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对书法运气和用笔之借鉴摭谈

2014-03-11宁鹏东

音乐生活 2014年1期
关键词:运气用笔钢琴演奏

★文/宁鹏东

钢琴演奏对书法运气和用笔之借鉴摭谈

★文/宁鹏东

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与艺术的瑰宝,钢琴演奏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之借鉴,顺应了各艺术门类之相互融合、交汇的现代趋势,书法艺术在用笔、运气等方面的理论内容、理论深度等都是钢琴演奏可利用的丰富资源,对传统书法的借鉴为钢琴这个西方乐器注入了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内涵,也为钢琴演奏带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为部分钢琴理论进行独特的阐释和新解。

钢琴教学 书法艺术 运气用笔 审美情感

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沃尔特·佩特曾经说:“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古今中外的艺术也是如此,西方艺术自古希腊开始,建筑就成为各种艺术的核心,所以有“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艺术风格之间的时代划分也以建筑风格为参照。中国的建筑和绘画艺术史均有一定时间和阶段的断裂期,唯有书法贯通古今。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书法流派分柳体、颜体、欧体等,从艺术章法角度分狂草、金草等,还有如瘦金体、魏碑体以及现代分类如∶黑体字、仿宋体、其他美术艺术字体等。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的转变也就是各种书体书风的演变,书法与音乐相同,均要讲究节奏的和谐,旋律的顺畅、可以说:“音乐是流动的书法”,“书法是凝固的音乐”,书法与音乐从韵味乃至意境均是相通的。

被誉为“东方文化瑰宝”的书法和具有“西方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可以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精髓的代表。前者为线条艺术,后者为表演艺术,两者虽根植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但是中国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其神采、气韵、笔意、书意等内在境界都有音乐灵感的精神气质,其审美本质和艺术核心都体现了一种音乐性的美,书法是无色却有图画的炫丽,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无声之音”十分准确地归纳和总结了书法艺术音乐美的特点。书法讲旋律、节奏、章法、对称、呼应;钢琴演奏中亦讲究这些,书为心画,言为心声,钢琴演奏传达着演奏者真挚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文试图寻找钢琴与书法在某些地方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借鉴书法中的形式语言和理论内涵,丰富钢琴演奏的内容和形式,找到中国学生演奏西方乐器的新思路,笔者希望能在书法艺术用笔、运气和内在情感等多方面的借鉴进行有益的探讨。

1 书法与钢琴演奏的结合概述

民族审美心理学认为:“中华民族以审美感受中的联觉发达而著称,通过通感来调动多种感官同时运动,并积淀着审美经验,进行能动的创造来强化审美感受,使得审美中的感受更为深入和丰富。”书法由一种纯实用性的书写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审美性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过程非常漫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书法浓缩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展露出独特的灵性和韵味。

作为西方的“乐器之王”,听觉艺术的钢琴与视觉艺术的书法在本质上不属同类,但是却可以用审美心理学中的通感原理来找到两者之间很多异质同构之处。书法和音乐的运动是在空间和时间里完成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在时间里发展、变化、重复而形成动态的造型艺术,其“形”凝固在空间里。而音乐这个“线性”艺术是在时间中绵延和在空间中展开。前者是具象的“线”,后者是抽象的“线”。其次,书法中柔中蕴刚的用笔方式、力道拿捏、速度疾徐、运气方式等都可以借鉴到钢琴演奏中。韩愈认为:“书法、音乐都是外界事物有感于心而致外在的显现,是人心境情绪的反映……”钢琴音乐亦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情感的寄托,但是这种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才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2 柔中蕴刚的用笔与钢琴演奏之联系

书法艺术的精气神韵产生于运笔之中。笔墨粗细浓淡线条是力的图式,想要达到这些具有张力和情感的墨线,就要苦练内力,书法的用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钢琴演奏方面的很多相同之处。与此同时,在演奏中也可以借鉴这些运笔方式。

2.1 用笔方式

毛笔是极柔之物,做笔毫的材料有31种之多,各种毛的性能不一致,制成的毛笔性能也不尽相同,书写效果也不一。但总体来说,毛笔与铅笔、钢笔不同之处在于,其笔锋虽柔但极有内力,笔走中锋,力透纸背,柔中寓刚,书法大家们均能做到用笔自如,运笔如刀。在钢琴演奏中,我们也可以把整条手臂想象成一支巨笔,指尖好似毛笔的笔锋,触键犹如笔锋运行,轻而不乏内劲,重而不失中锋。将手臂这支巨笔运用得当,就会获得扣人心魄的音响,而反之,无控制的指尖犹如秃笔,演奏出的旋律无心无骨,淡然无味。

