线条流畅,中间及后端稍厚,边缘及前端稍薄,弧度自然,表面光滑。大小以能包住手指指肚,不影响第一关节运动为宜。在相同力度的前提下,若指甲过厚过大,指甲与琴弦摩擦阻力过大,则音色发闷,杂音大。反之,则音色发炸,不够圆润。线条弧度不够流畅,表面不够光滑,也会使音色不够纯净。

2 主观技术因素

影响演奏音色的主观技术因素,主要是指演奏者如何运用、控制自身的肢体,来完成高品质的音色。这是演奏者技术训练环节的关键所在。其大致可包括触弦位置、下指触弦点、触弦角度、触弦方式、力度五个方面。

2.1 触弦位置

从理论上讲,古筝的最佳触弦点是每根弦从前岳山到琴码弦长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处。这是由琴弦发声振动时的声学原理决定的。此处弹奏的音色最为集中、饱满、干净、手感弹性最佳。触弦位置太过靠近前岳山和琴码,则音色干硬,手感弹性差;太过靠近中部,则音色空飘,杂音较多。由于每根琴弦的发声弦长都不等长(音越高发声弦长越短,反之亦然),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技术训练时,能够熟练迅速地找到每根弦的最佳触弦点,并在不同弦间不断调整。但在实际演奏中,又不局限于理论上的这个点,为完成表达音乐表情时所需要的变化与个性,也可在弦的不同位置触弦。

2.2 下指触弦点

古筝演奏中的下指触弦点,是指触弦时指甲的入弦深度位置。从理论上讲,下指越深,指甲与琴弦的摩擦面积越大,阻力越大,杂音越大,则音色越显厚重、沉闷。下指越浅,指甲与琴弦的摩擦面积越小,阻力越小,杂音越小,则音色越显轻快、明亮。所以下指的深浅不可拘泥于一个固定的位置,而要由具体音乐决定。慢速演奏时,下指一般在指甲最前端到胶布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此处的弹奏音色较饱满,余音较长,手感有张力。有利于表现慢速音乐的音符之间留白处的声音神韵。快速演奏时,下指一般在指甲最前端到胶布的三分之一处,甚至在指甲的更前端。此处的弹奏音色干净、明亮,余音较短,声音反应快,杂音少。有利于表现快速音乐的音符之间连贯清晰的效果和灵动的感觉。

2.3 触弦角度

古筝演奏中的触弦角度一般来说包括两个,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横向上,要求指甲正面能够平贴于琴弦上,琴弦是横向的,指甲也是横向的,两者平行。此时过弦,指甲的光滑表面与琴弦接触,摩擦力小,音色干净。若是用指甲的边缘触弦,指甲与琴弦不平行,两者间有夹角,则夹角越大,杂音越大,这就会影响声音的清晰表达。纵向上,要求指甲能够垂直立于琴弦上。这就要求演奏者能够有较好的演奏手型作为框架支撑。尤其要注意手指的第一关节能够立住找到这个垂直的角度。若第一关节太软立不住,指甲与琴弦角度过小,则过弦阻力不够,声音像是“摸”出来的,音色就会轻飘、松散,缺少张力与弹性。若第一关节太过弯曲,指甲与琴弦角度过大,则过弦阻力太大,就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声音像是“扣”出来的,音色也会死板、生硬、不够圆润。

2.4 触弦方式

古筝的触弦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用夹弹法弹奏时,指甲向斜下方发力过弦,过弦后指甲扶到顺着发力方向的下一根弦上。这种触弦方式的音色较厚重,铿锵有力。多用于表现传统北派筝曲中豪爽、诙谐的音乐风格。用提弹法弹奏时,指甲向斜上方(即手心方向)发力过弦,过弦后离开琴弦,握向手心。这种触弦方式的音色较明亮、轻快。不仅多用于表现传统南派筝曲中轻柔、缠绵的音乐风格。同时在演奏快速音乐时,提弹法可加强手指运动的惯性与速度。

