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新初蒲江“走基层” 随机走访农户了解情况

2014-03-11张魁勇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2期
关键词:蒲江沼气池群众

● 文/张魁勇

黄新初蒲江“走基层” 随机走访农户了解情况

● 文/张魁勇

没有事先通知,没有任何安排,1月2日午饭后,黄新初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市领导陈建辉、谢瑞武,以及市农委主要负责同志一行,轻车简从前往蒲江县“走基层”。汽车行驶到成雅高速成佳镇出口前,黄新初说,“我们就从这个出口下,看看这里农村的情况吧。”

乡村公路旁,几间盖着小青瓦的土坯房吸引了黄新初的注意力,“我们先到这几户人家去看看吧。”黄新初步行穿过竹林,来到一个院子。院子里,48岁的村民李代华正在和着水泥,他家的沼气池坏了,忙着维修,他的母亲和弟弟在一旁帮忙。“老乡,你忙啥呢?能否耽误你一会儿工夫,我们聊会儿天,了解些情况。”黄新初言辞恳切。看着眼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李代华放下了手中的活,答应“就聊几分钟吧”。

“你知道建沼气池,政府有补助吗?”从李代华正在做的事情切入,一来二往,黄新初向李代华提了十来个问题,涉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土地流转、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使用、合作社建立、庄稼种植、收入来源、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工作等许多方面。没想到眼前这位陌生人,对农村生活这么熟悉,李代华对他产生了不少亲切感,一五一十地回答了每个问题,甚至还主动提出,希望能够解决道路、水利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收入,早日改变麟凤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黄新初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记录下来了,市里和县里将抓紧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加以解决。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基础设施建好,把居住条件改善,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大家尽快增收致富,生活得更美好。与李代华分别后,黄新初对随行的同志讲,领导干部一定要脚下多沾些泥土,心中才能常念着百姓,只有和百姓坐在一条凳子上聊天,心与心的距离才会拉得更近。刚才这位村民反映的问题很实在,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多跑基层、多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作出的决策才能让群众更加满意,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实惠。

告别麟凤村,黄新初一行又来到大兴镇炉坪村,这里曾是黄新初“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联系点,从2011年12月首次到这里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以来,两年多过去了,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日暖阳下,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川西民居,就着浅丘地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竹木掩映其中;新居旁边,5000亩猕猴桃基地初具规模,今年将挂果丰收;人均纯收入已迈过万元大关,许多群众正在忙着装修房屋,搬迁新家,喜迎新年……

黄新初走进小区,与群众亲切交流。“书记,欢迎您!”大家争相向市委书记反映村里发生的可喜变化,现场其乐融融。黄新初问大家:“房子结不结实,好不好看?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大家七嘴八舌答道:“很好看!”“很喜欢!”“感谢党委、政府!”黄新初笑着说,看到大家的居住条件改善了,状态很好、心气很高,我们十分高兴,下一步,大家还要发展好产业,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切实增加收入来源,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住进新房子,还要有个好环境,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把房前屋后收拾得更加干净、整洁,管理得更加文明、和谐,建好新农村,加快奔小康!(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蒲江沼气池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自家农场一年销售2000 万 还把蒲江丑柑卖到北美 他是怎么做到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乡建背景下乡土建筑植物景观探究——以蒲江明月村为例
蒲江红心猕猴桃种植农业气候的研究
海宁市农村废弃沼气池现状及处置对策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