2.2 笔力方向

毛笔有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偏锋运笔等运笔方式,而笔力的匀速、减速或加速与否,往往影响到字形的美观。运笔“贵在中锋”,古人常用“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来形容笔画线条、力量以及墨色。钢琴当中所谓的“使力”与书法相通,并不是用出身体所具备的绝对力量,而是在演奏时极短的瞬间将全身力量汇聚到指尖的能力。手指作为笔尖所使出的笔力需要根据旋律的需要而变化。如演奏快速的渐强上行音阶,我们的指尖力量,就是在极短时间内将力量集中,并且使力量递增转移的能力。众所周知,槌子击弦用力时间稍长,就会使槌子将弦的共振压住,从而影响琴弦的充分振动,使得音色变得生涩。在演奏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音阶上下行的跑动,当手指用力不均时,就会出现音符的粘连,音阶中出现很多棱角,听上去高低不平,或者颗粒感不强。这就是用力不均匀而造成的,可以借鉴书法中的用笔方式。

2.3 力道拿捏

书法功夫较好者,巧于用笔,筋骨具备,血肉停匀,力道均匀,拙于用笔者或筋骨皆无,血肉过多,甚至骨枯筋露,血肉过少,力道松散。书法大家的书写均是遒劲蜿蜒,刚柔并济,力道拿捏顺畅。对钢琴演奏来说,每个音都包含着发声、持续、增衰、收音四个过程,犹如书法的每一笔均包含着起笔、走笔、虚实、收笔一般。发声的瞬间对音乐的质量影响最大,纯粹的高抬指,固然使得音乐具有颗粒感,声音相对集中,但是未必会使得声音达到理想的亮度和集中度,如果我们要获得凝聚性、穿透性较好的音质,还需要结合下键的速度、力度和手指的坚挺。而音尾亦是一个对音乐韵味影响很大的因素,这恰如书法中的收笔,去如风疾,来如云收,声音的持续依赖于泛音的饱满,犹如书写时笔势酣畅淋漓,功力颇见火候。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也需要恰到好处地起音收音,力量拿捏,将音质处理得细微鲜明、细腻动人,指尖准确的分寸、严密的控制,这样从指尖流淌出来的音乐才是充满生命力和灵性的。

3 书法中的运气与钢琴演奏的联系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用笔须用气,运气为用笔,心身才能合成字,气与用笔就好比血肉联系,有气血肉则生,无气血肉则衰。写字能妙用气力,写成的字就有艺术性,可以避免书无气韵、呆板十足,也可令所写的墨宝能“形、气、神融于一体”,可见运气在书写中的重要性。人们常说:“神气”,就是指在书写时需要“气韵连贯”。气韵可以说是中国几大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音乐以及诗歌的金科玉律和重要标准。

张长史见公孙娘舞剑而得其神,舞剑的运气和书法的运气有相通之理。而钢琴演奏亦可以借鉴书法中的运气方法,良好的运气,就是指正确的呼吸对于音乐的处理非常重要。任何音乐作品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呼吸链而组成的,这些呼吸链有些是连贯的,有些是断开的,有些是跳起的。在实际演奏中,如将气息与音乐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感受。

3.1 气息与演奏力量相协调

钢琴演奏的身体状态,气息由腹部,也就是丹田通过胸、肩膀、大臂、肘腕关节至指尖,再反向经大腿、小腿、脚跟、脚至脚尖,尔后通过脚底反至丹田,也就是小周天,钢琴演奏形成了运气的循环,全身协调一致,气息贯通。在演奏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放松和内力,如宽广大气的片段,手指需要切实有力地触键,手腕放松自如,在力量爆发的集中点,让苍劲厚实的声音,通过指尖不断地涌出汇成一股股宏大的音流,这种气息与力量协调下演奏出的作品,就如同当代名家王冬龄的巨幅狂草,狂而不躁、浑然一体。如细腻优雅的片段,手指需要尽量贴键,触键柔和,音色轻灵柔和,韵长不绝。