2.5 力度

力度是影响音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演奏者在日常技术训练中要有力度,同时也要会用力度,要用巧力,而不是蛮力。力度过大,音色嘈杂;力度过小,音色虚飘。最好的状态是能够做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古筝演奏中的力度包括力量、过弦速度和运动方向三个因素。力量是由力源部位肌肉的收缩产生的。力度的大小要求、指法的不同以及音乐情感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力量的发力力源有指尖、中关节、指跟、手腕、小臂、大臂、腰部等几个部位。力源越靠近指尖,力度越小;力源越靠近大臂与腰部,力度越大。在触弦前的准备阶段,要使整个手臂放松,能够感受到小臂与手掌自身下沉到琴弦上方的重力感,使力源到指尖这个“通道”畅通无阻,力源部位的肌肉呈现“待命”状态。触弦时,力源部位的肌肉瞬间收缩发力,指尖部位集中感觉,夹弹法时向琴弦斜下方45度运动,提弹法时向琴弦斜上方45度运动,把力量传送到琴弦上,把声音“推打”出去。同时,过弦速度要快。速度越快,声音反应越快,音色越干净集中;速度越慢,声音反应越慢,音色越浑浊松散。触弦后,力源肌肉立即放松,感觉力度能够“反弹”回来,手指连接进入到下个音的准备状态中。整个过程要使音色既有爆发力,又不失弹性。在演奏具体音乐作品时,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情变化要求力度服务于音乐,不可机械不变。所以要做到力度与音色的收放自如。强力度演奏时,一是不要将力量太满地放出,要将力度有所保留。这样,才能使音色不失圆润。二是要将力量放出去后能够立刻收回,这样能使音色富有弹性。弱力度演奏时的状态要与强力度演奏时的状态保持一致,不要以为弱力度就不用使劲了,整个状态就可以松懈下来。若状态没有保持住,则音色就会发虚发散。相反,弱力度演奏时更要小心控制,使音色依然能够通透集中。只是比强力度演奏发力少,感觉距离“远”了些而已。力度渐强及渐弱时,要使肌肉收缩的松紧度与指尖的运动幅度能够自然过渡。制造一种“由远及近”以及“由近及远”的距离感觉。

以上提到的这五个方面,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切忌只考虑到其中的几点,而忽略了其他。这需要演奏者长期坚持不懈地感悟与磨合。只有同时控制好了这几点,才能演奏出高品质、经得起推敲的音色。打好了这个技术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使技术为音乐服务。

3 主观心理因素

明明掌握了控制音色的技巧,但为什么演奏出的音色依然不够到位和感人。这是很多古筝演奏者在音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见,想要演奏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完美音色,只靠理性上掌握控制音色的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一种好的演奏状态和效果,不仅消耗演奏者的体力,同时也消耗心力与脑力。所以,在打牢技术的基础上,还应完善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3.1 静心

一种稳定、投入的心理状态是完成一流水平演奏音色的基础与前提。演奏时的所有内心情感与状态,都会通过声音音色传达给观众。如果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不够投入,有杂念,那么观众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发觉,这是很难掩饰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能够调整心境,去除所有的浮躁与杂念,集中足够的注意力。声音发出前,能够调动肢体的所有感觉,用心去找准备发出期望中音色的状态。等所有的技术与情感都做好准备后,再去触弦发声,千万不可着急浮躁,要足够沉得住气。发声后,要用心聆听声音音色的效果,是否与期望中的完全一致。如果一致,便要总结经验,记住这种感觉。如果不一致,则要找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找出后再去反复尝试。心静则音净,心美则音美。

3.2 分析音乐

演奏中,每一个音符的音色都不是单独孤立的,每一个音符的音色都要放在一个完整的音乐表达当中去看。所以,演奏者在演奏前还应做好足够的功课,对整个作品的音乐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处理。大到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每个乐段之间的宏观框架结构;小到每个乐句的表情走向,及每个音符的虚实强弱。在演奏前,对所有的音乐表达以及每个音符的音色控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每个音符的音色做到与整体的音乐表达相和谐统一,这样的演奏才能够成立。

以上阐述的几点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因素,在实际演奏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成熟的古筝演奏家,想要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最完美的音色与音乐,就要做到将理性与感性更加巧妙与紧密地协调在一起,并且永不满足地追求。

张梦怡(1985—)女,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助教。

猜你喜欢

琴弦指甲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指甲钳的收藏
第一次弹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额头上的琴弦
剪指甲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