3.2 气息与触键的密切关联

气息贯穿是将所演奏的作品推向成熟的重要环节。运用气息进行演奏,会使得触键在无形中更深,音色更加饱满,手指的力量也得到了较强的控制,这样的力量不是僵硬的,而是在气息的支撑下,力量使用自如而具有韧性。呼吸的均匀走向,无形中控制了钢琴演奏的声音质量,在另一层面上,音乐进行的走向,由于气息的贯入,也使得节奏、速度不会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著名钢琴教育家、演奏家赵晓生先生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之道》中提到“音线”的概念。运用气息可以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音与音之间犹如串起的晶莹剔透、波光流转的珍珠,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关系。这样的音乐才更具有歌唱性,更加连贯、圆滑,因此也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正如书法中的气韵,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作品的气韵和神采才能表现出来。

3.3 运气与演奏技术的完美融合

乐曲是由乐音、乐句、乐节、乐段组合而成,在演奏作品时,要将每一乐句的音乐用气息连贯起来。呼吸的频率与深浅对演奏影响极大,只有运气得当,才能使得整首乐曲圆融贯通。首先从运气和触键结合来说,只有气稳而不乱,触键的准确性才会大大加强,触键方式达到良好的协调性和高度的准确性,演奏干净利索而意图明确。其次从协调性方面来说,全身各部位在发力、放松、紧张、力量转移等方面与运气相互配合,有意识地通过运气结合全身肌肉的协调,使音乐能够流畅连贯地演奏至终。再次,从连贯性方面来说,乐曲演奏的准确、协调、连贯、完整是一个作品演奏完整与否的关键因素,这时除了演奏者对作品的结构有着贯通始终的整体把握,还要讲究在演奏整首作品时反复地运气练习,直到经过无数次锻炼,气息逐渐拉长拉宽,意念集中,使得整个音乐作品能够贯通流畅,句断意不断,音分神不分,一气到底。

综合以上而言,音乐的表现力与运气息息相关,只有气息贯通才意味着演奏达到真正的娴熟,并且因此拥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同时只有掌握了音乐的气息,才能真正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作品的每个细节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能使得演奏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4 书法与钢琴共通的情感表达

托尔斯泰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钢琴演奏和书法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都是很有个性化并带有个人烙印的艺术。懂得演奏的人,知道如何用音符来打动听众,伟大的钢琴家不仅以演奏钢琴为职业,为乐趣,更是以此为生命,用音乐和灵魂对话,他们的演奏出神入化、催人泪下、感天动地、回味无穷。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琴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的激励、人格的陶冶。可以说,钢琴家所演奏的作品体现了他的内在审美情感,也体现了他的人格与心性。

深谙书法的人,了解如何用书法寄情。历代的书法名家,往往同时又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琴家、画家等等。如王羲之所言,“夫书,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传世的书法作品,都不是简单的点画成字游戏,而总是跟思想、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法珍品,往往同时也是上佳的文艺作品,有新颖的内容,有真挚的感情,有率真的性情。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孙过庭的《书谱》,苏东坡的《寒食诗帖》,岳飞的《满江红》,这些作品都是形式内容与情感相得益彰的。

歌为心声,书为心画,书法作品的节奏感,细细赏之,给人以生命的律动之感;而钢琴演奏中的刚柔相济,轻重疾徐,也表现了书法时而豪放疾书,时而沉吟下笔的形象特点。假如演奏之人,能够扩大表演空间,展开无限的想象力,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的书写方式与运气之势运用于演奏当中,会体会到艺术境界所蕴藏的生命节奏与韵律。

在当今多元的时代,各种音乐新的形式、体裁、演奏理念、创作理念层出不穷,而中国的钢琴演奏要想在西方的语境中获得独特的个性,就必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根,彰显出演奏者的演奏个性和情感意趣。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学科交叉将会越来越多。钢琴演奏与教学对博大精深、内涵深刻的书法之借鉴也将成为钢琴教学理论中的又一全新阐释方式,我国的书法理论处处体现了深厚和宽广的审美内涵和人文精神。希望本文作为抛砖引玉之作,启发众多的钢琴教育者们更多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洛奇.《书法与当代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9.

[4]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 施咏.《综合—中国古代乐教传统的当代回归》[J].安徽:铜陵学院学报,2009.5.

[7] 王琳.《无声流动的音乐—中国书法的韵律之美》[J].安徽:中国书画·创作研究2003.5.

[8] 潘池勇.《刍论音乐与书法的相似性》[J].传纪·博记,文学选刊,2011.7.

[9] 何洁.《歌曲音乐与书法创作》[J].河北: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0] 刘长新.《书法艺术中的音乐美》[J].北京:美术之友2009.6.

[11] 赵晓生.《书法与钢琴——乐海逍遥游》[J].上海:音乐爱好者,1997.2.

宁鹏东(1974—)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

猜你喜欢

运气用笔钢琴演奏
运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